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81|回復: 0

[國學觀點] 前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不懂传统就无法理解世界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6-4-12 23: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前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不懂传统就无法理解世界

前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不懂传统就无法理解世界

提起台北故宫,你一定会想起朕知道了胶带,而它的推出者,就是周功鑫。

从25岁入宫,周功鑫在台北故宫服务了近40年,2008年起出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开启两岸故宫合作交流序幕,2011年,促成元代旷世名画〖富春山居图〗时隔360年后再次合璧。

2012年,周功鑫退休,却从博物馆跨界到了出版,担纲主编〖中华文化故事图说集〗,这是一套为青少年定制的传统文化普及读本,全套预计150本。与以往书籍不同的是,它不以传播知识为旨归,全靠精美绘图取胜,而每图均有文物依据,并附以文物图像及介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套书其实是把博物馆搬到了孩子们的书架上,让他们能随时体验到博物之乐。

在全球化时代,致力于传播传统文化,是否是吃力不讨好?在传统与世界之间,我们该何去何从?

种种疑问,等待周功鑫的解答。

好书也是一座博物馆

北青艺评:您大半生在博物馆工作,为何突然转去做出版?

周功鑫:因为好书和好博物馆一样,都可以看一辈子,都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影响。

做好书和做博物馆有相通之处,做书也要想,什么样的书人们才愿读,那显然是图像书。在我这套书中,很多是一个成语一本书,乍一看,都是平常要学的东西,有什么稀奇?其实没那么简单,过去我们学成语,只是表面介绍一下,这就浪费了成语,而这套书试图将读者带回成语产生的时代,展现当时的衣食住行、器物纹饰,乃至生活习惯和生活美学,这就要有很深的考据。

这套书画面中的每个器物,都要有文物依据,并标明它从哪里出土、收藏在哪个博物馆,以及延伸的知识,换言之,一本书就是一个情境式展览。这样一个个展览看下来,读者就能将整个中国古代史串联起来。

北青艺评:也许一些家长会问,让孩子了解这些,有何用处?

周功鑫:传统文化没有具体的用处,但它是灵感的来源,一个人对传统文化认识越深,则创意就越丰富,创作上会有完全不同的表现。

没有传统,灵感何来?当然,传统文化的价值在转化,经过你的转化,能让别人看得懂、愿意接受,这才有生命力,如果太拘泥了,固步自封,那也不会有前途。

不能一谈传统就是知识

北青艺评:今天一谈传统文化,就是一大堆要学习的知识,这让不少人产生了逆反心理。

周功鑫:我们应该呈现古代中国人真实的生活,展示我们真实的传统,那就是美,它具有丰富性和多元性,所以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本身是美的,是让人愉悦的和有文化的,但美并非具体需要,把它硬性移植到当下,不经转化,那就不会有未来。今天很多年轻人喜欢日式设计,恰恰就是因为它很好地转化了日本的传统文化,在美的呈现上做得好。

我不明白为什么别的国家一谈传统,就是身体日用,而我们一谈传统,就只求知识性。其实,美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就有,哪怕是服装、家居,你也可以做得与众不同。

我常说,假如你是一个设计师,那么在服装店里同样花100元,你选的也要和别人不一样,因为你应该懂得美在哪里,你的素养必须到这里才可以,否则你就不是好的设计师,你自己都穿不出美来,还怎么设计?

美感本是人天然就有的,追求美,就与传统文化有了沟通的可能,可如果把知识学习搞得太细化,人的精神就被挤压到别的地方去了,则一个人的美感也会被抹煞,那么也就丧失了理解传统的可能。

总之,学国学,不能靠死记硬背,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资产变成你的创意,这样才是活的,才有生命力,而这,也是让传统文化生根的唯一办法。

美育成就现代社会

北青艺评:您为什么特别强调美感?

