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17|回復: 0

[时空整理公约] 郎姓〖古今千万姓氏名人大全集〗之中华郎氏名人收录.垫江谢华整理 ...

[複製鏈接]
譙皓中 發表於 2017-10-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d4a2ccf381a791b9826e1ec6ffabd5b8.jpg

493d36e12a5a387b9fada92a7866c390.jpg

重庆市石柱县籍郎氏族谱编修委员会所编〖郎氏族谱〗封面

0e29314c604e530cf56d7bdf2e727f03.jpg

重庆市石柱县籍郎氏族谱编修委员会所编〖郎氏族谱〗内页内容

3e66e9b8e0c03243af8e1842bdbe2301.jpg

重庆市石柱县籍郎氏族谱编修委员会所编〖郎氏族谱〗登载石丰郎氏分布图

8f620645ecf46370fb01fdafd28599f3.jpg

郎氏溯源汇考

郑樵·〖通志〗以邑为氏鲁邑,郎氏,姬姓鲁懿公孙:费伯,城郎,因以居之,子孙因以为氏。今单州鱼台县,旧有郁郎亭,是其地。汉有郎含;后汉中郎郎顗,北海人;石赵司空郎闿;宋朝郎简,为侍郎,钱塘人,皇佑登科;郎淑,苏州人;又有郎谊,湖州人。廖用贤·〖尚友录〗郎姓郎,商音,中山,又望出魏郡、北海。

郎氏古今人名列传


后汉

郎宗按〖后汉书·郎顗传〗顗,父宗,字仲绥,学京氏易,善风角、星算、六日、七分,能望气、占候、吉凶,尝卖卜,自奉安帝征之,对策为诸儒表,后拜吴令时卒。有暴风,宗占知京师当有大火,记识时日,遣人参候,果如其言,诸公闻而表,上以博士征之,宗耻以占验见知闻,征书到夜,县印绶于县庭而遁去,遂终身不仕。

郎顗按〖后汉书·郎顗传〗顗,字雅光,北海安丘人。少传父业,兼明经典,隐居海畔,延致学徒常数百人。昼研精义,夜占象度,勤心锐思,朝夕无倦,州郡辟召举有道、方正,不就。顺帝时,灾异屡见,阳嘉二年正月,公车征,顗乃诣阙,特诏拜郎中,辞病不就,即去。后复公车征,不行,同县孙礼者,积恶凶暴,好为游侠,与其同里人常慕顗名德,欲与亲善,顗不顾,以此结怨,遂为礼所杀。

郎含按〖万姓统谱〗含,司空。 


郎雅按〖姓氏急就篇〗吴,有临安民,郎雅。  


郎奕按〖姓氏急就篇〗晋,有郎奕。

郎闿按〖郑樵·通志〗闿,石赵司空。

郎坦按〖姓氏急就篇〗凉有郎坦。  


北魏

郎苗按〖姓氏急就篇〗后魏,有郎苗。


北齐

郎基按〖北齐书·郎基传〗基,字世业,中山人。身长八尺,美须髯,泛涉坟典,尢长吏事。起家奉朝请,累迁海西镇将。梁吴明彻率众攻围海西,基奖励兵民,固守百余日,军粮且罄,戎杖亦尽,乃至削木为箭,剪纸为羽。围解还朝,带颍川郡,积年留滞,数日之中,剖判咸尽。基性清慎,无所营求,后卒官。


郎茂按〖隋书·郎茂传〗茂,字蔚之,恒山新市人。少敏慧,及长颇解属文,丁父忧,居丧过礼,仕齐解褐司空府行参军,迁保城令,有能名,百姓为立清德颂。及周武平齐,上柱国王谊荐之,授陈州户曹属,高祖为亳州总管,命掌书记,后还家,为州主簿。高祖为丞相,以书召之,授卫州司录,有能名,寻除卫国令。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令视事,茂性明敏,剖决无滞,当时以吏干见称。仁寿初,以本官,领大兴令。炀帝即位,迁雍州司马,寻转太常少卿。后二岁,拜尚书左丞,参掌机事。茂先朝旧臣,明习世事,然善自谋,身无謇谔之节。帝亲征辽东,以茂为晋阳宫留守,其年,恒山赞治王文同与茂有隙,奏茂朋党,附下罔上。诏遣纳言苏威、御史大夫裴蕴杂治之。茂素与二人不平,因深文巧诋,成其罪状。帝大怒,及其弟司隶别驾楚之皆除名为民,徙且末郡。茂怡然受命,不以为忧。在途作〖登垅赋〗以自慰,词义可观。复附表自陈,帝颇悟。

