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51|回復: 0

[中医理论] 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的临床意义

[複製鏈接]
田新宇 發表於 2017-9-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2017年6月5日,笔者在本报4版撰文阐述了韦以宗教授发现的脊柱圆运动规律及其对防治脊柱劳损病的重要意义,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现将韦以宗创立的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的内涵及其对防治脊柱伤病的重要临床价值进行总结,请同道批评指正。

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创立的学术背景和过程

一直以来,西方医学界认为脊柱是三维空间,有六个自由度,研究脊柱力学都围绕着一个如何维持脊柱稳定性的问题。三柱理论、三维空间理论以及四根绳塔和旗杆论,均是脊柱、椎体局部的力学理论,忽略了地球引力。我国中医界在不少著作中引用了这些理论,有的还冠以『运动力学』之名,误导了读者。

韦以宗对中医学整脊理论和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他发现中医对脊柱的认识是整体的、系统的、动态的,中医的原创思维是天人合一的生化观。

韦以宗业余生活里喜欢养狗,他发现狗在行走时,首先出前右脚,其次出后左脚,再次出前左脚,最后出后右脚,这就像人行走时总是向前跨出一侧的脚而同时向前摆出另一侧的手,也就是说手脚左右交替运动。由此,韦以宗想起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该理论认为人类是从四足动物进化而来,人体的结构形态有四足动物遗传的影子。于是,带着对人体脊柱问题的深刻思索,韦以宗借助四足动物脊柱轮廓应力图来分析人体的脊柱轮廓应力。

四足动物脊柱在矢状面呈稍向上弯曲,整个轮廓呈长方形,依靠垂直轴的四足站立与运动。从运动力学角度来看,四足动物脊柱长方形轮廓应力在运动中按平行四边形的合力、分解的三角形法则运动。四足动物行走(匀速直线运动),左前足向前,右后足必须也跟着向前,如此维持动态稳定平衡,因此矢状面垂直运动的合力也是重心力。当人体站立后,长方形矢状面的重心力靠双足支持冠状面的二个合力,在静态下可维持平衡;但当人体双足直线运动时,则是矢状面的矢状轴向运动,伴随着起步的一足站立、另一足悬空的瞬时运动,其长方形冠状面的二个合力的重心将发生改变——合力分解,如此保持躯体的平衡协调。

韦以宗在研究脊柱圆筒枢纽学说时,描绘了脊柱矢状面力的方向线,发现颈1~5椎是向前的方向,颈6、7椎至胸7、8椎向后,胸8、9椎至腰2、3椎向前,腰3至骶尾椎向后。由于人体的胸廓上小下大,因此颈1~5椎向前的方向线正好连接前胸骨,而胸骨剑突下是腹直肌与腹内外斜肌,组成的第一杠杆与腰大肌形成的合力线,构成了躯体菱形四边形,此菱形四边形是脊柱为轴心,背有动态的项韧带、头颈夹肌、颈长肌和背阔肌、竖脊肌,前有胸锁乳突肌、前中后斜角肌和腹直肌、腹内外斜肌及胸腹筋膜,从而构成动态的平行四边形。人体步行时,躯体的重心点随着平行四边形几何形态的变化而不断地变换,如此维持中轴平衡,也即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

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揭示了人类脊柱椎体曲度形成的数学法则

根据伍尔夫定律,骨的每种功能改变,都有与数学定律一致的确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的变化,这就解释了为何人类脊柱会产生生理曲度。人类在出生后1周岁左右开始站立行走时,椎曲力的作用线与其反作用线适应平行四边形的数学规则而形成,最终造就了脊柱的生理曲度。

为上病下治、下病上治思想提供数理依据

脊柱轮廓应力是呈平行四边形平衡的,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法则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中医整脊学认为腰椎是脊柱结构力学、运动力学的基础,腰椎椎曲紊乱、侧凸,即可继发腰椎、颈椎的椎曲紊乱、侧凸。腰椎是脊柱运动力学的基础,腰大肌对腰椎不仅有支撑载荷的作用,更主要的是提供腰椎运动和维持腰曲的主要肌力,这已得到X线片动态观察、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证实。因此,临床上对于颈曲变直、反弓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应先调其胸椎和腰椎;对于颈椎管狭窄症为主与腰椎管狭窄症同见的患者,也要从腰椎开始治疗,这种疗法已取得成功,避免了过去局部正骨引起的误伤,为中医治疗颈曲变小类颈椎病和颈椎管狭窄症开辟了一条新路。此外,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的数学法则,韦以宗发现重度寰枢关节脱位可继发于腰骶角紊乱,采取调腰骶角为主的上病下治法,可以解决寰枢关节不稳的临床难题。

为腰病治腹、腹病治脊提供理论支持

依据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腰椎的稳定,后缘要靠腰背的竖脊肌,前缘要靠紧贴后腹膜的腰大肌和腹内压。而腹内压是稳定腰椎的主要内动力,若腹肌松弛,腰椎不稳,多患慢性腰痛,所以临床上可用腹针疗法治疗腰痛。事实上,腹部内环境与腰椎内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期往往有便秘、小便短赤等湿热下注证候,而晚期有二便无力或小便频繁的虚寒证候,所以临床上可以通过治腹达到治腰的目的,也可以通过仰卧起坐等锻练腹肌的方法,预防或缓解腰病。

根据脊柱轮廓应力平行四边形图形,胸8~12椎的方向线对应腹直肌的方向线,而腹部的神经均发自胸8~12椎,这也为腹病治脊提供了依据,例如临床上调整胸椎的错位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等多种胃肠疾病。

为青少年冠状面脊柱侧凸以中医整脊治腰为主提供依据

韦以宗认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根源是腰椎,且主要归因于椎旁肌肉特别是椎旁四维肌肉(以腰椎体前部左右各一的腰大肌为前二维,以腰椎体后部左右各一的竖脊肌为后二维)的病理改变。腰椎旁四维肌肉中一维或几维肌肉出现病理改变,腰椎受力不平衡,即可出现椎体旋转、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腰椎侧凸,此时,为了维持中轴平衡,胸椎必然反向旋转侧凸,颈椎也与胸椎反向旋转侧凸而致颈曲紊乱;整个脊柱的椎曲紊乱又反过来加重了椎旁肌的病理改变,因此,椎旁肌的病理改变既是脊柱侧凸的病理基础,又是病理改变的结果。综上,韦以宗认为,整个脊柱侧凸的根本在腰椎,这一点已经得到X线片动态观察、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证实。

因此,韦以宗首创以调整腰大肌为主治疗青少年冠状面脊柱侧凸的治疗方法。他通过磁共振成像观察腰大肌的变化,将其作为诊断和评价疗效的一个指标,并通过调动腰大肌的肌力来调整腰曲和矫正腰椎侧凸。韦以宗认为,对以胸椎侧凸为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应根据维系腰椎运动功能的前后左右的四维肌力,来加以矫正,在此基础上他研究发明了获得国家专利的『以宗四维整脊仪』,采取俯卧过伸悬吊牵引和四维牵引胸腰椎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的治疗方法。此方法不仅可以调整腰椎的侧凸,也可调整胸椎的侧凸。(田新宇 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