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人民网-文化频道 云南师范大学彭国钧老教授日前倡议:仿照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形式,国家也应设立文言文四六级考试。他强调说:“在学校中加强文言文的教学很有必要,这不是复古,也不是赶时髦,而是普及传统文化的救急措施”。但此建议却在云南师大引发争议。(云网,10月17日,
记得年初有政协委员在两会上建议繁体字进入小学课堂曾引发争议。紧随其后的是北京响应教育部号召,在中小学开展京剧进校园工程。这些事说破了天,无非都是打拯救传统文化的牌子,似乎不学老祖宗这些东西,我们便把文明就都遗失了,我们便步入了人类文化的歧途。
今天,彭老教授又倡导在高校中开展文言文四、六级等级考试,显然是步繁体字进小学课堂、京剧进校园等“复古工程”的后尘,是一起典型的东施效颦!
不管彭老教授说是为了拯救传统文化也好,还是为了卖他那本和此有关的新书也罢,但倡导大家参加一种普适性很广的考试,我想,彭老教授首先应弄清楚这种考试到底有何用;其次,孩子们学这些东西有何用?
前些年中央领导人常常讲到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可见,“学”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用”,“ 学”和“用”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如果学的东西无用,对这个时代没有任何意义,谁会熬心费力地去学那些空洞乏味的东西?
我想,好多人之所以反对设立文言文等级考试,恐怕皆是缘于对其实用性的质疑。当然,学习文言文也并非说一点用处没有,起码能看懂古代文献典籍,对研究历史、考古等恐怕都不无裨益。但问题是,文言文都学得很好,别说通过四、六级考试,即便大家都达到了专业八级水平,总不能都去研究历史、都去考“古”吧?
无论是研究历史还是考古,那都是普适性很小的行业,只能容纳一部分人,自然也只能让一部分人去深入研究学习,并通过上岗资格证的形式,督促他们学好“之乎者也”,并为职业所用。但却完全没必要铺天盖地,在“全民”中来开展文言文等级考试。
笔者倒是希望有关专家能把需要普及的传统文化,给列个详单,然后让网民给表决一下,看看哪些都需要我们去继承发扬,哪些需要尘封废弃,然后再用科学发展、求真务实的态度,制定个合理的“救急措施”。像如今靠专家一人鼓与吹,喊“急”,甚至为此出本新书呼吁,其它人却不理茬,背后窃窃咬舌头,只恐是永远难以拯救中国传统文化,也永远地“急”不起来吧?某种程度上说,甚至都不如那些戏说的古装剧受用管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