周功鑫:席勒曾说过,美让人获得平衡。懂得美,你就会在物质与精神、传统与现代、理性与感性等等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感,从而学会更好地去尊重人。一个人只有掌握了这种平衡,才能不急功近利,才能习得民主精神。此外,艺术精神的最高点在创作,而创作就需要思想的自由。

正因为美感对现代人特别重要,蔡元培先生才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比如学音乐,一个人把琴练得再好,也不怎么成乐,而在交响乐中,与其他乐器配合,就会取得好的效果,再比如学舞蹈,你要跟着别的角色出场,遵守先后次序。可见,美育本身就是一种训练,教你懂得平衡、克制、尊重和不急功近利,而在此基础上,现代社会才能平稳地运转起来。

博物馆就是为大众服务的

北青艺评:虽然美育很重要,但在大陆,一些博物馆终年门前冷落,这怎么办?

周功鑫:具体情况我不太了解,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现象,那只能说明管理者缺乏专业度。设立博物馆的最大目的是教育民众,民众不来,还要博物馆做什么?作为管理者,你必须去研究,该用什么办法把大家吸引来。

其实很简单:先从身边的人做起。你总可以先想想,怎么让你所在社区的邻居来吧?设计一些什么活动,让他们感兴趣吧?如果你的活动做得好,他们为什么不来呢?现代人工作忙,来博物馆参观的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但这也很好啊,我们就去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呗,真正为他们服务好。

先把观众吸引来,然后再考虑如何让他们受益,如果大家只是进来吹吹空调,那么逛博物馆就成了浪费时间,所以应该研究什么能让大家听下去,让大家形成来听的习惯。博物馆有很多专业知识,包括义工的培训、展览的方式等,需要专业人员来操作。

问题的关键,在于博物馆人员是否足够专业,能不能热忱为大众服务,在认识上是否达到足够高度。

有的博物馆人员对办展不感兴趣,只想埋头做自己的研究,可你要想想,不推广,做出来的学问也是死的。

品位是国学的魂

北青艺评:不少家长更倾向于传统的美感教育方法,比如背唐诗宋词和古文等,而不是去逛博物馆。

周功鑫:背书并不完全错,但要看人,有的人过目不忘,有的人却怎么也不行,我们不能要求多数人去干少数人才能做到的事。对传统文化,了解其中的意义即可,不一定要背。况且背书会钳制人的思考,不如放大家独立去想。

国学可以提升国民素养,帮助人们从传统中吸取智慧,但在推广方式上要有创意,只有大家愿意去学,才能产生积极作用。

弘扬传统文化,这是很多大人在这么想,可小孩子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中有的愿意读,有的不愿意读,对于后者,如果过于强迫,让人倒了胃口,反而效果不好。

对于传统文化,应以传递其精神为主,让孩子们看到其中的美,形成足以影响一生的品位,那就可以了。

父母希望看到的,是孩子学习传统的知识,其实那恰恰是很容易学的部分,真正难学的是传统文化中那些生动的东西,是美学的训练、欣赏力的提升,这就需要花点代价。

年轻人需真正学会扪心自问

北青艺评:对于传播传统文化,当下也存在着一些尖锐的批评之声,认为现代人应更多了解世界,不应恋栈于过去,不知您怎么看?

周功鑫:不了解自己文化,对世界文化再了解,也是空的,反而容易产生偏差,让人失去平衡感。当年台湾有很多像我一样学外文专业的人,立志走向国际,那时如果有人问我们是什么人,我们都觉得自己是世界人。然而,真正到国外走了一圈,看到外面的世界后,便都成为传统文化的积极支持者。

经历了这一过程,才发现自己传统文化的悠久博大,放着这么巨大的一笔资产不去吸收,你又怎么可能吸收好世界文化呢?任何民族,只有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了深入认识,再去学习外国文化,才能真正接受与运用,才能在交流中产生创意。

了解自己,方知别人的东西好到什么程度,该吸收什么地方,如何去提升,这样才有生命力。

北青艺评:推广传统文化的方法有很多,为何您选择向青少年普及?

周功鑫: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今天台湾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系统介绍,致使年轻人习惯于碎片式思考,导致自我膨胀、视野狭隘,由此引发种种社会问题。

我现在所做的工作,总得有人来做,这样二三十年后,人们的见识、为人、做法会和今天大不一样,一个人各种文化都应该吸收一点,但不能截断与过去的联系,我希望将来的年轻人能真正学会扪心自问,这对未来将产生巨大影响。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