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與劉邦分別代表著那個時代的兩個階級
歷史人物項羽與劉邦分別代表著那個時代的兩個階級,項羽來自戰國貴族家庭,而劉邦出生平民家庭。劉邦的勝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平民的勝利,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變革。從此天下再也不是貴族的天下,平民也能當皇帝,爲後世歷代農民起義找到了法理依據,中國社會發展軌跡開始趨向於平民化社會。 如果項羽取得了最後勝利,按照他的脾氣很可能會做以下四點。 第一點,把反對自己的諸侯全部殺光。 這點我們可以從他當上西楚霸王之後的分封看出端倪。 秦朝滅亡後,作爲舊貴族的代表,項羽自然想學周朝,把天下重新分封給有功之臣。但這個『有功』怎麼定義成了大問題。比如歷史人物張耳和陳餘兩人都在趙地作戰,功勞不分上下,可項羽把跟自己關係好的張耳封爲王,關係不好陳餘爲侯,從此兩人從兄弟變成了仇人;還有山東的齊國,歷史人物田榮也出了很大的力,就因爲和項羽有矛盾封不了王,田榮立刻起兵造反。
項羽評判一個人的標準只有一條
所以項羽評判一個人的標準只有一條:是否和自己關係好,關係好給個大禮包,關係不好,可能啥都沒有。這是政治家該幹的事情嗎?這明明是江湖老大。 如果楚漢戰爭項羽贏了,他對這些造反的諸侯還會手下留情嗎?肯定按照江湖規矩統統殺了了事。 第二點,重新分封天下。 項羽是很高傲的一個人,他平時對士兵好,不是因爲與大家同甘共苦,而是貴族精神要求他這麼做,需要表現出禮賢下士。出身楚國貴族的項羽,身上充滿貴族的自豪感,比如打戰時他喜歡衝鋒陷陣,炫耀武力,證明自己天生比普通人強。 既然是傳統貴族,就要恢復傳統,什麼秦朝的郡縣制,都是『反動』的,統統要不得,必須恢復分封,讓自己的親戚、功臣和諸侯按照關係遠近獲得不同的土地。統一的中國再次陷入分裂,一段時間後,又打得不可開交。
功臣和諸侯按照關係遠近獲得不同的土地
第三點,恢復貴族精神。 戰國時,所有國家實行世卿世祿制,將軍的兒子永遠是將軍,大夫的兒子永遠是大夫,農民的兒子永遠是農民。階級之間有著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就像今天印度的種姓制度。 秦國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就是它在某些點上打破了世卿世祿。貴族想要獲得土地和封賞必須在戰場上建功立業,貴族的起點可以高點,但還是要奮鬥,而最大的影響還是農民,參軍時一無所有,通過在疆場上奮勇殺敵,也可以取得相應的社會地位。 秦國打開了一條平民向上晉升的通道,這點非常了不起。所以歷史人物陳勝才敢在大澤鄉高聲吶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如果項羽得了天下,這位滿腦子『英雄主義』『分疆稱王』的貴族子弟,應該會強化貴族制度,恢復貴族精神,把平民排斥在統治階級之外。 第四點,儒學無法成爲統治思想。 儒學作爲中國兩千年來的統治思想,合法地位是在漢代取得的。漢武帝爲什麼要選擇儒學?因爲要實行天下一統的政治理念。經過歷史人物董仲舒等人改造的儒家,在國家上主張統一,在政治上主張專制,在階級上主張秩序,完全滿足漢朝天下大一統的理念,把分封制度掃進了歷史的垃圾桶。以後無論中國如何動亂,結局都是重歸一統,這就是儒家的功勞。
結局都是重歸一統
而如果項羽取得天下,實行分封制,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怎麼可能都信仰一種思想?戰國時有諸子百家,各自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遊走於諸侯之間。尤其是縱橫家,他們唯恐天下不亂,一旦天下安定了,他們就失業了。儒學就失去了成爲統治思想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