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772|回復: 8

以老解老读《老子》第九章

[複製鏈接]
儒帅佛道法 發表於 2011-2-1 08: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9.第九章

【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解读〗

9.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老子认为做人在心态上要适可而止。如同水满则溢,物壮则老一样,做人往往心高则傲,气盛则狂,思切则燥,欲重则贪。他认为一个的心态就应该如一个器皿一样,不是能总是装装得满的,要有所保留。他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正为如此,所以“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能蔽复成。”

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人心如果淤塞了太多的名、权、利,自然也就器量不足,心胸狭小。有的人虚怀若谷,有的人刚愎自用,有的人心澄如镜,有的人藏污纳垢,有的人兼容并蓄,有的人固步自封,有的人虚静恬淡,有的人神短气浮。其实人心本来都是一样的,但是有一些人就是因为心里中滋生了太多的欲望,郁积了太重的思虑,藏惹着太深的城府。所以,心灵其实也需要清洁,此时唯有空无一物,方能涤除一切。就如同清洁一个器皿一样,有时我们需要倾空它,方能清洗它;心灵也需要时时呼吸,唯有吐故,方能纳新。一口不能吃太多,否则没有咀嚼的空间,一餐不能食过饱,否则就没有消化的空间,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与其总是保持着充斥的心态,还不如适可而止,留有余地。其实老子讲的道理很朴实,当一碗热汤在面前时需要你端着它时,谁也会赞同这一点。

“揣而锐之”一般解释通过捶击而使器物变得锋利尖锐。揣字从扌从耑,而耑即古文端。也就是指器物一头或一端。揣字的本义泛指加工器物的一端使之变得锋利尖锐,并不一定就是捶击。一根针,即使尖锐,但是往往其自身也容易折断,一柄剑,虽然锋利,但是往往其自身也容易崩断。所以老子认为一个人行事要去锋弃锐,与其锋芒毕露,不如藏锋敛锐。谚云:“杀人一万,自损三千。”也是这个道理。从这里可知,老子的思想有一种隐忧。世人往往沦为自身和他人欲望的工具而却不能自知,但是老子的视角则不然。工匠在加工器物的过程中,打磨和制造工具只是为了得到完美的器物,对于工具的本身损耗和毁坏往往是再所不惜。当世人所有的目光关注着一件又一件的工艺精品时,而老子关注的却是这背后的斧损刀折。世事也是如此,且不说一将成名万骨枯,有多少功臣名将自身要么身首异处、横死沙场,要么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战死者,还有理由认为自己死得其所,而兔死狗烹者,往往是悔不当初。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 在《老子》中类似的思想还是极其普遍的,如:

曲则全,枉则直(第二十章)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学父。(第四十二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第六十八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第七十三章)

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第七十六章)

延章 發表於 2011-2-1 23:10 | 顯示全部樓層
此章所言人常有感悟
沙坡 發表於 2011-2-7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在《老子》中类似的思想还是极其普遍的,如:& T& f$ \/ ~1 o4 S
曲则全,枉则直(第二十章)
' r2 ~* k, O: M+ n5 B“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学父。(第四十二章)/ o3 X2 p! D0 k4 \5 H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第六十八章)
4 }2 a9 j7 e1 K  N7 R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第七十三章)/ g9 n: K: S5 k7 z
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第七十六章)
5 k( [6 |; H( \7 o
貌似有点提倡苟且偷生的思想在里面啊~~
沙坡 發表於 2011-2-7 17:47 | 顯示全部樓層
“以直抱怨”“举直错诸枉”,那人是不是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美好得多,而且也会因此积极智慧得多?一个人总是看到事情好的一面,而不是坏的一面,那这个人遇到的机遇也必将多很多
沙坡 發表於 2011-2-7 17:48 | 顯示全部樓層
曲则全,枉则直
1 x  U7 A& X4 X! B4 G- v4 N
这句实在不是很明白,和论语里的论述有些相背。
沙坡 發表於 2011-2-7 17:54 | 顯示全部樓層
常说做人要能屈能伸,屈常理解为曲,伸理解为直,不知道这样的理解有什么问题,另外就是,圆滑是一种狡猾的态度,而能屈能伸是一种交际的方法,貌似没有相冲——君子是否可以做到能屈能伸?
 樓主| 儒帅佛道法 發表於 2011-2-8 21:4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儒帅佛道法 於 2011-2-9 03:25 編輯
/ P: J( G% G# c, Q! S6 [3 C. a8 t0 H. q9 b% c0 F. r