郎方贵按〖隋书·郎方贵传〗方贵,淮南人也。少有志尚,与从父弟双贵同居。开皇中,方贵尝因出行遇雨,淮水泛长,于津所寄渡,船人怒之,挝方贵臂折。至家,其弟双贵惊问所由,方贵具言之。双贵恚恨,遂向津驱击船人致死,守津者执送之县官,案问其状以方贵为首,当死,双贵从坐,当流。兄弟二人争为首坐,县司不能断,送诣州。兄弟各引咎,州不能定,二人争欲赴水而死。州状以闻,上闻而异之,特原其罪,表其门闾,赐物百段,后为州主簿。  

郎咏按〖尚友录〗咏,隐西昌,采樵为业,或担入郡市遇人买,则曰:『我西昌逸士,酒中人也,我今献公所缺,公当惠我所无。』


郎颖按〖唐书·郎余令传〗余令祖:颖,字楚之。隋大业中,为尚书民曹郎。武德时,以大理卿封,常山郡公,持节谕山东,为窦建德所获,胁以白,终不屈,贼平,以老乞身。谥曰:平。

郎余庆按〖唐书·郎余令传〗余令兄:余庆,为吏清,而刻于法。高宗时,为万年令,道无掇遗。累迁御史中丞,务谦谨下人。久之,出为苏州刺史,坐。累下迁交州都督,歡州司马裴敬敷与余庆雅,故以事笞余庆婢父,婢方嬖谮,敬敷死狱中,又裒货无艺,民诣阙诉之,高宗诏,放琼州,会赦当还,朝廷恶其暴,徙春州。卒。 

郎余令按〖唐书·郎余令传〗余令,定州新乐人。博于学,擢进士第,授霍王元轨府参军,从父:知年,亦为王友,元轨每曰:『郎家二贤。』皆入府,不意培塿而松柏为林也,徙幽州录事参军,改著作佐郎。卒。

郎岌按〖唐书·王同皎传〗韦后擅政,博陵人。郎岌表后,及宗楚客乱,被诛后,赠谏议大夫,备礼改葬。 

郎士元按〖尚友录〗士元,字君胄,定州人。天宝进士,宝应元年,选京畿县官,诏试中书,补渭南尉,历右拾遗,出为昂州刺史。工诗,与钱起齐名,时人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著有集一卷。


郎简按〖宋史·郎简传〗简,字叔廉,杭州临安人。幼孤贫。进士及第,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宁国县,徙福清令,调随州推官。及引,对真宗曰:『简历官无过,而无一人荐,是必恬于进者。』特改秘书监著作佐郎,知分宜县,徙知窦州,又徙藤州,兴学养士,一变其俗。通判海州,提点利州路刑狱官,罢。知泉州,累迁尚书度支员外郎,广南东路转运使。擢秘书少监,知广州,入判大理寺,出知越州,复归判尚书刑部,出知江宁府,历右谏议大夫给事中,知扬州,徙明州,以尚书工部侍郎致仕。祀明堂,迁刑部,卒。简性和易,喜宾客,即钱塘城北治园庐,自号武林居士。

