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51|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筆法訣竅詳解,不看後悔!

[複製鏈接]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3-1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所謂筆法,寫字作畫用筆的方法,即中國畫特有的用線方法。中國書畫主要都以線條表現,所用工具都是尖峰毛筆,要使書畫的線條點畫富有變化,必先講究執筆,在運筆時掌握輕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稱為『筆法』。唐張懷瓘道【玉堂禁經·用筆祛】云: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於『永』字。故元趙孟頫於【蘭亭跋】中云:『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中國畫中用筆的『功夫』,其深度與廣度都具有極高的審美格調和品位。用筆的變化是豐富多彩的,因時代的不同,用筆的特徵也在發生變化,加之每一個人的喜好,秉性差異,導致用筆變化的差異。但是不管用筆如何變化,如何有差異,近代畫家黃賓虹所總結出的用筆『四要素』還是值得我們認真體會。這就是『用筆須平,如錐畫沙;用筆須圓,如折釵股,如金之柔;用筆須留,如屋漏痕;用筆須重,如高山墮石』。大家可在寫生中仔細體會其中道理,亦可擴大用筆精神的外延。

關於中鋒和側鋒,歷來也是吵架的重點:沈尹默說要筆筆中鋒,周汝昌卻說除非寫篆書,否則只要切起就是側鋒了,根本不可能存在中鋒。有的人說側鋒就是偏鋒,也有人說是側鋒也可以納入中鋒的範疇。看人家吵得越亂,我越高興,因為真理越辯越明,自己想要的答案慢慢地清晰起來。

另一個能證明筆法問題的,是學校的古籍書庫里的石版印刷的碑帖。50年代以前的石版印刷技術很讓我驚訝,竟然可以那樣清楚地表現墨的輕重濃談,甚至能看到一根根鋒穎在紙上運動的軌跡,讓從接觸到的資料,清代到民國,光是一個執筆法,都能吵個勢如水火。比如關於手指能不能動,就能分為三派:

  • 一派是主張運腕的,以沈尹默為代表,認為手指不能動,指一動,腕力就沒有了,只有指力了;

  • 一派是主張運肘的,以祝嘉為代表,要求指腕皆不動,以肘移來去,若指腕一動,全身之力就不能貫注筆端了;

  • 一派是主張運指的,比如沈曾植、張裕釗、李瑞清,好象他們不轉指就寫不出碑的各種稜角。

你直接對應起筆頭形狀——筆鋒是如何分布的,鋒在哪,肚在哪,如何頓注,如何散開,如何聚斂等等。

柳公權蘭亭詩,所謂的古法用筆,或言晉唐筆法,筆法的關鍵。至於一般的用筆線路,包括起筆角度,回鋒的方向等等,我認為不如放到結構中去談而非筆法的範疇。

50b6df24f1199c2c5a36d0d23edd617b.jpg

書法所使用的毛筆是是一種軟性物體,在書寫的過程中,如何達到筆毫齊順、萬毫齊力、筆毫復原,這便構成了書法用筆中最根本的問題,這實際是毛筆的性能運用問題,筆法的一切技巧都首先圍繞這個問題開展出去。

所以,學習筆法,首先要通熟筆性。

古人沒有提過『筆性』的概念,但他們十分精熟筆性是可以肯定的,他們深知要善假於物,才能得自然之妙理,晉唐的許多書家,同時也是毛筆的研究者和改良者,從他們的遺墨中可以看出他們對毛筆性能的無比諳熟和科學運用。書法的線條點畫,無論形狀、質感、力度,都與能否正確掌握筆性有關,不了解筆性就談不上懂得筆法。掌握筆性,主要有三個方面:

1、控制筆毫的能力

點畫和造型,取決於:

(1)筆起落的角度,運行方向;

(2)筆入紙深淺(輕重);

