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上世紀中國以西方近代的文學觀念詮釋中國文學,將文學的功能定於『審美』一途,中國的文學便如陳獨秀【答沈藻墀】所說,『只有詩、詞、小說、戲(無韻者)、曲(有韻者,傳奇亦在此內)五種』。但從漢賦、唐詩、明清文人小說看,它們和那些實用文體一樣,同樣被廣泛地應用於人們的社會生活,存在着眾多的實用功能。這一點,確定了中國文學生活行為經驗的性質,帶來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繁榮。當文學廣泛用於社會生活,成為一種生活的必需時,文學才有了眾多的作者和接受者;文學才受到社會普遍的喜愛,有了它的繁榮。把握古代文學功能的多樣化,不僅對我們理解中國文學的本質和研究它的發展規律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文學被冷落的今天,對繁榮文學的創作也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唐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代表。標誌之一,就是唐詩在日常生活中發揮的功能達到極致。
上層社會,墨客文人和三教九流各有其日常生活。但不管何種人群,其日常生活均能亦均在唐詩中有所表現,題材覆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至政治外交,小至起居飲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着重要功能。舉其大者,應有四個方面。
紀事遣興,是唐詩在日常生活中的常態功能。這本是文人生活的常態。唐人用詩歌來表達思想,紀錄生活並自我抒情。如果一個詩人的傳世作品較多,後人便可以從其作品入手,復原其生活軌跡之大概。原因就在於唐人寫詩,類同後人的日記,是日常生活的詩歌呈現。看看詩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過故人莊】【登鸛雀樓】【早發白帝城】【北征】【泊秦淮】,就知道詩人登某樓,渡某江,去何鄉,往某州。這在唐前不多,而唐代則十分普通了。記事寫景中,少不了言志抒情。杜甫感嘆『遣興莫過詩』,道出的是古代詩人的日常生活狀態和寫作常態。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主要通過詩歌得以表現,是後世讀者進入他們內心世界的最可靠的途徑。這些詩篇是國人耳熟能詳的:【靜夜思】【夢遊天姥吟留別】【行路難】【春望】【旅夜書懷】【秋詞】【金陵懷古】……都不外紀事加遣興,綜合而成其自傳性特質,成為研究詩人思想的重要資料。
以詩代簡,是唐詩的另一重要功能。唐人科考,宦遊,從軍,常年奔走在外,與家人和朋友的聯繫,只有鴻雁傳書。唐代的書簡中不乏散文名篇,但更多的時候是以詩代簡,用以表達親情友誼和展示才華。詩簡的量和質都大大超過文。唐詩中題為『寄某某』『呈某某』的,多是以詩代簡之作。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無一不是深情之作。杜甫【又呈吳郎】是親戚間的通信,但話題卻是如何幫助『堂前撲棗』之『無食無兒一婦人』,流露出深厚的民胞物與情懷。詩簡寫給家人的會更多一些溫情,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就是以詩代簡抒寫恩愛夫妻相思之情的千古絕唱。
社交應酬,是作為社會的人尤其是文人官員的必須。唐詩的社交應酬功能在唐代日常生活中廣泛存在,且因時因地因人而形式多樣。官場上的才能展示,朋友間的送往迎來,複雜政治中的巧妙應對,科舉場中的自我推銷,把詩歌的社交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社交中最隆重的場合,無過於君臣唱和。唐朝帝王時有雅興,或朝堂御製,或賜宴賦得,百官就得唱和。『奉和聖制』這類詩作,凡朝廷近臣,差不多都有寫作。賀知章現存作品二十餘首,奉和聖制之作幾近一半。其名篇【回鄉偶書】婦孺皆知。而與詩相關的,是他告老還鄉前的盛大歡送儀式上,玄宗制詩相贈,太子李亨率百官送行,如此規格,眾人豈能不賦詩相送?這或許創下了中國歷史上送別賦詩的紀錄。
更有皇帝興起,不僅要百官賦詩,還要現場一決高下,筐篚示恩。『武后游洛南龍門,詔從臣賦詩,左史東方虬詩先成,後賜錦袍,之問俄頃獻,後覽之嗟賞,更奪袍以賜。』(【新唐書】卷二百二)皇帝有詔,不能交白卷。這類『奉旨填詞』,往往因為時空和限題等因素形成的特殊語境,少有佳作,但這又是作者洋溢才華機智和表現文思敏捷的好機會。唐代對文人和官員的基本寫作要求,就是能即席賦詩。或許,送行必有詩,聰明人事先可打好腹稿。但如太子李亨要臨時確定某題某韻,就難捉刀代筆。寫不好便是水平問題,水平太低,高下立現。不寫,更無理由,這等於直接宣佈自己無文化。在唐朝,官員無文化並不能引以為自豪。
