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88|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硬笔行书用笔特点,书法入门秘籍!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1-1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两种书法之间。即有楷书的端正又具草书的速度。是我们日常书写最常用的书法之一。一手好行书给人即端正又洒脱的气质。正确的笔法应用是学好行书的最基本的功课之一。

3d737497c8fb807f73f5ffd486013ec1.jpg

行书的用笔的特点是:起笔如楷,运笔如草,点画应接,笔断气连,主笔沉着,连笔轻细。

行书书写时的每一笔点画都有落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

(1)落笔:指的是开始书写点画时的起笔;

(2) 行笔:指的是书写点画的中间运笔;

(3) 收笔:指的是书写点画结束时的用笔。 如横画,左为落笔,中为行笔,右为收笔。如竖画,上为落笔,中为行笔,下为收笔。如撇和捺,头为落笔,中为行笔,尾为收笔。落笔有轻有重,行笔有快有慢,收笔有回有露。

f22f4d73394369671050fb578de3b0a6.jpg

行书的用笔很讲究提按,这起到点画粗细变化和节奏的轻重作用。

(1)提笔:就是笔从纸面提起。提笔要轻,笔迹要细;

(2)按笔:就是笔在纸上按下。按笔要重,笔迹要粗。 如:『毛』字的短撇和『领』字的斜撇,右上粗,左下细,都是先按后提;如『拉』字的平挑和『钢』字的斜挑,左下粗,右上细,也是先按后提。提笔与按笔,在用笔上总是结合着使用的。

8ef26bd04954b5fb4e0b065d1d823f6d.jpg

不论翻笔还是折笔,都要求用笔慢而有力。

(1)翻笔:翻笔一般向上取逆势,如『几』字的浮鹅勾、『十』字的上挑横;

(2)折笔:折笔一般向下取顺势,如『口』字的横竖折、『山』字的竖横折,都是用折笔写成。

d13950668c5ee6ecb0cfc1b8bad088b4.jpg

连写笔就是点画连写不断,中间用牵丝相连。用连写笔写出来的字,意态活泼,带有动态。

如:『乎』字的平两点、『易』字的两撇、『冬』字的下两点、『思』字的心字点,都是用连写笔写成。

70c0531a56604d5ed8471addadaab6b3.jpg

另起笔就是点画不连写,而是另 起笔写;中间只有势相贯,而无笔相连。用另起笔写出来的字,用笔简洁平和而有静趣。 如『力』字的撇画、『未』和『文』字的反捺、『生』字的第二横画,都是用另起笔写成。

242ff2f908499dc17033f21098ff69f7.jpg

侧笔就是侧锋落笔的简称。侧笔主要是取字的姿态,笔致比较方折,显得很刚劲。侧笔的用笔是偏倒一方,竖画横落笔,横画直落笔。 如"五"字的长横,"广"字的侧点,"志"字的中竖,"个"字的斜撇,都是侧笔写成.

5b3362f6eceaec5108d2ed5235acae61.jpg

顿笔与按笔相似,但用笔要更重而有力。一般顿笔用在点画收笔的勾挑上。 如"民家木元"等字的勾挑,都是顿笔写成。

c04d1b4492a9b50078f4e061303332c2.jpg

(1)回峰:行书的用笔强调回锋,回锋一般是指在原笔迹上来回。回锋是锋芒毕露,显得很有精神。 如"之"字的平捺,"走"字的反捺的起笔部分。

(2)露锋:露锋是锋尖落笔或出锋收笔,使锋尖露出。露锋时落笔要轻.收笔要快。 如"之"字的侧点,"井"字的上横;出锋收笔如"井"字的右竖,"天"字的撇捺。

39f38102d36215f520754098a5d13758.jpg

无论撇出还是挑出,用笔都要干脆、迅速、有力。撇出是自上而下,挑出是自下而上,用笔都是由重而轻提笔出锋。

(1)撇出  用笔撇锋而出叫撇出。 如『会』字的斜撇,『月』字的竖撇。

(2)挑出  用笔挑修而出叫挑出。 如『红』字的挑画,『孙』字的挑画。

02a5bc4665011edc909bb3433ad770e1.jpg

用笔勾锋而出叫勾出。凡勾出处,必须先顿笔一下,然后提笔勾出。 勾出可以由下而上,如"周"字的竖勾; 也可以由上而下,如"空"字的横勾。 在行书中,有的点画的勾出,是为了书写流利而一笔带出来的,如"却"字的右竖,"大"字的反捺。

4a4647363b168778bc100fe730a90d41.jpg

顺着笔势而书写成画叫顺势。由于顺势用笔,行书才获得生命,点画之间递相映带,有情有态,神完气足,显得特别空灵流动。 如果点画相连,那么顺势的用笔则成了连写笔,如『春』字的三横、『火』字的点捺; 如果点画相断,那么顺势的用笔则成了另起笔,如『上』字的横与竖、『下』字的竖与点。

4a60361f5a7dac06fd59cb86e2f47133.jpg

所有的教材、方法都是为了初学者更好的入门。但不能太拘束于形式。掌握之后要有提升及升华,创造出自己的神韵!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