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74|回復: 0

[講古] 宋代科举制度『榜下捉婿』

[複製鏈接]
中国历史网 發表於 2018-11-3 15: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科举制度发展到宋代变得更加完善和严密。

作为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也受到了统治阶层的空前重视。虽然在宋代,科举还并未成为进入仕途的惟一途径,但是想要在官场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考取功名就绝对是必要的了。

不过,科举考试在宋代所起到的主要是积极作用,选拔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参与到官僚队伍中,而它的种种弊端则是明以后开始占据主导的。宋代的及第举人也获得了相当多的优越条件。一旦金榜题名,那娶富豪家千金的『洞房花烛』也就马上接踵而至了。

 

 女儿嫁给状元是家族荣耀

在唐代,取得功名后还要经过考试合格才有资格担任官职,到了宋代,只要是进士五甲以上就可直接授官,而且升迁的速度和级别之高也是其他途径入仕的人所比不了的。

所以,宋朝政府的高级官员中,科举出身者占了压倒优势。就拿北宋时期的正、副宰相来说,科举出身的人就占到了90%以上,南宋比例更高,正所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可以说,宋代士人在经过『十年寒窗』的艰苦努力之后,一旦科举登第,得到的将会是精神、物质两方面的超值回报。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高度的社会重视和推崇

宋朝人评价一个家族的兴盛程度的重要标准就是看这个家族有几个考中科举的男子和几个嫁给科举出身者的女子。

虽然前一个标准是主要的,但是后者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在古代社会中,女性出嫁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走进另一个家庭,也不仅仅是个人角色从女儿到妻子的转变,她还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担当联系两个家族的纽带。这一作用在当时人眼中是被重视的。宋代也不例外。

因而为女儿选择理想的婚配对象常常是使父母伤脑筋的大事。不过,所谓的理想对象既不是女儿的个人意愿,也不是从女儿的角度来考虑的,而是父母主要是父亲从维系、发展家族的角度来考虑的。

七旬进士也被抢作快婿

正因为上述原因,考中科举的士人就成了豪富之家选择佳婿的『抢手货』,真是『十年勤苦无人问,一日成名天下知』。

『榜下捉婿』就是生动的例子。宋代在由皇帝担任主考官的殿试结束后,就要举行唱名仪式,此时便是『金榜』之上的『题名』见分晓的时刻。而且其间会赐予袍、笏,这叫做『释褐』,表示已经脱离平民,步入仕途,正所谓『前日秀才,今日官人』。唱名结束后,便是『期集』,也就是新及第举人的宴会活动。

十年勤苦无人问,一日成名天下知

十年勤苦无人问,一日成名天下知

不过,唱名和期集不在一处,这就为『择婿』者提供了条件。从唱名地点到期集所这段路程就成了『择婿』的地点,豪家贵邸竞相在此观望这些新及第的士人,从中挑选自己满意的人选,行情好时,一日之间『中东床者十八九』。

宋人把『择婿』说成『捉婿』,又戏称为『脔婿』,『脔』乃肉块,可谓比喻形象,又颇带讽刺意味。在当时就有不少关于这方面的笑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