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临床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的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干燥综合征归属于中医学燥证的范畴,西医属于一种慢性全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多以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患者往往因其副反应大中断治疗,引起复发或加重。
典型病案:
张某,女,60岁,间断发热半年,伴口、眼干燥。患者于半年前出现间断发热,表现为低热、伴纳呆、乏力、口、眼干燥,皮肤干燥,曾于市内某医院治疗,效果不显,慕名来陈老师门诊就诊,患者刻诊见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舌干红,无苔,脉沉细。既往有干燥综合征病史。尿常规示:潜血(+),蛋白(+)。
诊断:干燥综合征。
证型:阴虚内热。
治则:滋阴清热,兼以益气。
处方:灵芝30g,生地15g,元参15g,玉竹15g,金钱草30g,冬葵子15g,羌活10g,银花15g,连翘15g,太子参30g,升麻10g,甘草10g。14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周后复诊,诉发热减轻,患者面色萎黄,眼干不适,舌红少苔,于上方加青蒿15g,菊花15g。1周后复诊,诉仍眼干,于上方加木贼10g,泽泻15g。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1周后复诊,精神可,纳食较前增加,体温波动于36.7~37℃,舌干红少苔,继服原方治疗。此病例以阴虚内燥胃其证候特点,患者年老久病,伤津耗气,致肺、胃、肝、肾阴虚及气虚,阴虚日久则发热,胃阴气虚,郁热内生,热愈甚则尤伤阴,阴愈虚则热难清,胃中失于濡润,气机不畅,故纳呆;肝肾阴虚,津液不能上承与目窍故眼干;脾气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乏力、口干,肾气虚失其固摄,故尿中出现蛋白等,治疗以益气养阴清热为主。方中重用太子参、生地,益气养阴为重,生地取其滋阴清热、养阴润燥之功;太子参健脾益气养阴,脾气旺则津液得以输布,上承有力,佐以升麻更增其升气之力;以生地配玉竹、元参养阴生津之药以润内燥;同时以银花、连翘、羌活解表退热;重用灵芝30g,味甘苦、性平,归心、肺、肝、脾经,可养心安神,补肺益气,理气化瘀,滋肝健脾,以增强患者免疫力。患者经20天治疗,阴虚得以缓解,故内热也有减轻,复诊时加菊花、青蒿以退虚热,木贼具有疏散肝经风热以明目之效。经治疗患者体温正常,纳食增加,口干、眼干症状明显减轻,证明辨证准确,气阴两虚为本,发热、口干为标,治疗关键在于养阴益气以治本;清虚热、明目以治标,属标本兼治。
陈宝贵教授认为,干燥综合征属于中医『燥证』范畴,多因内热津伤或久病精血内亏,或失血过多,或汗、吐、下后伤津液所致。因此把滋阴清热、养血润燥作为主要治疗法则,即所谓『顾正似是而非需养胃存津,化邪但需润肺化燥』。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肺胃阴虚在先,肝肾阴虚在后,阴虚不复,燥热自内而生,病理关键在于阴虚燥热,轻则肺胃阴伤,重则肝肾阴虚,皆因阴虚在先,燥热自内而生,治疗重点当滋阴救液,清燥生津。故滋阴药当属改善病理的首要药物,通过滋阴改善体内阴阳失衡之关键,增加体内物质之基础——津液的来源,以此改善口鼻眼腺体的分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皮肤瘙痒症病机多为湿热客于肌肤,不得宣泄所致;或血虚肝旺,以致生风生燥、肌肤失氧而成。湿热型用二妙散(苍术、黄柏)加萆薢、生石膏、麻黄、百部、茯苓、地肤子加减配伍;血虚型用四物汤加何首乌、蝉蜕、白鲜皮、牡丹皮、防风、刺蒺藜加减,如此中药配伍能有效促进局部和周身的循环,能改善局部组织和全身的机能,能疏通经络,打通汗道,促使皮肤功能恢复。同时方药中含有解毒杀菌,消肿止痒功效,新陈代谢旺盛,将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并通过皮肤的渗透和吸收,发挥全身的药理效应,对瘙痒症疗效显著。(张美英 寇子祥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 陈宝贵名中医工作室)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