(3)筆頭形狀。

第(3)條筆頭狀態變化,指運筆中,筆毫鋒穎因受力產生的各種變形,如聚、散、扁(方)、圓等,包括筆頭觸紙方式,是用鋒端觸紙,還是筆腹着紙;是作勢欲彈,還是腰軟無力;是整齊鋪展,萬毫齊力,還是絞紐破敗,聲嘶力竭。

(1)和(2)的作用為大多數書法教材所論及,也容易在紙面上畫出示意圖,所以為大多數學書者所知,也較易於掌握,但最關健的因素——筆毫的組織狀態——卻往往給忽略了,結果造成運筆似的而非,點畫外貌相近而質感意味相去甚遠。

如圖一些書法教材介紹寫魏碑或歐體的方筆

7d0e34fe55084c9e19f3ef24b757b5c1.jpg

挑點,為追求三角方棱的形態特徵,逐個角地依次填填滿,特別是專門去填b處第二個角,類於畫字而不是寫字,筆畫形象呆滯造作,極不自然。這種運筆是不足取的。理由是:①畫字不是寫字,筆畫造作不自然;②速度太慢,沒有筆勢可言;③古人運筆絕不是這樣的。

正確的運筆法是:

(1)筆由左上向右下頓落,筆鋒落處形成a角。

(2)筆剛頓即反挫撐起,筆腹離紙,筆毫沿上下方向平整展開(下展溢出的筆鋒自然的形成b處勁利的稜角,絕不需刻意描畫)。

(3)向上勁健提筆出鋒(得c角,展開的筆鋒由兩向中間收聚,自然留下勁挺有力的三角點造型)。

以上運筆熟練之後,只需一按一提即成,不過這提按的剎那之間,暗藏了個挫鋒動作,使筆鋒能一按提起,由聚而鋪,再由鋪而聚,這面需要有極其良好的控制筆毫的能力。

c7988e729522bde5a68d1bae7fb47d55.jpg

不僅方點這樣用筆,橫豎的起筆收筆,撇、挑的寫法,鈎的出鋒等均這樣運筆。這一點,歐陽詢【九成宮】等碑版經過刻拓失真,很難看得出來,要看歐的行書墨跡【張翰帖】、【卜商帖】、【夢奠帖】,辨其鋒芒細微處,方可明了。

a52006ef9a6c58361816413efee9a6a0.jpg

歐陽詢【夢奠帖】

以上例子說明運筆僅考慮行筆線路、提按輕重,雖也可寫出筆畫的樣子,但往往不得要旨,距古人的精髓相去甚遠。

古人運筆的玄奧之處,在於對筆鋒的控制,控制筆鋒的聚散、扁圓、臥挺等狀態以塑造筆畫形象,利用筆頭的圓錐狀,可成圓筆,利用好它的齊(扁平展開)可成方筆,順轉着走,筆畫圓潤,側逆着用,則出現方棱。所謂『方筆用鋪,圓筆用裹』,『轉便圓,側成方』。

一支筆在你手中筆毫要鋪就鋪,要裹就裹,要倒就倒,要起就起,要扁就扁,要圓就圓,要開就開,要收就收,則無論什麼筆畫,均可下筆成形,筆勢自然,絕無多餘來回動作。所謂『用筆千古不易』,正是在這個層面上說的。

優秀的書法,不論是行草書,還是體態端靜的篆、隸、楷,都可體現出筆畫流動徜徉的時序意味,筆一按下提起就應取得需要的造型,試觀晉唐及宋人書法墨跡,用筆簡練自然而然,依據筆性而為,所以下筆自然得法。後人越搞越玄,比如明清,論著逾豐而去筆法逾遠。清代蔣和【書法正宗】中,一個豎鈎可以為12個動作,繁複精微,煞有介事,令人感慨。

