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77|回復: 3

[經濟理論] [视频]郎咸平——汇率大战硝烟起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0-4-5 00: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郎咸平 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战争 汇率大战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0-4-5 14:15 | 顯示全部樓層
有国才有家,看了这个视频才真正感觉到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0-4-8 17:45 | 顯示全部樓層
日本前任官员:日本没资本跟美国讨价还价

2010年03月16日02:23 东方早报 王国培

日本首任财务副大臣村上诚一郎:“日本没有跟美国 讨价还价的资本”

“经济最恐怖的地方在于,无论是‘景气’也好,‘病气’(日语中“病”的意思)也好,都有一个‘气’,很难读懂、抓准。”

一直到20年后的今天,58岁的村上诚一郎依然承认,在他搞过的财政、经济、金融工作中,金融是最难的——因为它的核心是人类的心理,完全读不懂。

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时,村上诚一郎担任主管日本财政、金融、税收的最高行政机关大藏省的政务次官,随后他历任自民党副干事长、众议院大藏常任委员长和日本首任财务副大臣、国务大臣,亲历了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时的惊心动魄和其后长达20年的挣扎。

谈起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位资深经济官员愤愤不平——“制造危机的家伙们都逃走了,但是世界却损失了400万亿(日元),老百姓在哭泣,坏家伙们却赚得盆钵满盈”。“金融就是一场战争,只有头脑聪明的人才能够赢得这场战争。”他感慨。

中国贸易盈余跟日本一样

东方早报:作为亲历者,您如何看日本泡沫经济产生和破灭的原因?

村上诚一郎: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汽车等制造业在与日本的竞争中处于下风,这导致了美国严重的贸易赤字。与此同时,其国内的财政赤字也非常严重。怎么缓解赤字压力呢?迫使日元升值。

为什么迫使日元升值就能缓解赤字呢?很简单:日本不是购买美国的国债吗?比如,如果原来1美元兑200日元,那么要买1亿美元的话,就是200亿日元。而日元升值后呢,如果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1亿美元的国债,就一下子就变成了100亿日元。美国的借款一下子就少了一半。同时,日元升值,日本的出口产业自然就受到打击。美国当时就是通过逼迫日元升值,来遏制日本的出口。

许多人都认为当时的宏观经济中存在不平衡,即1980年代日本经常性收支盈余和美国大幅赤字,特别是美国存在贸易及财政双赤字。于是美国行动了。日元升值也好,通货膨胀也好,都是为了减少美国的债务。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日本实行内需主导的发展模式、缩减贸易盈余施加了非常大的压力。当时日本的贸易盈余就和现在的中国一样。

在这样的背景下,1985年“广场协议”签署,日元开始急速升值。升值导致的低利率政策及其对股市、楼市的推动,以及相关的为刺激经济的设备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等,使得经济泡沫逐渐形成并膨胀。

一般来讲,日本这时应该停止对美国的投资。但是,由于担心美元继续贬值可能带来不利,日本继续对美国投资,购买美国国债。因此,是日本的钱医好了美国泡沫经济的伤口。这么说来是不是很奇怪?日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大受打击,而像美国这样贸易和财政出现大量赤字、有着大量借款的国家却反而很繁荣。不奇怪吗?这是我所认为的日本泡沫经济产生以及成为导致此后20年日本经济萎靡不振的重要原因。

本来,我们是应该建立日元体制,或者至少应该与美国进行更多的交涉,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实施着跟随美元的政策。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日本的防卫和粮食是依靠外国的。所以当被要求这要求那的时候,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所以,没有军力,没有粮食,没有建立在这两项基础上的百分之百自信的话,那么在经济政策上面,可能就不足以抵抗压力。

错误时间执行错误政策

东方早报:但日本执政者自身没有犯错吗?

村上诚一郎:当然,日本银行的政策也失败了。有了泡沫,如果银行把贷款利率提高的话,人们就不会去买房地产买股票了。正因为一直以来的低利率,人们才一直热心于房地产和股票。借越多的钱,买越多的房产和股票,就能挣越多的钱。

实际上,在发现泡沫的苗头的时候,日本银行当时应该提高利率,限制贷款条件,控制土地、股市的泡沫。但遗憾的是,日本银行反而又一次降低利率,这导致了泡沫进一步膨胀。

不光如此,到后来泡沫膨胀到无法收拾的地步的时候,日本银行为了遏制这一趋势,又突然以一种急踩油门的方式提高利率,导致泡沫一下子崩溃了。

简而言之,在泡沫经济过程中,日本央行利率政策调整的时间点是完全失误的。

东方早报:在广场协议前期,有一份“前川报告”,针对当时国际贸易的不平衡,提出要日本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以缓解日本经济的压力。您怎么看这份报告?

