: 中国汉学网 一Are you writing a letter to your wife?
一Yes,I am.
一How often do you write to your wife?
一Once a week.
这段对话在形式上是正确的,但却不是合适、得体的英语,因为如果有谁在真实生活中这样去同英语人士对话,准会被认为是干预别人的私事。这从英语使用的角度来分析,就属于语用失误。
3. 语用教学的因素:语境、学习者的动机与态度
由于语用知识的运用与语境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因而很自然地,丰富的、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将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用知识。在教学时,老师们将言语行为所发生的语境为同学们做介绍,使学生们更明确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与谁对话,才是得体与恰当。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语境并结合适当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比如在讲授关于清求行为的语言表达方式时,可以设想多种不同的语境让学生提供合适的语言表达式;或者反过来,让学生从不同的语言形式推导出相同的语用功能。
动机与态度对语用学知识的习得水平有无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动机是所有学习的最基本的因素,而目是造成第一语言习得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的各种动机类型中,有一些动机类型似乎与语用能力习得的联系更密切一些。比如,内在动机有可能比外在动机更有益于语用能力的习得。然而内在动机并不一定就对语用能力的习得特别有促进,因为这种动机类型的特点是自娱和认知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另外两种动机类型一综合性动机和同化动机应该对语用能力的习得更有促进作用,因为愿意与目标语使用者交往、对目标语文化持肯定态度会使学习者主动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获得社会语用信息及语用语言信息,并目抓住每一个机会发展他们的交际能力。然而目前还没有学者提出一套操作性强的针对各种变量的定义来研究动机这一因素与语用能力习得的直接联系(G. Kasper & R. Schmidt,1996:161一16 2) 。
4. 结论
在外语的教学中,语用教学是不可忽视的,这就需要老师讲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巧妙结合,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浦小君(1991)的“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技能”提出,完全正确地理解和使用一种语言,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认知系统。学习者对社会文化的理解会发生改变,而这种改变又会影响到学习者语言行为策略的选择。语言行为策略的选择和学习者的自我特征和社会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也决定了语言使用者在社会交际中的成败与否。
《参考文献》
[1]Levinson, S. C. Pragmatic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UP, 1994.
[3]Kasper.G. and R.Schmidt. Developmental Issues in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J]. In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1996,Vol. 18:149-169.
[4]洪岗.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1 , (4) :16一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