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92|回復: 0

[古代科技] 山河堰

[複製鏈接]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10-7-6 16: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网
201076164556959.jpg

  山河堰是中国古代陕西汉中引褒水灌溉农田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与关中的郑国渠、白公渠、四川的都江堰齐名于世。“山河”即指今天的褒河。相传山河堰创修于刘邦为汉王都南郑时,由萧何、曹参创修而成,位于今天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 现在,在山河堰上仍可寻找到汉代的遗迹。据《汉中府志》记述,山河堰共有三堰:第一堰在褒城北三里,名铁桩堰.第二堰为主堰,称官堰,位于褒城东门外。第三堰为渠首在第二堰下一公里处。
  
    山河堰是汉中地区最早有史可查的水利工程,在发展汉中农业生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到军食、民用,与军事上的胜败,安危不无关系,因而被历代统治阶级所重视。三国时,诸葛亮驻军汉中,踵迹增筑,至宋复坏,多次修复。


    山河堰自北宋早期就开始有修治记载,当时的灌溉面积有4万亩。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吴U在汉中修复山河堰,竣工后,有杨绛撰文的《重修山河堰记》石碑,原立在河东店北婆婆坑,一九三六年修西汉公路时炸毁。残存三片,今移存于汉中市博物馆。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因发大水,堰尽溃,由章森、范中艺等主持修复,竣工后,有当时南郑县令晏袤作的《修堰碑》摩崖一方,今存汉中市博物馆。南宋初年复修后称为褒城六堰,乾隆时又进行过大修,灌溉面积增加到了23万多亩,成为汉中地区最大的灌区。明清时期山河堰仅存第二河第三两堰,以第二堰最大,明万历时可灌田4.4万亩。1940年用近代技术修建褒惠渠时,在第一堰址上修建了一座长达135.3米,高4.3米的浆砌石堰,引水渠口设闸五孔,冲沙闸两孔,灌田14万亩。 
 
    石门摩崖石刻《褒城山河堰记》,《修复山河堰记》,《山河堰赋》等记述了山河堰多次的修复情况。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