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拍中國古代書畫夜場12月4日晚在北京舉槌。在第二季百代標程專題中,經過40多分鐘、150餘輪競價,【五王醉歸圖卷】以2.64億元人民幣落槌,加上佣金共3.036億元人民幣。 本場另有張即之、文徵明、仇英和王翬共5件作品參加角逐,最終抵不過任仁發筆下五位醉王爺,以總額2億VS 3億敗下陣來。
圍觀·唐玄宗李隆基竟和兄弟們聚眾『酒駕』?
【五王醉歸圖卷】 畫卷上九人九騎一字排開:第一組是酩酊大醉的李隆基和胯下黑馬的李憲;第二組是騎在前面的侍從回身關照李范; 第三組中的侍從替俯身欲吐的李捴挽住韁繩,同時回頭探問李業。 大哥讓出接班人 三弟喜建花萼樓 先說說五王為啥一起出門喝酒?又憑什麼因為聚眾酒駕一起被載入畫冊?說來話長,先得從他們的老爸李旦說起。 唐代第五位皇帝李旦遇到了一件最為頭痛的事情:究竟冊立哪一個兒子做太子?事情還要扯到李旦他媽那位全天下皆知的武則天。李旦原本已經登基,君臨天下,沒想到他母親的權力欲望天下無雙,只得中途讓位給了強勢的武則天。唐朝這一段歷史,中間的周折太多,先按下不表,咱們直接講公元710年。 這一年,臨淄王李隆基統領羽林軍發動政變,替父親李旦奪回了王權。這位靠三兒子重登大寶的睿宗,花了兩年時間認真思考了一個問題:究竟是按歷朝歷代的規矩,立長子李憲為太子呢?還是改立為自己討回顏面的三兒子李隆基? 李旦最終選擇了李隆基。當然,能夠做出這樣明智的決斷,除了唐高祖李淵的前車之鑑之外(被二兒子李世民逼迫退位),還要特別感謝長子李憲的深明大義。這位大兒子主動上表申請免去立嫡的待遇。他當着父皇李旦的面,流着眼淚說道:儲副,天下之公器,時平則先嫡,國難則先功,重社稷也。使付授非宜,海內失望,臣以死請。大致含義為:立太子,是為了國家社稷的安康,黎民百姓的樂業。如果國泰民安,那麼應該按祖宗的規矩,立長子為太子。如今,國家不安定,當以為國家立下大功的兒子為太子。如果此時立我為太子,會令天下人失望,我萬分懇求父親您能立三弟李隆基為太子。 睿宗一聽大喜,這個大兒子太貼心啦!這下不用發愁了,於是嘉獎了大兒子,馬上冊立三兒子李隆基為太子,詔告天下。李隆基一聽,也是大喜過望,心想:大哥這個人老厚道了!省了我多少心思。我得永遠感恩這位大哥,還有其他兄弟。他們不但沒搞派系鬥爭,還衷心擁護大哥的決定。 日後,李隆基在他的專屬地盤興慶宮精心修建了花萼相輝樓,專供五兄弟交往與遊樂之用。興慶宮位於長安城東,本為隆慶坊所在,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前與兄弟同居此坊。開元二年(714年),為避玄宗李隆基諱,改隆慶坊為興慶坊,並建興慶宮。花萼相輝樓,俗稱花萼樓,取自【詩經小雅】:棠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李隆基知道自己的言行將直接影響社會。他要以兄弟和睦相處的佳話,引領社會道德風氣。這樣一種注重教化的遠見卓識,可以看出唐玄宗以聖帝明王自詡的政治抱負。有了這種兄弟的歡聚,便產生了這樣一次大醉而歸,並成為一段史上佳話,流傳千年。 時間到了元代,一位叫任仁發的畫家,讀到這段故事後,萌生了創作的念頭。經過巧妙的構思,【五王醉歸圖】誕生了。 喝是都喝高了 醉態各不相同 幸福的酒也是醉人的。此卷不僅馬畫得精彩,人在馬上的醉態更精彩。 喝醉的五王之中,李業醉態最輕,還能夠保持正常的騎行姿態,他走在最後,李隆基突前,一副酩酊大醉的架勢。畫卷中,五王以不同程度的前傾姿勢,向觀眾指明了觀看畫作的方向從左至右。在清晰流暢的構圖線路中,畫家分別在中部及後半段安排了兩名回望的侍從,用以平衡畫面由左至右過分突出的視角走向。
圍觀·唐玄宗李隆基竟和兄弟們聚眾『酒駕』?
