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食療:大米成『超級食材』,全球掀大米中醫養生風潮大米是國人餐桌上的常見主食,但近年來,國人大米消費量下降不少,『吃米極易發胖』等謠言更是深入人心。 事實上,大米自古就是人們眼中的中醫食療『珍寶』,被譽爲『最平價簡易的藥膳』,有相當多的中醫養生益處,如今在許多國家的飲食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我國利用大米中醫養生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經典中醫著作【黃帝內經】中就有『五穀爲養』的說法,【神農本草經疏】中也有記載:『梗米,即常食之米也,感天地沖和之氣,同造化生育之功,爲五穀之長,人相賴以爲命者也。』 北京電力醫院中醫科中醫博士全貞雪告訴記者,大米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等功效,更重要的是,它能爲人體補充能量,與父母帶給孩子的先天之氣同等重要,因此米被奉爲穀類之首。 如今,不少減肥者將澱粉視爲『大敵』,對米飯、米粥十分顧忌。事實上,除非在米飯中加入含油脂的配料,如炒米飯等,在正常食量下,米並不是容易令人發胖的食物。 有中醫食療研究顯示,依靠不吃或少吃主食減肥,很難長期維持效果,而且還容易因缺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導致記憶力下降、失眠、脫髮、低血糖、脾氣變壞、皮膚暗淡、抵抗力下降等問題。
不少國家把大米當作『超級食材』
雖然國人對大米的興致越來越低,但不少國家把大米當作『超級食材』,甚至掀起一股吃米中醫養生風潮。 例如歐美近幾年流行起來的『米奶』,就是由米、水融合而成,與豆漿、杏仁奶並稱『三大植物奶』,它低脂、無麩質,深受乳糖不耐症與麩質過敏者的喜愛; 韓國的糯米參雞湯,是將糯米填入全雞中,並用紅棗、人參、大蒜慢火熬煮,軟嫩雞肉與彈牙糯米配上清甜湯頭,一碗下肚,能滋養進補、強壯身體,是當地人經常食用的中醫養生料理,也成爲遊客必嘗的經典美食; 印度人感冒時喜歡用大米混搭小茴香、月桂葉、洋蔥、薑黃、西紅柿等熬粥,既營養豐富,能快速補充體力,又不會給腸胃帶來額外負擔。 全貞雪分析說,這些中醫食療吃法對身體均有一定益處,其中不少與我國的中醫養生法很相似。 例如,【本草綱目拾遺】記載:『米油,力能實毛竅,最肥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陰之功,勝於熟地。』 中醫食療意思是大米粥最上面有一層粥油,能夠滋養人體,適合營養不良、病後體弱等人群。大米粥熬煮時間長、水分多、澱粉糊化更充分,更容易消化,尤其適合胃腸炎、嚴重消化性潰瘍、胰腺炎等消化功能不佳者。
長時間熬煮會破壞大米中的B族維生素
但中醫食療需要提醒的是,易消化是把『雙刃劍』,大米粥升高血糖作用更強,糖尿病患者該少吃;長時間熬煮會破壞大米中的B族維生素,因此最好不要再往粥中加鹼,以免B族維生素被破壞殆盡; 大米淘洗次數不能太多,更不要用力搓洗,簡單沖洗兩三次即可,以免營養物質流失;中醫食療提醒大家,大米雖好,但賴氨酸和蘇氨酸的含量較少,營養不夠全面,建議保證食物多樣性,主食中多搭配薯類、雜豆類以及其他穀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