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成都日报 书字繁体作。篆文从聿(yu入声),者声。者是煮的古写。篆文者画的是一口锅正在炊煮,锅上香气喷射,溅起两滴水点。者(煮)声与著声近,所以《说问解字》云:“,著也。”本义不指籍,而是著述,动词。著述之事,必须先备原料佐料,配伍恰当,依次投入,还要掌握火候,与炊煮差不多,难怪人说著作家是“煮字疗饥”。
字从聿。甲骨文聿像一枝P(简作笔),右手握着。木杆一端绕扎毫毛的写字工具,古代楚国叫聿,吴国叫不律,秦国叫P。注意,不律急读,就拼成P,所以《尔雅》说“不律谓之P”。史称秦国蒙恬造P,是他将毫毛紧束成圆锥形,纳入竹管之内,此后聿就变成P了。
画字繁体作。金文从聿,本义为作图,动词。聿下似田字内有四点者,为古文周。周者,四周,周界。旧时买卖房地产的契约,例皆写明“四至”,此即周也。金文从周,演变成从田,义为田界。后来作名词用了,不得不造个(简作划)。从刀,刀刻。旧时少年甘蔗赛刀法,正是用的字。
五经博士许慎惯用儒家理想解字,所以《说文解字》这样释史:“史,记事者也。从又执中。中,正也。”意谓史官必须严守中正,不要偏左偏右。周朝史官太多,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御史女史,难道他们天天都在写历史吗?商朝卜辞所见史字,都应作事字讲。甲骨文无事字,史就是事。到了周初金文,史字添笔画,才造出事字。甲骨文史,右手所执绝非中字,当时中字没有那样写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字都画圆圈,中央插旗。圆圈者,营地也。军旗插在营地中央,显出中义。至于甲骨文史,我猜是象意字,详说之。
周代所谓的事,专指政事而言。政事无形可象,只好另打主意。我看右手所执,该是长柄钲铃,古名丁宁。长柄顶端,铃口向上,内设固定木舌。村官高举摇之,铃碰木舌,金声远播,通知村民速来,恭听宣布政事。旧时鸣锣敲钟,聚众开会,与古代摇铃同。金文有钲铃上插旗的,表示官方使臣来了。史,吏,事,使,最初是一个字。后世庶务日繁,方才各立门户,一分为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