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94|回復: 0

[中医理论] 国医大师裘沛然学术思想精要

[複製鏈接]
王庆其 發表於 2018-3-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医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本身,导致人类疾病或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不仅涉及自然科学领域,而且也紧密联系到社会和人文科学等领域,所以说医学是人学。

•人体本身存在一个调控系统,具有自我调整、自我控制、自我修复自我防御的能力,而这些功能的发挥,必须以心境泰然、神志安定、充满乐观和信心为前提,否则反而导致疾病的加速恶化。

所谓学术思想,就是把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提炼成对事物本质及规律性的理性认识。中医学术思想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提炼、升华成为对人体、生死、疾病、健康、养生、治疗等问题的基本观念,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是学术的灵魂。

通过近年对已故国医大师裘沛然学术思想的学习和研究,又有新的挖掘和感悟,现公诸同好。提出『医学就是人学』的思想,认为医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本身,导致人类疾病或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不仅涉及自然科学领域,而且也紧密联系到社会和人文科学等领域,所以说医学是人学。中国的医学是带有哲学基因的学科,中医学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他密切联系自然界和社会环境,常常把医『人』和医『国』相提并论。中国的医学与哲学理念息息相通,哲学有医学的目标,强调关怀人、爱护人;医学有哲学的原理,从宏观整体的角度看人,哲学与医学都被称为『人学』。裘沛然说:『我从事医疗事业已七十五年,向以疗病为职。但逐渐发现,心灵疾病对人类的危害远胜于身体疾患。由此萌生撰写〖人学散墨〗之念,希望为提高精神文明道德素养,促进经济发展,略尽绵薄之力。』『医人之病我写了〖壶天散墨〗,治人心灵之病撰写〖人学散墨〗』。裘沛然一生胸怀天下,忧国忧民,从治人躯体之病到医心灵之病,『治身以治天下,寿国以寿万民』,可谓用心良苦。

中医特色,时代气息

关于中医学发展的思路和理念,学界仁智互见,众说纷纭。裘沛然教授提出『中医特色,时代气息』八字方略。他认为失去了中医学特色就不是中医,『中医现代化』不是『中医西医化』。强调继承就是为了保存特色,就是把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及其学术精华,传承好、弘扬好。另一方面,中医特色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内经〗时代有〖内经〗时代的特色,〖伤寒杂病论〗时代有仲景医学的特色,金元时代有四大医学家的特色,明清时代有温病医学的特色,21世纪的中医学特色是新世纪中医人在继承前人学术特色的基础上对中医的理解和认知。强调『时代气息』,就是强调发展中医特色,当今时代应该立足当代中医医疗实践,努力汲取现代多学科(包括现代医学)的先进文化、科学理念和技术为我所用,创造和发展体现新时代特色的中医特色,中西医学互鉴互融,推动中医学术不断发展,才能保持中医学的生命活力。

人道三絜矩

裘沛然根据〖礼记·中庸〗『仁者人也』,提出了『以仁为本,以礼为节,以义为衡』的为人三大原则,称为『人道絜矩』。他认为培养和教育中医学人才,最重要的是学习为人之道,而为人之道的最大要求便是要有良知。『只有在良知的主宰之下,人人趋向于善良,则所创造的一切先进工具,才可以为人民造福。』

所谓『以仁为本』,裘沛然说人者仁也,良医以解除人的疾病为仁术;良相以普济天下苍生为仁术,功德有大小而一归于仁。所谓『以礼为节』,广义的『礼』即是制度和法规,狭义的『礼』指社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社会习俗等。礼的核心是『节欲』,所谓『以礼制欲』。所谓『以义为衡』,『义』指道义,『义者宜也』『行义以达其道』,义是根据仁的原则,以衡量礼是否符合仁而进行调节改变,人生就是行义的一生。

裘沛然认为,医学是为人服务的,人是有生命的,医生为人治病需要热情,医学要有人的温度,而不能只有机器的冰冷。医生不可盲目崇拜技术,如果医生盲目依赖技术,而仅仅把病人当成一个疾病的载体,一个病菌的载体,那就违背了医学的根本初衷。中医学强调『医乃仁术』『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医者应具有『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才能成为合格的医务人员。医生应该具有『大医精诚』的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他关注的是人类的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他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道三絜矩』是为医者应该追求的为人之道。

机体的自我调控观

裘沛然认为,人体本身存在一个调控系统,具有自我调整、自我控制、自我修复自我防御的能力,而这些功能的发挥,必须以心境泰然、神志安定、充满乐观和信心为前提,否则反而导致疾病的加速恶化。〖素问·汤液醪醴论〗所谓『神不使也』『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医生的治疗措施只有通过病人的『神机』才能发挥其治疗效应,『标本相得,邪气乃服』。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经典提示,自然界及人体内部存在着一个自稳调节机制。明代医家张介宾〖类经图翼〗中说:『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相反相成。』中医治疗疾病就是针对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破坏了『自我调控』功能从而出现的种种失调(症状),其基本治疗原则就是『调其不调』。诚如张介宾所说『夫所谓调者,调其不调之谓也。凡气有不正,皆赖调和,如邪气在表,散即调也;邪气在里,行即调也;实邪壅滞,泻即调也;虚羸困惫,补即调也;由是类推』。裘沛然认为,当今社会滥用药物及来自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是破坏人体自稳调节功能的主要原因。因此〖内经〗强调治疗疾病要求『上守神,粗守形』,治病先治神,若病至『神不使』时,必不可治。人要恢复、完善调控机制,必先养神,『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养生『三要』论