臨淄王李隆基,兩名侍從左右扶掖。其中一人,表情鬱悶。在行進的馬上照料這位將來的天子,如果出現閃失,可擔當不起。注意三匹馬十二隻馬蹄之間交錯的位置,既體現了速度感,又不失節奏感。黑、白、黃相互穿插,高低錯落,別有韻致。兩名侍從的帽幞後的兩根帶子全部翹起,與李隆基帽後塌下去的帶子正好形成鮮明的對比。暗示出兩人費力抬扶起臨淄王沉沉下墜的身軀。配合他倆的是腰帶的梢頭和豎起的馬耳朵。這些細節令觀眾仿佛身臨現場,親眼見到了一千多年前喝醉王爺的狀態。
圍觀·唐玄宗李隆基竟和兄弟們聚眾『酒駕』?
騎黑色斑點馬的申王李捴(李成義)幾乎俯臥在馬脖上,一副隨時要吐的樣子。他坐下的黑斑馬真通人性,俯下脖頸,低首凝神,小心落下前蹄,顯然十分體貼鞍上搖搖欲墜的主人。負責照顧他的侍從可忙壞了,右手勒住主人的韁繩,上身還要扭向後方,詢問後面的王爺是否撐得住。 這第三組人物與第一組形成呼應。觀眾可以比較一下,究竟是誰醉得最厲害?答案毋庸置疑,李隆基。沒有侍從的幫忙,他早已墜落馬下。
圍觀·唐玄宗李隆基竟和兄弟們聚眾『酒駕』?
畫家特地為李憲標配了一匹烏騅馬。黑亮的毛皮如黑色錦緞,雪白的四蹄似雲中漫步,大紅的鞍韉與馬頭下方的紅絨球,令這匹坐騎神采奕奕。而這位拱手讓出帝王之位的李憲,醉態可愛。他的臉發紅,兩眼迷離,似笑非笑,也許還沉浸在酒宴的美妙歌舞之中。他的左手緊緊扣住韁繩,右臂上縮,以保持馬上的安穩。 從整幅長卷看,這位讓出天下的大哥在畫中的位置最突出。李憲原名李成器,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父母對他的期許。他的弟弟分別為李成義、李隆基、李隆范和李隆業。唐帝國的千秋大業本應由他承接,但他審時度勢,讓位於三弟。畫家直接通過色彩使他在騎行的隊列中脫穎而出。雖位列第二,遠觀時,卻比前面的李隆基更吸引人的視線。這樣的構圖,任仁發既維護了地位尊卑的秩序,又恰如其分地點明了他的特殊性。真是頗費一番心思。
圍觀·唐玄宗李隆基竟和兄弟們聚眾『酒駕』?
岐王李范,作為串景人物,將前後聯繫起來。無論是他在馬上的姿態,還是坐騎奔跑的身形,其實都與騎烏騅馬的李憲幾乎一致。到底是兄弟,他跟大哥長得真像。他的鞍韉與大哥的也基本一樣,大紅的顏色將前部與中部暗中聯結。從眼神看,他還比較清醒,努力把控住身體,促馬前進。從他的神態上,觀眾也可以對比出大哥李憲實在是喝高了。
圍觀·唐玄宗李隆基竟和兄弟們聚眾『酒駕』?