村上诚一郎:前川报告把扩大内需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报告里说,比起拼命建厂房、制造产品、通过出口创造贸易盈余,我们更应该在日本国内建设道路、桥梁,促进经济发展,暂时不赚取外汇。但是我认为某种程度上这个报告使得日本政府的财政状况变差了,花了很多没必要的钱。结果,日本不仅金融上坏了事,财政上也坏了事。得救的是美国,但是日本老百姓却倒了大霉。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休竹客 發表於 2010-4-8 17:48 | 顯示全部樓層
小资料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 (Plaza Accord)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签订背景

  从1980年起,美国国内经济出现两种变化,首先是对外贸易赤字逐年扩大,到1984年高达1600亿美元,占当年GNP的3.6%。其次是政府预算赤字的出现。在双赤字的阴影下,美国政府便以提高国内基本利率引进国际资本来发展经济,外来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断升值,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于是扩大到外贸赤字的危机。在这种经济危机的压力下,美国寄希望以美元贬值来加强美国产品对外竞争力,以降低贸易赤字。
  1977年,美国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布鲁梅萨(Michael Blumeuthal)以日本和前联邦德国的贸易顺差为理由,对外汇市场进行口头干预,希望通过美元贬值的措施来刺激美国的出口,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他的讲话导致了投资者疯狂抛售美元,美元兑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急剧贬值。1977年初,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美元兑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达到41.38%。美国政府震惊了,在1978年秋季,卡特总统发起了一个“拯救美元一揽子计划”,用以支撑美元价格。
  1979年—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消费物价指数随之高攀,美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超过两位数。例如,在1980年初把钱存到银行里去,到年末的实际收益率是负的12.4%。
  1979年夏天,保罗·沃尔克(Paul A.Volcker)就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为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他连续三次提高官方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的结果是美国出现高达两位数的官方利率和20%的市场利率,短期实际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实际收益率)从1954年—1978年间平均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1980年—1984年间的3%—5%。
  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飙升,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汇率上涨了近60%,美元对主要工业国家的汇率超过了布雷顿森体系瓦解前所达到的水平。
  美元大幅度升值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快速扩大,到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000亿美元。

签订与实施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日本资本疯狂扩张的脚步,令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
  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开始坐不住了,他们纷纷游说美国政府,强烈要求当时的里根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贬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更有许多经济学家也加入了游说政府改变强势美元立场的队伍。
  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Gerhard Stoltenberg)、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Pierre Beregovoy)、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Nigel Lawson)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Plaza Accord)。协议中规定日元与马克应大幅升值以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
  “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据说在广场会议上,当时的日本财长竹下登表示日本愿意协助美国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汇价,甚至说“贬值20%OK”。
  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政府当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藤(Fred Bergsten,当时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广场协议”,揭开了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1985年9月,日元汇率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在“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附近,升幅20%。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从日元对美元名义汇率看,1985年2月至1988年11月,升值111%;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升值89%;1998年8月至1999年12月,升值41%。从日元实际有效汇率看,1985年第一季度至1988年第一季度,升值54%;1990年第二季度至1995年第二季度,升值51%;1998年第三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升值28%。

协议影响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无异于给国际资本投资日本的股市和房市一个稳赚不赔的保险。“广场协议”后近5年时间里,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泡沫经济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虽然当时日本人均GNP超过美国,但国内高昂的房价使得拥有自己的住房变成普通日本国民遥不可及的事情。1989年,日本政府开始施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虽然戳破了泡沫经济,但股价和地价短期内下跌50%左右,银行形成大量坏账,日本经济进入十几年的衰退期。
  1987年G5国家再度在法国罗浮宫聚会,检讨“广场协议”以来对美元不正常贬值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以汇率调整来降低美国贸易赤字的优劣性,结果是此期间美国出口贸易并没有成长,而美国经济问题的症结在于国内巨大的财政赤字。于是罗浮宫协议要美国不再强迫日元与马克升值,改以降低政府预算等国内经济政策来挽救美国经济。也就是说,广场协议并没有找到当时美国经济疲软的症结,而日元与马克升值对其经济疲软的状况根本于事无补。
  相反的是,“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则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因为,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度地升值,对日本以出口为主导的产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为了要达到经济成长的目的,日本政府便以调降利率等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维持国内经济的景气。从1986年起,日本的基准利率大幅下降,这使得国内剩余资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产等非生产工具上,从而形成了1990年代著名的日本泡沫经济。1990年4月,大藏省颁布《土地融资限令》,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干预,随之引发泡沫经济崩溃。经济泡沫在1991年破灭之后,日本经济便陷入战后最大的不景气状态,一直持续了十几年,日本经济仍然没有复苏之迹象。这被日本国内称为“失去的十年”。

影响分析

  有专家认为,日本经济进入十多年低迷期的罪魁祸首就是“广场协议”。但也有专家认为,日元大幅升值为日本企业走向世界、在海外进行大规模扩张提供了良机,也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最终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不应该全部归罪于日元升值。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