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88|回覆: 0

[儒家學說] 子曰 小子何莫夫學詩

[複製連結]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8-11-29 14: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論語·陽貨篇第9章】孔子怎樣論學【詩】?

子曰 小子何莫夫學詩

17·9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小子』,指弟子。『興』,指激發志氣。『觀』,指觀察得失。『群』,指和以處眾。『怨』,指抒發寄託哀怨。『邇』,指近處。

孔子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弟子們為什麼沒人去學【詩】呢?【詩】可以激發人的志氣,可以觀察國政的得失,可以使你和睦樂群,可以抒發寄託你的哀怨。從近處來說可以學得事奉父母行孝的道理,從遠處來說可以學得事奉君主盡忠的道理;還可以多認識一些鳥獸草木的名稱。』

孔子特別重視詩教。【論語】中多處記載了孔子關於學【詩】的言論,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論語·泰伯】)『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本章則是孔子談【詩】的功用最為詳盡的一章。

孔子告訴學生,學【詩】的重要作用,集中體現在『興』、『觀』、『群』、『怨』四個字上,還可以從中學得事父,事君的道理,多識鳥獸草木之名,真可謂獲益良多。由此可見,孔子重視詩教,不僅在於學習【詩】的語言和文化知識,而且是要通過『興、觀、群、怨』陶冶人的情操,並對弟子進行事父、事君等政治思想教育。

自孔子此說之後,『興、觀、群、怨』一直成為傳統文化關於文藝批評的基本原則。其中,『興』是指藝術的想像力,『觀』是指藝術的觀察力,『群』是指藝術融入生活的能力,『怨』則為後世各種哀傷怨恨之情找到了發泄的理論依據,而『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怨而不怒』(【朱熹·論語集注】)等平和、中正的理念,也一直對藝術的浪漫、激情起着制約作用。藝術創作應秉持『發乎情,止乎禮義』的原則進行,成為主流價值和多數文藝工作者的共識。

附:

【原文】

17·9 子曰:『小子①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②,可以觀③,可以群④,可以怨⑤。邇⑥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注釋】

小子:指弟子。②:激發志氣。③:觀察得失。④:和以處眾。⑤:抒發寄託哀怨。⑥:近。

【譯文】

孔子說:『弟子們為什麼沒人去學【詩】呢?【詩】可以激發人的志氣,可以觀察國政的得失,可以使你和睦樂群,可以抒發寄託你的哀怨。從近處來說可以學得事奉父母行孝的道理,從遠處來說可以學得事奉君主盡忠的道理;還可以多認識一些鳥獸草木的名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