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到了,朋友圈裡收到許多相關節日祝福。同時又是法定假日,有條件的朋友,會選擇節假日出去旅遊,看看賽龍舟什麼的。想放鬆一下的朋友,估計今天會閒在家裡吃粽子。不只這個端午節,很多個端午節,我們都是這麼過的。不只端午節,很多個傳統節日,我們都是這麼過的。在我們大多數人印象中,節日就是用來放鬆一下,吃點節日特供食品而已。但,如果你真以為節日就是這樣,那就錯了。
什麼是『節』?我們拿『節』字來組一下詞:禮節、節制、節約…… 可以發現,這些詞如果落實在人身上,全是對人的限制。〖說文注〗:『節,竹約也。約、纏束也。竹節如纏束之狀。〖吳都賦〗曰:「苞筍抽節。」引伸爲節省、節制、節義字。』節字原始的意思就是竹節,引申為節省、節制等抽象概念,也就是對人的制約。 〖周易·節〗:『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節,君子以制度數,議德行。』 天地自然有『節』,所以平均生成四季,實現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樣,人們才能穩定的獲得衣食所需。如果四季時間紊亂,則衣食之產無保障,民眾必受其害。這是古人領悟到的天地有節之道。所以賢人君子們根據節的概念,也對人們制定度數,讓人們行為有常,舉止有度,這樣人們就會培養起德行。 『節日』的概念,實際上是提醒人們這一天要注意時令,規範自己的德行。這一天要節制自己,做節日該做的禮儀、風俗等。中國的傳統節日起源於對天地時令的認識,清明、冬至,即是傳統節日,又是與季節相關的二十四節氣中的兩個。與『天地之節』息息相關。而春節、上巳節、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分別是夏暦的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這些節日,既是提醒人們對時令的注意,又與古人的數理觀念相關。 人們常云『禮節』。〖禮記〗云:『禮,時為大。』禮,注重時間是最重要的,子弟早上起床後向父母問安,這是孝道的表現。如果半夜就起來,或者睡到中午,才起來向父母問安,就完全沒有意義了。祭祀之禮,也是同樣,選擇一年中相應的日期做祭祀,這樣才有意義。這些被選擇為做祭禮的日子,就是節日。
今天一到節日,很多人直接想到的就是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 在傳統社會中,節日當天首先要做的是祭祀神靈或者祖先,粽子就是古代用於投入江中祭祀龍神的祭品……古人做祭祀後餘下的祭品,才會分享給大家,能分到這些祭品,有接受福祿的含義。今天的人們失去了祭祀之禮,粽子和月餅,其實已經變成一種普通的食物了。
端午節,原本的含義是提醒人們炎夏將至,注意防水患、防蟲蛇、防暑,所以形成了祭龍神、寒龍舟以乞上天不降水災,刺五毒、做香囊以提醒人們防蟲蛇……後來,屈子在這一天投江,於是人們這一天加入了紀念屈子的概念。
今天由於缺乏對傳統的認識,以及節日放假的原因,很多人把節日當成了放縱的時間。這洽洽是與傳統之『節日』理念背道而馳。 最后,附上一首屈子的〖橘頌〗,富者贈人以金,智者贈人以言。吾雖不肖,願隨先賢,以〖橘頌〗嘉諸位讀者之德。 橘頌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更壹志兮。 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圓果摶兮。 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精色內白,類任道兮。 紛緼宜修,姱而不醜兮。 嗟爾幼志,有以異兮。 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 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 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 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願歲並謝,與長友兮。 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歲雖少,可師長兮。 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 徐某乙未年錄製的端午祭祀視頻片段(深圳衛視拍攝)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2OTg3OTM5Mg==.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