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08|回覆: 0

[儒家學說] 【第272期】音頻學【論語·顏淵篇第21章】孔子談崇德、辨...

[複製鏈接]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7-12-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頻學【論語·顏淵篇第21章】孔子談崇德、辨惑、修慝對我們有何啟示?

12·21樊遲從游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音tè)、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仇,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修慝』的『慝』字,讀四聲,指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邪念。『修慝』,就是改正心中的邪念。『先事後得』,是指先致力於做事,而把利祿放在後面。『攻其惡』的『攻』字,指檢討。『其』字,指自己心中的邪念。『攻其惡』,就是檢討自己的過失。

這段話的意思是,樊遲跟隨孔子在舞雩台下閒遊時說:『請問怎樣提高品德修養,改掉邪念,辨別迷惑?』孔子說:『問得好。以做事為先,得利為後,不就是提高品德修養嗎?檢討自己的過失,而不指責別人的過失,不就是改掉自己的邪念嗎?因為一時的氣憤,就忘了自身的安危,以至牽連自己的父母,不就是迷惑嗎?』

本章中,孔子回答了樊遲提出的三個問題。其中有關崇德和辨惑兩條,與第10章中子張所問內容相同,而孔子回答的角度不同。關於何為崇德:孔子回答子張說:『以忠信為主,唯義是從』,講的是總原則;本章中孔子回答樊遲說:『以做事為先,得利為後』,是對總原則的具體化,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關於何為辨惑:孔子回答子張說:『對一個人,愛他的時候就希望他活,厭惡他的時候就巴不得他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這就是迷惑』,講的是愛與恨相糾結時的迷惑;本章中孔子回答樊遲說:『因為一時的氣憤,就忘了自身的安危,以至牽連自己的父母,不就是迷惑嗎?』講的是人在極度氣憤中的迷惑,其表現雖然不同,而本質卻是一樣的。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被情緒左右,喪失理智的判斷時,就必然會陷入迷惑之中。

現代社會競爭加劇,人們的精神壓力加大,極易產生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的心態。有人因為一些瑣事而拳腳相加,釀成慘案的新聞時有所聞。這說明,注重崇德辨惑,倡導身心和諧,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社會,學會理智地處理問題,化解矛盾和糾紛,是十分必要的。

那麼,怎樣理解孔子關於『修慝』的觀點呢?孔子對樊遲問『修慝』的回答,強調了自我反省、自我檢討、自我批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孔子的回答啟示我們,人要消除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邪念,唯一有效的方法,是立足於自身找原因,進行自我反省、自我檢討,找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開展自我批評,並切實加以改正。如果只是一味指責、甚至攻擊別人的過失,從別人身上找原因,只會掩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附:

【原文】

12·21樊遲從游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①、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②,非崇德與?攻其惡③,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仇,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注釋】

①修慝(音tè特):改正心中的邪念。慝,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邪念。②先事後得:先致力於做事,而把利祿放在後面。③攻其惡:檢討自己的過失。攻,指檢討。其,指自己心中的邪念。

【譯文】

樊遲跟隨孔子在舞雩台下閒遊時說:『請問怎樣提高品德修養,改掉邪念,辨別迷惑?』孔子說:『問得好。以做事為先,得利為後,不就是提高品德修養嗎?檢討自己的過失,而不指責別人的過失,不就是改掉自己的邪念嗎?因為一時的氣憤,就忘了自身的安危,以至牽連自己的父母,不就是迷惑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