b6042d2dfb7f7a672095154eb8570cca.jpg

趙子昂號稱快筆,據說能日書萬字,哪怕寫正楷,用筆法也極其快速簡煉,表現了對毛筆極強的控制能力。

2.選擇最有效的傳力點——鋒

筆毫的末梢——鋒,是筆力集中到達,墨水集中流注的地方。善用筆者,能使筆站起來以鋒芒運使,這叫『立鋒』,筆鋒挺而健,有效得傳達指腕的力量。在曲張之間『殺』入紙中,獲得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的效果,如不能發揮鋒的用場,單以筆腹掃頓按,筆畫必質感薄弱,墨象虛浮。

acabc17f08bd67df83598d153c0b26da.jpg

古人強調『用筆在用鋒』,包含兩個要求:

(1)『立鋒』行筆。作書是否有『筆力』全看一支筆在你手中能否提得起來,『立』着運使。清代蔣和說:『(用筆)如善舞竿者,神泛竿頭,善用槍者,力在槍尖也。』筆鋒立得起來而不是偃臥平拖,才殺得入紙,才有『澀勢』,寫出來的線條如鑄如刻,凝重,沉着。

古人所謂『錐畫沙』,『印印泥』,『屋漏痕』的比喻不外此理。『如利鏤金,長錐界石,仿茲用筆,坐進千里』(唐·張懷瑾)。明董其昌說:『予學書三十年,悟得書法,而不能實證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倒,自處自束處耳』,又說:『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傳語。』這些都是甘苦之言。

496cb0c12d5411083d1e00bea3f29122.jpg

立鋒用筆示意圖

『立鋒』關健在善於利用筆毫的彈性,因勢利導,更關係到功力,功力到時,雖極柔長鋒羊毫亦錚錚作彈。

初學者可能開始時體會不到鋒端的彈力,鋒立不起來,可用薄長如竹蔑一類柔而有彈性之物,做用力壓下又竭力撐起的動作,注意力放在尖端上,領會其運動的技巧,再運用到毛筆上,相信不難掌握。

51d2ff4170bd78d303eb95be301cf059.jpg

0c88e337ff3b6d61ca78feaa5ae4a1ff.jpg

09d6da5d5f7f95f6d210a0ecac073734.jpg

(2)『筆鋒無處不到』。任何一點一畫,從始至終,四面八方,都應是筆鋒運走形成的。如寫一點頓下後,須頓中有提,使筆鋒走至原筆腹按下的位置,使筆力充分作用於紙面,如此方得收筆處堅實凝重的筆觸。

劉熙載【書概】說:『張文史(張旭)書,微有點畫處,意態自足,當知微有點畫處,皆是筆鋒實實到了。不然雖大有點畫,筆心反而不到,何足之可雲!』『大有點畫』指簡單的筆腹按下,能按不能提,提而鋒不立,筆畫再大,也是筆腹形成的虛浮呆滯形象,而非鋒端真力貫注的堅實筆質,細審王羲之行書諸帖,歐陽詢行書,褚遂良【陰符經】,趙孟頫、文徵明行楷書墨跡,無不如此。

b1d63b6c2722a98b8b4cd2a434a5f06a.jpg

5db6569bdbdbe41a442eaff307d0b0f8.jpg

39bbd3c79f194e422a80c557077fafec.jpg

1259f3fc2d236cf28b57bfd86cb88f9f.jpg

筆鋒無處不到

理論上所說的筆鋒的頂端,實際運用上,鋒指的是鋒端及筆毫近的那一段,再遠些就是筆腰,筆腰是筆毫產生彈性的部位,也有不少書家慣用筆腰,如顏真卿等,『力點』常不在鋒而在筆腰,腰一觸紙即能彈走,所以頓重而能清勁。可惜很多學他的人,一頓即倒腰軟無力,外形相似而神情大異。近代康有為,筆腹腰也運用得很精彩。

fe65297bb4e190694d36e088e02bf8ee.jpg

0b0f5d4ce104c1c062a0593299672f03.jpg

bce00fd820f145fdde15e780f52f1b11.jpg

從學書的進程來說,初學者一開始就應努力練習立鋒的本領,儘量以鋒端運使。練到筆鋒什麼情況下都能彈起來的程度,則無論筆鋒,筆腰、筆根、筆側,無不能力透紙背,就如武功高強之人,無論拳、肘、肩、臂,全身各處,無一不能發力傷敵。