詩人的應酬更是離不了詩。文人與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不同,在於文化活動的日常化。在唐代,唱和為詩人的日常生活。筆者粗略統計,杜甫1400餘首詩中,贈、酬、和、答、寄、呈、送、別、簡以及陪人游、宴、題詩的作品超過500首。李白900餘首詩中,同類作品過半(470餘首)。沈佺期存詩160首,同類作品80餘首。孟郊400餘首詩中,同類作品210首。韓愈410餘首詩,同類作品過半。這說明,文人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應酬功能的詩歌寫作,是不可或缺的。沒有詩歌應酬,很難想像唐詩的豐富性,更難想像眾多流芳百世嘉惠萬代的詩篇問世。
在一些特殊社交場合,詩歌還可發揮其獨特的功能,委婉地表達堅定,藝術地展示拒絕。張籍的【節婦吟】,就通過比興雙關的藝術手法,將一樁涉及政治選邊的麻煩事輕鬆化解。不了解背景的讀者,可視此詩為情詩:一個已婚女子婉拒『君知妾有夫』的『痴情者』的『忠貞不二』的故事。作者用『一女不嫁二夫』婚戀觀於表層意義與隱含意義的分合自如——合則雙美,分亦無傷,來含蓄、堅定地表達『一臣不事二主』的政治態度,避免直接拒絕惹惱權貴,從而化解一場『危機』。這將複雜的政治鬥爭藝術化,在表達拒絕的時候,還能維護着雙方的面子和尊嚴,應是詩歌發揮其特殊功能所能達到的至高境界吧。
唐詩成熟的標誌有很多要素和節點,或許,人們熟練地玩寫詩遊戲,是標誌性事件。風行於唐代的聯句詩,是典型的文字遊戲,最能說明唐詩在日常生活中具備的遊戲娛樂功能。
【全唐詩】第788卷至794卷收的全是聯句詩。李白、杜甫、顏真卿、顧況、皎然、陸羽、劉禹錫、白居易、張籍、李紳、韓愈、孟郊、杜牧、段成式、陸龜蒙、皮日休等許多詩人都有聯句之作。顏真卿【登峴山觀李左相石尊聯句】有皎然、陸羽等28人參加,每人二句,寫成一首五言五十六韻排律,是作者最多的一首聯句。篇幅最長的則是韓愈與孟郊的【城南聯句】,長達154韻,308句,1540字。【城南聯句】不僅篇制宏大,在聯句的接法上也更新穎出奇。此前的聯句,或一人一句二句,或四句,每人在自己的空間裏總可儘量表達一種較完整的意思。而【城南聯句】是孟郊先作第一句,韓愈作第二、三句,孟郊再作四、五句。韓愈最後結句只寫一個單句。詩人不能在兩句之間形成對偶,而必須是跨句對,即先去適應他人寫的上句(出句),根據其意思完成一個對偶句的下句(對句),使之句意完整,再寫出下一個對偶句的出句,讓對方來完成對句。在挑戰——應戰後立即向對方挑戰,其難度大大超過了一般的聯句,對作者的才華、功力都是一種考驗,頗有圍棋之風。
快樂原則應是文字遊戲聯句詩的創作目的。這類寫作,其愉快顯然在過程本身,雖然競賽的意味明顯,但總體還是閒適心境的表現。有意思的是,聯句出自眾人之手,但並不是集體創作。聯句的每一句都必須標明作者,不是展示團體的智慧,而是要表現個體的才華;不是文責自負,而是文才比高。其讓後人嘆為觀止的寫作實踐,表現了唐代詩人逞才式的娛樂方式,也意味着文人把詩體的表現力,開掘到了極致。
唐詩的娛樂功能,還與唐詩在當時發達的音樂中過渡性地充當入樂演唱的歌詞有關。詞在早期,作為詩餘,不是文人着力創作的文體。能入樂演唱的歌詞,在當時是稀有資源。人們只好直接在絕句裏選用或在長詩中截取幾句作為歌詞。誰的絕句或詩句被選取或改編傳唱,意味着其作品流播四方,聲名廣遠。『旗亭畫壁』故事,為人們津津樂道,原因就在於此。被入選的詩,快樂了聽眾,也讓作者成就感滿滿。有意思的是,李白的【清平調】【將進酒】、李賀的【苦晝短】等若干唐詩在當下被重新編曲或改編入樂,在千年後的日常生活中繼續發揮着娛樂功能。
唐詩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種功能,為唐詩的發展繁榮作出了貢獻。想想後世,除非是政治的特殊需要,某種文藝樣式可以全面介入人們的生活,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唐詩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種功能的發揮,卻是一種自覺選擇和詩意的選擇。這是詩歌在一個時代的殊遇,由此造就一個詩歌的黃金時代。
唐詩讓後世的讀者感到親切,正在於其作品詩意地全方位和多功能地表現了他們的日常生活,讓後世的人們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能時時體味感受其審美體驗,在感嘆其奇思妙想優美雅致的同時,也對當下的生活增加了熱愛和珍惜。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文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