圖尾是薛王李業。這位王爺顯然酒駕程度最輕。不知道他是酒量大,還是留了個心眼,沒往死裏喝。他胯下的黃驃馬不用擔心主人的安危,表情輕鬆,正往前趕。李業右手持短鞭,上身前傾,翹首以望。他在看誰?也許正在擔心前面的李隆基會不會跌落馬下。請注意他身着淡紅色袍,與李隆基身上紅袍呼應。他所擔心的事情,觀眾可以在卷首找到答案。 畫家本是水利專家畫馬別有深意 【五王醉歸圖卷】的作者任仁發(1254-1327),字子明,號月山道人,松江青龍鎮(今屬上海市青浦縣)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舉人,一生致力於祖國的水利建設事業。南宋雖亡,他對水利的熱情不減,通過自身努力,終於成為了元代著名的水利專家,造福江南地區的百姓民生。 作為水利專家,史書對他有所記載,但直到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閘遺址被意外地挖掘出來,我們才可以稍稍窺探到他作為水利專家所做出的功績。 作為畫家,他更是默默無聞。直到1953年上海市青浦縣章堰鄉北廟村南的高家台出土了幾塊任氏家族的墓志銘殘石,我們才得以了解到他的生卒年月、籍貫、出生地和家庭基本情況。 治水之餘,他酷愛畫畫,特別是畫馬。然而,身為朝廷命官的任仁發,畫馬的目的並不在於自娛自樂,【五王醉歸圖】確有深意。 【歷代名畫記】的作者、唐代的張彥遠鄭重提出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並運,發於天然,非由述作。他強調繪畫的社會文化功能,特別是道德教育的意義,否定了將繪畫僅僅看做是怡情養性之事的觀點。任仁發正是從此點出發,挑選了五王醉歸這個經典題材,細心描繪,此中確有教化之深意。 他以畫記敘這一段典故,表面上展現帝王之家的兄弟情誼,其實質是在探究面對特權,帝王如何以自身的實際行動,為天下百姓做出表率。 任仁發的這一繪畫指導思想,在他的另一幅名作【二馬圖】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此圖畫法簡潔,卷上僅有一肥一瘦兩匹馬。肥馬一副養尊處優之態,挽馬的韁繩拖在地上,無人束縛; 瘦馬瘦削如柴,疲憊不堪,雖無人理睬,卻仍被緊套着籠頭和韁繩。任仁發在題跋中闡明了畫意:世之士大夫,廉濫不同,而肥瘠系焉。 因此,任仁發畫馬是為了明志,為了警示和激勵自己。他十分清楚士大夫與一般讀書人不同,與強調以個人為中心的文人更不同。他要像畫中的瘦馬一樣,廉潔奉公,即便忙於水利而累得皮毛剝落,骨瘦如柴,也無怨無悔。他鄙夷與痛斥那些貪官,魚肉百姓,把自己養得肥肥的。他為官一生只求按圖索驥,得不愧於心乎? 中國人愛馬畫馬,賦予了馬極為豐富的物質及文化內涵。自古至今,人馬畫是一個複雜的畫科,它匯集了人物畫與鞍馬畫,表現人與馬在生活中相互依存的複雜狀態。追溯美術史上畫馬的名作,可以微觀地了解到各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同時窺探到社會政治的導向。 除唐代外,元代是畫馬的另一個鼎盛時期,以趙孟頫為核心的趙氏家族,其畫馬藝術影響到元明諸家,另一個以家傳為主的人馬畫家群便是由任仁發所開創。與趙氏家族單純追仿唐代畫風所不同的是,任氏畫馬體系糅入了下層社會喜愛的華艷多彩的藝術格調。這一體系的畫家有意識與文人畫的筆觸拉開距離,強調在寫實的基礎上挖掘寫意的旨趣。但由於任氏家族在朝廷中缺乏地位,未形成強有力的藝術輻射圈,所以,到了明初,由任仁發所開創的畫馬技法及理念漸趨枯竭之勢。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天的人們能通過【五王醉歸圖】卷,重新關注中國美術史上畫馬的另一個體系,實屬難得一遇的好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