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在火中煉製——黑陶和他的【燒制漢語】 【燒制漢語】一書,可以說傾注了黑陶閱讀、思考和人生經驗的種種『積蓄』,內容涵蓋廣博,有對藝術萬象的哲理闡發,有對漢語文字的獨特體悟,閃爍其間的睿智與才思,不時映照出他極富個性的洞見。 閱讀【燒制漢語】,讓人時時感受到漢字的博大氣象。在【4000個漢字,一個漢語作家的全部】中,他列舉了【周易】【老子】【毛澤東選集】等十四部中國最有影響的書籍所用漢字量後,得出結論:『看來,四千個漢字,就是一個漢語作家的全部。如此公平,都是四千個漢字,就看你創造出怎樣的世界。』 在另一篇【語言辨識度】中他說:『無數人共用着三四千個漢字,但在優秀作家那裡,他們就有功力能夠在這公用的幾千個漢字身上,深深烙上各自鮮明的個人印記。』 透過【燒制漢語】,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視野開闊、才思勃發的黑陶。在【中國文化三大宇宙】中,他把中國文化研究、探索領域,分為三大宇宙:自然宇宙,如風水、星占;身體宇宙,如中醫、太極;人事宇宙,如倫理、政治。他在【中國思想的本質特徵】中概括中國思想的本質特徵,是變化和關係。變化即陰陽,關係表現在『五行的相生相剋』。見解獨特,言簡意深。類似充滿哲思的文章,還有【釋名】【漢字使用的三個層面】【字見其人,字見時代】【中華經典的篇幅】【中國思想重鎮之南移】【儒道佛】等篇章,都體現出黑陶對漢語言文化的潛心體悟,充滿灼見,給人以智慧的啟迪。 黑陶自幼生活在世稱『教授之鄉』的江南陶都宜興。『火焰映耀了我的最初生命。母親生我的披屋,距離燒制陶器的窯火,直線不足百米。我呼吸到的這個世界的第一口空氣,帶有火的光影和熱度。』 自古文人筆下的江南,多的是溫潤、婉約的詩情畫意,但在黑陶的詩文中,除了表現江南陰柔溫潤的母性一面外,更多的卻是展示江南沉鬱堅毅、熾烈剛強的父性一面。他的許多詩歌散文作品,都着意鐫刻『父性的江南』。作家馬敘如此評價:『黑陶的寫作風格異常鮮明,詞語、意象、思想的涌動,黏滯而灼熱,同時又極具江南品格。』 閱讀黑陶的作品,品味他帶有『質感』和『磁性』的語言文字,時時感受到他對語言的精心錘鍊和打磨。有評論家稱:『他的作品居然能發出重金屬般的聲音,而鏗鏘中又有一種靈動。』 而在我看來,這樣一種鏗鏘中的靈動,正是黑陶使用漢字時那種毫不猶疑的果敢與小心翼翼的敬畏疊加而成的性靈之美。在【每一顆這樣的漢字】一文中,他說:『我所使用的數千顆漢字,我要讓其中的每一顆,都在火焰中煉製一遍——這種經歷了火焰因而質地完全不同的漢字,是獨特的,是屬於我一個人的漢字。每一顆這樣的漢字,都是英勇無畏、供我驅策的將士;每一顆這樣的漢字,又都是我心中的一尊小小的神。』 對語言的精心錘鍊和一貫追求,在黑陶那裡,不僅是形式的外顯,就其本質而言,他也藉此磨礪、錘鍊個人意志,開闊自己的胸懷。潛心於煉製文字的黑陶,也時時體會着某種孤寂。黑陶在【孤寂生涯】中如此說:『世人眼中的孤寂生涯,應是一個作家的常態。孤寂。這樣的孤寂之中,作家享受着秘密的創造的喜悅。當一個作家閉緊嘴唇,遠離舞台和追光燈的時候,他內心的語詞洶湧,他筆下的世界斑斕。』 黑陶的生活方式極其簡單,行走、閱讀、寫作,這幾乎是他生活的全部組成。 在黑陶,行走就是呼吸,就是人生的修煉課程。他在行走中積攢能量,在呼吸間汲取大地的養分。閱讀,是黑陶人生的另一課程。一卷在握,心遠地自偏。閱讀之旅帶來的孤寂與幸福在他筆下悠長而美好。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學氛圍】中,他回憶年輕時讀書的美好時光,『在單位寂寥得近乎荒涼的圖書室內,總讓我重溫20世紀80年代學生時代強烈感受到的中國文學氛圍。』在列出長長一串文學名著後,他寫道:『夏日煙愁。像青澀的少年,在夏日陽光熾白的鄉鎮午後,陷入寂靜,陷入剛剛來臨、無法說清的一種最初的迷惘。』閱讀,成了他血脈的源頭,鑄成他思想的磁場、人格的標尺。 謹以【燒制漢語】書末的文字作結,與熱愛漢語和漢語言文化的諸位共勉: 燒制漢語。 像故鄉用火焰燒制泥坯的紫砂陶器一樣—— 燒制,帶有個人生命手痕的漢語詞彙; 燒制,屬於個人,並奢望着奉獻世界的無盡之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