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86|回復: 0

[训诂学] 说文解字.独·君子慎其独 · 每日一字

  [複製鏈接]


什么是孤独

什么是孤独

君子慎其独

君子慎其独

什么是孤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林语堂先生曾说:『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蓬下,细犬逐蝶深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与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独的小篆字形如上

独的小篆字形如上

独的小篆字形如上,〖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独。犬相得而斗也。从犬,蜀声。羊为群,犬为独也。』在许慎的定义中,独从犬,因犬好斗,因此只得独居,而羊性情温顺,因此相拥成群,这就是独字从犬和群字从羊的来由。

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提到『孤独』一词,常常给人以凄清之感,而孤与独的区别在于,如果孤是一种被动的无奈,那么独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选择。庄子说:『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意思是独处能让一个人变得出众。的确,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独处,能让我们找回那个从没来得及认识的世界和早已被忽略许久的自我。清代金石家张廷济有这样一幅对联:『朱晦翁半日静坐,欧阳子方夜读书』。朱晦翁即儒学大师朱熹,他喜欢花半天时间静坐,这是他妙悟世间真谛的最佳状态;欧阳子即欧阳修,他喜欢在万籁俱寂的夜里读书,在书中与古人私语,找回最真实的自己。不过要说最懂独处之妙者,非李白莫属。他在〖月下独酌〗中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花间饮酒,不需邀亲朋共醉,一举杯,明月为伴;一低头,清影相陪,别有一番乐趣,这便是广漠人生里的点点诗意。丰富的安静,是人生最美好的境界之一,而这样的境界,唯有独处时才能抵达。

独处,有时更孕育着一个人的蜕变与绽放

独处,有时更孕育着一个人的蜕变与绽放

独处,有时更孕育着一个人的蜕变与绽放。『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韩非囚秦,〖说难〗〖孤愤〗』……纵观历史,许多文人贤士都是在极端的孤独中创造了传世之作,这样的环境反而更能排除外在的干扰。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词:『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写的是自己被贬黄州,苦闷不已,一日深夜宴饮,三更时才归来,家僮已鼾声大作,敲门不应,便唯有独自倚杖听江声。谁知,夜间江水的滚滚东流,却让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自我渺小如沧海之一粟,人生苦短如流水一去不返,而自己为追逐虚名微利而烦恼,是何其可笑。独处,让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中国功夫里有一种修炼方式叫『闭关』,在功夫的世界里,绝顶武学几乎都是在独处时被创造出来的。一代宗师叶问,最喜欢的就是独自一人在家里练桩,只有他与木桩相对,手与木桩的碰撞声在寂静的宅子里回响。就是在这样独处的空间,他悟出了攻守兼备、刚柔并济的咏春拳。只有乐于独处的人,才懂得在静寂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从平凡中看到独特,从麻乱中理出头绪,从而在人生境界中有所突破,有所收获。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在独处中,我们成就自己,而独处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最考验人的品德。〖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两部儒家典籍都不约而同提及了一个君子之德——慎独。这就是说,即便是独处的时候,我们仍旧应当时刻恪守社会的道德以及内心的标准。这是一种气度,是杨震面临重金时,那铿锵有力的『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这也是一种信念,是许衡面对满树香梨时,那泰然自若的感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而一个人若能在独处时安然自得,必能在热闹中淡然自若。因此,做到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做到克己复礼、诚意处世,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那么离慎独的境界,也就不远了;离君子之道,也就不远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君子之德——慎独

君子之德——慎独

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有一个自己的小千世界,这小千世界是可以思考、神游、欢娱、忧伤甚至忏悔的地方,如此,作为独立的人才有意义。因为有了小千世界,当大千世界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际,我们可以用清明的心灵来观照;当举世狂欢、众乐成城之时,我们能够超然地自省;当在外界受到挫折时,回到这个心灵的城堡,我们可以在里面得到安慰;心灵的伤口复原,然后再一次比以前更好地出发。这个真正独立的精神世界,正是人生如此多元而丰富的原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