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10|回復: 0

[诗词讲座] 诗词学堂:十大古诗词的表现手法

[複製鏈接]
诗评万象 發表於 2018-4-29 05: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诗词学堂:十大古诗词的表现手法

咏物诗创作要诀

咏物诗词只是以『物』为吟咏的对象,或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而上乘的咏物诗词往往达到『物我一境』的境界,咏物诗的创作要诀大概有以下五点:

一、要抓住所咏之『物』的主要特点及其比喻或象征意义。

二、『不即不离』『不脱不粘』出入所咏之物而不离所咏之物。

三、『物』虽为一,而情各有别,如何体现各人的特点个性。

四、要懂得『物』虽各异,而其情亦有无别的道理。

五、要懂得所咏之『物』怎样才能达到形神具似的最佳境界。

古代诗词表现手法

古代诗词表现手法
古代诗词表现手法

一、要抓住所咏之『物』的主要特点及其比喻或象征意义,也有人把这叫做有『寄托』。

比如说,松与竹,它们都是常青的植物,都有耐寒的品性,都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顽强而茁壮地生存下来,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岑参〖范公丛竹歌〗云:『寒天草木黄尽落,犹自青青君始知。』这就是松与竹的最大特点,也有别于梅、兰、菊。所以这二者往往成为坚贞不屈之品格,傲然直立之形象,刚正不阿之品质等的象征。试以郑板桥的〖题竹石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为例来做个简要的分析:诗人先表现出竹子坚韧顽强的鲜明性格,即使环境再恶劣也无所畏惧;然后展现竹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和风貌、神采。诗人对竹子的这些描写既抓住了竹子的最大特色,又和自己历尽磨难的身世,耿直傲岸的性格等结合了起来。而他的〖板桥题画?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也写得很不错,抓住了竹子枝繁叶茂而不开花的特点,表现出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品性。

二、要了解咏物诗词在创作时要采用『不即不离』的吟咏方法。

『不即不离』通俗一点儿说,就是诗人在创作时,要在切合咏物,曲尽『物』的妙处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思、感慨,而不仅仅停留在『物』上。如苏东坡〖水龙吟*杨花〗起句云:『似花还似非花。』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即不离也。也就是说,苏轼在咏杨花的同时,也在咏思妇,二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达到『物我一境』的最高境界。词中的杨花像是很有情意,能万里随梦寻郎,能化为浮萍,还能变成离人泪;而词中的思妇『愁绪满怀无着处』,梦中万里寻郎『不得到辽西』,又『无计留春住』,梦醒后『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咏物与抒情所似水中着盐。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词,才之不可强也如是。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诗,杜甫、崔涂的咏孤雁诗,姜夔的咏蟋蟀词,林逋、陆游、姜夔的咏梅诗与词,于谦的咏石灰诗,郑板桥的咏竹诗等,也都属于这类精品,不可不细心研读,以求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再看看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以石灰自喻,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表达了洁身自好,清白自守的高风亮节,展示了诗人的远大理想和坦荡的胸襟。

三、要懂得『物』虽为一,而情各有别道理。

谁都知道,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而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也就是说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吟咏成章,再加上各人的处境、性格、思想等的差异,因此虽同咏一『物』,而主题大多各异。以咏蝉三绝为例,就可以看得很清楚。虞世南之〖咏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其差异之大,形同霄壤。同一咏蝉,虞世南是清华人语,骆宾王是患难人语,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三位诗人一为高官,暗喻品行高尚,声望自大。一为囚徒,自哀自怜,显其清高。一为落拓士人,悲蝉悲己,自叹身世。都写得物我无间,情意胶合。我们再看杜甫和崔涂的两首〖孤雁〗。杜诗:『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崔诗:『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渡,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缯缴,孤飞自可疑。』这两首咏孤雁的五律写得同样工巧,但从立意的高度出发,崔诗仅写出了诗人漂泊异乡,郁郁不得志的苦况,暗喻畏旅途之多有不测,并托孤雁以自悲。而杜诗在此基础上把离乱飘泊中失散的人们的痛苦心情也融进诗中,具有更深、更广的社会意义。

四、要懂得『物』虽各异,而其情亦有无别的道理。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岁寒三友』之说,松、竹、梅虽则各异,但它们凌霜傲雪的风格却毫无二致,因此,不同的诗人在咏不同之『物』时,所表达的主题有时却是一样的。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自然是有寄托的,诗人咏梅花就是咏自己,梅花的那种不随流俗,不畏谗毁,坚贞不屈,死而不悔的风格和陆游的身世、遭遇、人格、品性、情操完全一样。而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虽然咏的是杏花,但和陆游所咏的梅花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你看,诗中的杏花和陆游词中的梅花一样,宁可粉身碎骨,也不屈服于邪恶势力。陆游和王安石的志趣在这一词和一诗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由此看来,对于诗词中的寄托,不能用固定的模式或框框来随便一套,就以为可以偃旗息鼓,得胜回朝;也不能牵强附会,妄加臆断。而必须实事求是,从全篇着眼,从作品及作者的实际出发来做准确的剖析,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抉择,否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再比如李商隐的〖屏风〗:『六曲连环接翠帏,高楼夜半酒醒时。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诗中屏风的『掩灯遮雾』寓含小人障明,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是因为受人谗害很深的缘故,诗人借咏屏风表达了自己对其怨恨。这样写显得极其含蓄委婉,在文网森然的当时现实中还可免祸。

五、要懂得所咏之『物』怎样才能达到形神具似的最佳境界。

咏物诗要达到形似比较容易,而要达到神似就比较难了。以绘画打个比方,同是画人物肖像,一般的画匠只能达到形似,而真正的天才画家才能达到神似,把人物画得活灵活现,富有神韵,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画龙点睛这一成语说的也是这么一回事。就拿苏轼的〖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来说,诗人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你看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再看一下史达祖的〖双双燕〗:『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词中所运用的衬托、拟人手法和细节描写,更要看到全词没有一个字提到燕子,但又没有一句不是写燕子,可谓不出题字而形神俱备,一是用复杂的背景来衬托,二是采用拟人的手法,三是抓住最富特征的细节来描写。显得非常自然,毫不斧凿,达到形神俱备,尽态极妍的最佳境界,且'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