当今社会养生成为热点,裘沛然认为养生关键是做到『三要』:

一要 养生且莫贪生。养生的内涵是对生命的尊爱而不是贪生,养生体现了人类一种忧患意识,一种未雨绸缪的预防思想。对于生死,宋代理学家张载说:『生吾顺矣,殁吾宁矣。』裘沛然也有诗曰:『养生奥指莫贪生,生死夷然意自平;千古伟人尽黄土,死生小事不必须惊。』把养生置于治疗之先,是中医学一以贯之的理念。

二要 养生先养神。养神的关键是澄心息虑,即消除担忧,消除杂念。〖孔丛子·答问〗:『不在劳神,不须苦行,息虑忘机合自然。』〖淮南子·泰族〗:『凡学者能明于天人之分,通于治乱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见其终始,可谓知略矣。』西晋陆机〖文赋〗:『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裘沛然认为,澄心息虑,并不是说人不要思维。人不能没有思维,问题在于思一定要『纯』,搞学问要纯真专一,寝馈其中,乐而不疲。虽殚精竭虑,但对身体没有什么大碍。相反,心术不正,勾心斗角,嗜欲无穷,声色劳神,往往导致食不甘味,夜无酣寐,神气受伤,影响了人体自我调节功能,所以难以达到人应享的年寿。中国古代学者中不乏长寿之人,就是明证。只有澄心,才能浩气长存,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只有息虑,才能志存高远,心胸坦荡,形神俱健。裘沛然曾自拟『一花四叶汤』:一花,健康长寿之花;四叶,豁达、潇洒、宽容、厚道。不失为养神之道。

三要 养生贵在适度。养生固然重要,但要把握好『度』,如饮食之度就是如孙思邈所说的『饥中饱,饱中饥』;劳逸之度就是〖内经〗所说的『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运动之度要求『动而中节』『形劳而不倦』;房室之度即『欲不可绝,亦不可纵』;悲欢之度就是孔子所说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等。当今社会生活中有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现象,但亦不乏过度养生者,当以戒之。

『治病四法』说

医生治疗疾病,方法很多。赏云:医有常道,法无定法。裘沛然常常教导学生说,医生所掌握的方法,多多益善。但在医疗实践中对于法的运用大致有四种法度。

不囿成法 初出茅庐的医者经过一段时间临床历练,应该逐渐不拘于成法,灵活应变于临床,所谓『有成法无成病』。如裘沛然治疗心血管疾病,一张炙甘草汤灵活运用加减,治疗各种心律不齐、房颤、慢性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心绞痛、心脏神经官能症等,不囿成法,应变于许多情况,取效良好。

圆机活法 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阅历增加,视野的拓宽,能够把各种治法融会贯通。如先生用外科阳和汤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所谓『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用当归六黄汤化裁治疗慢性肝病,降酶、护肝两顾;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不止等。裘沛然说『活法』之关键必先『圆机』,临床诊治疾病无非『识病』与『遣药』两端,若能识得此道则思过半矣。

法无定法 医有常道,法无定法。〖内经〗有『神用无方谓之圣』之说,临床疾病的变化神妙莫测,错综复杂,新病痼疾,表证里病,虚实兼夹,寒热错杂,很难用一方治一病、用定方贯穿始终,尤其是现代中医所面临的疾病大多历经『三素』(抗生素、激素、维生素)不效而求诊于中医,此与古医书所载大异。对此,医生应该充分发挥智慧,使用各种方法,只要能够治好病,无论经方、时方、验方、单方,灵活应用之。

无法之法 世上难愈之病多,愈病之方少,会当黔驴技穷时,直需医者仁心睿智,突破常规思维模式,法外寻法,挽狂澜于既倒,出奇而制胜,提高疗效方是硬道理。如裘沛然用温热药治疗某炎症性疾病,用滋阴粘腻药治疗苔腻舌红之『老慢支』,用温阳育阴法治疗高血压病等,均属『法外之法』。

『今病三非』说

裘沛然说,现代中医面临着许多古人所未遇的问题,不正视这些问题就无法提高临床疗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今药非古药 中药材讲究『道地』,现在药材的栽培加工中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药材的质量和疗效。例如,现在野生药材少,种植药材的技术比较落后,种植历史较短,药材种源质量难以保证,管理采收粗放,农残、药残、重金属超标情况时有发生,中药饮片标准化加工存在欠缺等,离开『道地药材』尚有距离。

今人非古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人的体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抗生素、激素发明以来,改变了现代人对药物的耐受性、敏感性,体质已经今非昔比。

今病非古病 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以来,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疾病种类变化已大相径庭,由生活方式引发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另外,现代医疗市场态势的变化,中医更多面临的是慢性疾病的诊治。

中医学术要进步,中医药事业要发展,就必须正视以上『三非』,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解决矛盾的策略。(王庆其 上海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