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贺普仁教授的学生,笔者跟师期间感受到老师独特的针法和显著的疗效。现将老师两例医案介绍如下:
【癫痫案】
朱某,男,9岁。家长代诉:患儿从7岁开始出现抽风,发作时间每月1~7次不等,面黄,抽时忽然跌倒,不省人事,继则斜视,口吐白沫,约半小时后苏醒,醒后疲乏,精神不振。经过针灸治疗症状好转,已有8个月未犯。现又发现抽搐,记忆力减退,食纳减少,睡眠、二便均正常,面色淡黄。语言清楚,声音低怯。舌质淡红,苔白,脉滑数。
辨证:痰饮郁滞中焦,中气不降,随肝胆之气上扰。
治则:温化痰饮,息风降逆。
取穴:四神聪、中脘、颊车、地仓、合谷、太冲。针法:点刺得气,不留针。每周针1~2次。以此法坚持治疗。
第十诊:家长代述,从初诊到现在约2个月,始终未抽搐,精神好,唯记忆力仍较差。
取穴:百会、上星、中脘、合谷、太冲。刺法同前。
第十六诊:家长代述,从上次针后情况很好,一直未犯病,所以2个月未来诊治。但在1周前又连续抽搐2次,每日1次,约10分钟缓解,抽搐后四肢疲乏,精神欠佳,脉沉滑。此为阳气不足,不能化痰。
取穴:大椎、腰奇。刺法:大椎针尖向下刺;腰奇针尖向上刺,均刺入3寸半深。
共观察治疗半年,抽搐不再发作,随访5年,病情未犯。
【摇头风案】
裴某,女,56岁。头部摇动自己不能控制3年,病情时轻时重,一般在发怒、情绪波动时加剧,曾诊为“脑动脉硬化”,未做治疗。后来症状加重,头摇动终日不休,曾服息风中药3剂,无效。平素纳可,二便调,时有头晕,烦躁易怒,面润。苔白,脉弦滑。
辨证:肾阴不足,肝风内动。
治则:补肾滋阴,息风止痉。
取穴:长强。刺法:毫针深刺4寸,行补法,不留针。
针后自觉头不自主摇动明显好转,精力集中时自己可以控制。二诊后每天摇动2~3次,较前减轻。治疗5次后,症状缓解,头摇自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