3. 保持和恢復筆毫的彈性

彈性物體都有個彈性限度的問題,在一定力的範圍內,彈性物體可迅速恢復原狀,超過限度。彈性破壞難以復原。(啟明按:關於這一點,我建議大家參考啟明之前發布的【怎樣辨別毛筆最適合寫多大的字?毛筆的大小、尺寸如何區分?】)毛筆性柔,彈性是很有限的,這要求我們:

bf60e94a42a36c8480642ec6f820bd9d.jpg

三分筆示意圖

(1)控制毛筆下按的程度:

一般要在筆頭一半以內,向來有一分筆,二分筆,三分筆的說法,用意即在使用近前端的筆鋒,筆鋒變形程度小,易於恢復。選擇毛筆時,要選『大筆寫小字』也是這個道理。

(2)運行過程中,要不時將散臥軟弱的筆毫扶立起來。

筆往前運走,就免不了要倒下來,彈性就會慚弱下去,需做個 『回頂』的動作立起筆鋒,如折角處的挫鋒,挑鈎處的蹲鋒,捺底出鋒前的微微回縮(所謂挫、蹲、回,都是回頂用勁的一種),均使散敗的毛筆在一定的程度得以復原立起,甚至使筆處於特殊的強勁狀態,錚錚欲彈走,大大增強了『筆力』。

8199f372241b7fb5f5ccd7977b248793.jpg

2dc53bf8e5904387418b9aae3ad79c3c.jpg

(3)一筆完成之後,用收筆動作使筆頭恢復成挺直齊順的原狀,如同掭過一般,可直接書寫下筆,保持了行筆的前後連貫性。

關健是利用反作用力彈直筆鋒,反作用力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回鋒反彈,回鋒時正好逆着行筆方向提筆,將筆鋒回頂彈直,所以回鋒動作正確與否,應看筆鋒是最有效地彈直順利齊。

04bc2b739eb9b6b22392644abf2ff13a.jpg

d61d57b1cf98277c6576db72e7fe6d4b.jpg

二是用在出鋒的地方,先以迅疾之筆作按勢,借急按的反彈之力彈起筆鋒。如懸針,長撇就應這樣用筆,懸針和撇的中後段常常顯出豐腴之態,就是借勢出鋒用筆的自然結果,其它捺、挑鈎也是這樣重按而提出的。

8e75ee10fe5efccc6c514af865f9c140.jpg

055cf19ae6e23d7879ed380dca7e936a.jpg

所以運筆的時候,筆毫總是一曲一挺,時展時聚地運行着,尤如鐘錶的發條,錚錚欲彈走,筆一提紙,筆頭就能恢復挺直齊順,這就是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其所說的:『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宋代蘇軾說『方其運也,左右前後,卻不免欹倒,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繩,此之謂筆正。』筆鋒收起時象懸着重物的繩子一樣挺直,古人是何等自如地運用毛筆啊!

bd4a433e6e1646a345858298476ea565.jpg

4910e42e99bffb134989032b0b41f325.jpg

87ec540f8893bcde9a2f32a1c8a673f7.jpg

53f124aaf10120da653436dc96219b19.jpg

b485c9e8b901101700653ca574af836b.jpg

8e53372f5dcb658393f0cf8f5018717b.jpg

19527773b8f60ebad4d071c7239cf880.jpg

162e44b6d27162a16aa4e5d4d4c8995d.jpg

7ffd66668a65507424370996f358ea17.jpg

f0528acc36f298c04d4f83cb47ab18e7.jpg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