郎絜按〖宋史·郎简传〗简子:絜。都官员外郎。

郎淑按〖万姓统谱〗淑,苏州人。皇佑登科。

郎晔按〖万姓统谱〗晔,事同里张九成,尝编横浦日新录虽从淳。熙十四年,特奏得官,然甚以儒学知名。

郎谊按〖万姓统谱〗谊,湖州人。登科。


郎敏按〖河南通志〗敏,济源人。洪武初,以国子生,授监察御史,擢饶州府知府。敏为治,廉而惠,民德之。  

郎子文按〖万姓统谱〗子文,洪武初知巴陵县,慈惠公勤,创立县治及学宫,置坛壝城池,民不劳,而事集,既去,民至今思慕之。

郎俛按〖馆陶县志〗俯,字抑之。洪武间,仪表魁岸,行谊高洁,雅为里人推慕;许儿庄等三社,顽梗不驯,有司莫能治,俯至反复晓譬,相率慑伏,委摄县事,调平徭役,凡三阅月,四境称理。由岁贡,登太学,授工部虞衡司主事,选云南府知府,所至着有声绩。

郎理按〖浙江通志〗理,字子中,安吉人。洪武己巳,由乡举授户部主事,山西大歉逋赋,上特命理往征之,未行,会雷震谨身殿,赦免逋赋,寻诏止免三分,复命理陛见,言甚切,上怒,以所持杖挝之,致折金钻左股。理弗为动,仍命督征,理陈辞益坚,上怒,叱令弃市已,而悔之,赐祭葬。

郎庆按〖万姓统谱〗庆,浙江人,永乐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历河南参议。

郎胜按〖万姓统谱〗胜,字汝彬,庆子。正统进士,授行人,选御史。克振风纪,见称于时。

郎滋按〖浙江通志〗滋,字德润,建德人。成化丁未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劾奏李广、王振等。不惮权贵,劾去贪污官吏,人多忌之。出为惠州知府,善政卓然,民谣载道,未老乞休。 

郎杰(弟:宾、宝,子:得臣、得君、得恩)按〖明外史·王治道传〗郎得功父:杰,御寇花儿营,力战死。二弟:宾、宝,诸子:得臣、得君、得恩及群从数人,皆战死。

郎得功按〖明外史·王治道传〗隆庆四年,辛爱卜言兀等犯锦州大胜堡,参将郎得功逐寇时,寇伏兵齐家山,误入其中,殊死战寇,稍却,知无援,遂围之,矢且尽,得功夺围出,马忽蹶,寇攒射之,死。得功,广宁卫人世职指挥佥事,进㕘将与总兵,王治道同时战死,赠都督同知。得功父杰,御敌花儿营,力战死,二弟宾宝诸子:得臣、得君、得恩及羣从数人,皆战死,其妻并守节不嫁,得功复死王事时,论多之忠节,附载。

郎瑛按〖浙江通志〗瑛,字仁宝,仁和人。生有异质,博综艺文,肆意探讨,事母孝。幼时,两;姊婿利其财,谋危之百端,幸得不死。其后,两人殁,皆棺殓之。所著有〖萃忠录〗二卷、〖青史衮钺〗六十卷、〖七修类稿〗五十五卷。



-编整者-

渝垫江人谢华,重庆市谢氏文化研究会理事,北京九亲文化文史研究中心,时空整理公约组织,重庆市垫江县人谢华,按清陈梦雷奉敕编〖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整理、点校,是姓部引用了郑樵·〖通志〗、廖用贤·〖尚友录〗、〖后汉书〗、凌迪知·〖万姓统谱〗、〖姓氏急就篇〗、〖北齐书〗、〖隋书〗、〖唐书〗、〖宋史〗、〖河南通志〗、〖馆陶县志〗、〖浙江通志〗、〖明外史〗及〖重庆石柱郎氏族谱〗等郎氏史志文献资料,望广大郎氏宗亲、郎氏族贤、郎氏文化研究专家、学者教正为盼,甚谢!特别鸣谢重庆郎氏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北京九亲文化驻北京办事处主任郎凤的大力支持。

-审校者-

谯皓中:時空整理公約組織-署理;谢华:姓氏文化青年學者,重庆谢氏文化研究会理事。

-史元备注-

史元称为大历史整编历史纪年。依据世界最早栽培稻谷的时间,截止今日已知为万年前。通过六十甲子为单位的推算,确立公元2017年等于史元10054年。转载请署名,官方邮箱jygcs@timem.org。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