9.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老子》认为即使金银财宝堆满了整个大堂,也没有谁能守得往。可能有一些朋友认为,这个话太绝对了。老子这里的说“守”并不是狭义的看守、保管,而是指财富的保持。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正是“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之意。在春秋时期,周天子可谓是富有天下,却江河日下;五国争霸可谓不可一世,却昙花一现。许多诸侯、大夫往往争斗和杀伐中,也一度如日中天,权倾朝野。巧取豪夺,疯狂聚敛,金玉满堂自然是不在话下,然而在权力斗争往往最终要么破国而亡,要么破家而灭,一切奢华转眼又是烟消云散。老子远观三朝的兴替盛衰,近观春秋的世事无常,自然而然也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时社会风气诚如孔子所说“好勇疾贫,乱也。”因为金玉满堂,往往更加令人垂涎三尺,使人铤而走险。老子进一步指出富贵而骄,为富不仁,四处招摇,四面树敌,则无异于自取其祸,自掘坟墓,只会加重自身的灾祸,加速自身的败亡。

9.3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总结了上面的规律,所以《老子》认为“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第七章云: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在老子看来,当一个人荣华富贵或事业功劳到了一定的程度,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保持之,而不是继续强求。天不可谓不大,地不可谓不广,但是天地此时已经不再“自生”,适可而止,转而化育万物,滋育生灵,从而天地得以长久。所以老子说:“进道若退。”正是“天之道也。”

然而“功遂身退”只是老子无为思想的最后一环,也就是最后的保全之道。实际上老子的无为思想,是贯穿始终的。他说“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从万事开头的“作而弗始”到事业有成的“功成不居”均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体现。当然世人对“功成不居,功遂身退”要重视得多。

其实,人们也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往往落入进退维谷的境地,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局,常常感叹欲罢不能,无力回头,唯有悔不当初。老子说:“作而弗始。”但是很多人往往在一开始就错了,从而一步错,步步错,最终迷途难返,甚至至死不悟。所以老子说:“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古人亦云:“思其始而图其终。”有一些事情恰恰是“侯门一入深如海”,“船到江心补漏迟”。白居易诗云:“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迭,从头便是断肠声。”其最后两句往往令人感触颇深。

当然,“作而不始”并不是让人对任何事情都退避三舍、消极无为。说到功成身退,史上最有名的非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莫属。古诗云:“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正如诗中所说,范蠡是独步古今的人物。他功成身退,得以善终,人尽皆知。不过,传说范蠡和西施一道泛舟西湖去了,那真是太小看他。他隐姓埋名离开越国之后,又化名“鸱夷子皮”在齐国经商致富,并再次成为齐相,三年后散尽家财,急流勇退。最后到今山东定陶一带治产经商,遂为臣富,自号“陶朱公”。其实在其激流勇退之外,值得一提的倒是“其始”。

周景王二十六年(西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献“卑辞厚礼,乞吴存越”之策。议和后“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他向勾践讲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孔子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但是这位范蠡则不然,在越国几乎灭国之际,他主动投向了处于极端劣势的勾践。可见“作而不始”,并非“始而不作”,对于时机的把握,范蠡是独具慧眼,人皆避之不及,他却挺身而上,见危授命,最终功成行满。范蠡和老子一样均是楚国人(一说均是今河南人),从上文他对越王勾践讲的复国之策,可见其对道的认识是非同一般,特别是“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比老子说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又更上了一层。史书称之“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更是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史记》云:“范蠡三迁皆有荣名。”他一生三迁,抱着“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态度,屡屡空手起家却每每富贵逼人,“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他真是把之发挥到了极致。甚至可以说,范蠡的道行修为实际上要比《老子》一书更加深邃,可惜这位智者并不著书,我们只有从他近乎传奇一样的经历中去细细感悟了。

延章 發表於 2011-2-9 14:30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儒帅佛道法 的文章
9 h2 c3 [: r$ }: Z! d' Q) F" B' q( I9 ^* h( ]5 ^
真水兄此节对范子的陈述,甚啟人心智,然而,比于己,只能嘆其莫及,但愿多闻范子之事以砺志而已。
延章 發表於 2011-2-9 14:40 | 顯示全部樓層
已立平吴霸越功,* ]/ [- g4 ?: ~
片帆高扬五湖风。
' M5 B0 j2 t' m不知战国官荣者,
, R. C- }* T9 O3 `6 e  h! U谁似陶朱得始终。
. l! L3 L9 ~- M2 g# {  \& ?

( L1 I; i( n# X8 i6 D6 W3 ^0 _5 A0 n7 A+ t. X# k5 v
忍其辱乘其败……
+ w  P1 L7 d/ C7 d4 W6 H: x0 k$ O6 N6 |* ^
持满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 P7 {  W3 ?& o' P4 r
/ a1 V9 u9 u8 o1 B
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 @8 p: c5 x: h. a1 u7 i( u

% b- d: }, F. @2 O  ]* E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
+ A- I  l1 K% ?. }2 z
  Z! t  ~# \- `+ L  u8 X- g) j. l8 X弗始弗有弗恃功成不居

% T' b' _# O% r! I; g2 Z
1 j3 w, G( B7 ~举直错诸枉而弗怨; U6 W5 U) Y7 i, N9 d* m* s9 I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