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昏昏懶讀書。
於是聽曲。
可靜心凝神的,首選古琴。著名的『老八張』里,第一張第一首便是【幽蘭】。
【幽蘭】是保存下來最早的古琴曲。據東漢蔡邕的【琴操】記載,【幽蘭】為孔子所作。這位鬱郁不得志的哲人為了實現政治理想,一度離開魯國,帶着弟子周遊列國。但孔子的遊走並無收穫,他的才智未得到賞識,只得返回魯國。在由衛國返回魯國的途中,經過一幽暗的山谷,孔子在草叢中見到一株蘭花,不禁喟嘆:『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於是下車撫琴,遂成【幽蘭】一曲。
這很可能只是個傳說。但孔子愛樂喜歌是有記載的,他離開魯國時便即興吟唱了有名的【出走歌】,甚至在齊國聽到【韶】樂時發出『三月不知肉味』的感嘆。
孔子的一生,在路上是重要內容。他在感受山水中體悟人生,在體悟人生中深思求索,他結合所見、所聞、所感,應答弟子及時人,被記錄成集智慧之大成的【論語】。遊歷歸來,放眼天下過後,他又進入另一個『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靜寧時期。心隨境轉,他留下的,都是智慧,簡練樸素,詼諧幽默,真實自然。
在【幽蘭】曲中你無法不去翻翻【論語】。字裡行間,雖聽不到孔子的聲音,但那古老的音韻,確乎逼近兩千多年前的真實,可以體會孔子如何『歷其境而得其志』。【幽蘭】不但是至今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琴曲,它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名曲中,至今尚可彈奏的曲目,音調之準確,讓人相信它與兩千多年前的旋律相去不遠。
【幽蘭】的譜子1880年在日本被中國學者發現。這卷琴稿據說是唐代的一個抄本,時在公元590年。之前它已經沉睡了一千多年,直到1884年才終於被編入【古逸叢書】。【幽蘭】曲譜前的短序中交代了此曲的演奏傳承,說明了每個音調如何彈奏,但並未提及琴弦的定調、節奏和段落。為此,許多音樂家和學者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將這部唯一使用『文字譜』的曲譜轉換成通用的古琴譜。我們今天聽到的版本是古琴名家查阜西、管平湖所做的詮釋,目前來說是最好、最可靠的。
今天能聽聽這樣一支幸未遺失的來自兩千多年前的曲子,本已是一種幸運。白居易有詩云:『琴中古曲是幽蘭,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靜好,自彈不及聽人彈。』在這樣古老的韻音里,感受孔子那些從時光深處沉澱下來的智慧,一句,一言,恍若看見一位智者在撫琴,在唱和,在言說,在傾聽。這樣的幸運,又是多麼難得,多麼珍貴。
【幽蘭】的全名是【碣石調·幽蘭】。碣,圓頂的石碑,亦為河北的一座山名。據推斷,南北朝時流行碣石舞,碣石調可能是當時的碣石舞曲。曲名之前冠以調名,僅為琴曲所見。【碣石調·幽蘭】具有北方少數民族音樂的音調特徵,譜序中說『其聲微而志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