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91|回復: 0

[汉语言文学] 训诂学性质研究述评(5)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11-6-9 14: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北方教育
我们认为训诂学是汉文古籍释读术,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举凡汉文古籍释读中遇到的问题都是训诂学无法回避的。清代著名训诂大师戴震在《与是仲明论学书》中曰:“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可以成词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这是说释读汉文古籍当从词句入手,然后才能了解圣贤的思想。虽然戴氏所言仅提及解经,但这正是训诂之事。我们何尝不推衍开去:释读汉文古籍均由词句入手,最终目的是弄懂文本的意旨。《尚书》艰涩难懂是因为语言古奥,而《易经》玄幽难明却恐怕主要在于易理包罗万象。因而《易经》训诂就不能只是释词解句,注《山海经》必得古代地理知识撑持,释《黄帝内经》须有医学知识佐助。否则有注几于无注。事实上中国古代训诂大家极少纯汉语研究者,许慎“五经无双”,郑云是遍注群经的经学大师,扬雄是文学家又是哲学家。这说明没有鸿富的知识,只研究汉语是不能成为训诂大师的。一个训诂大师同时必定是一个汉语学家,而一个汉语学家则未必就是训诂大师。 (作者:张月明)


    注释:


    ①见毛茂臣《语义学:跨学科的学问》,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前言》第1页。
    ②参见R.R.K.哈特曼,F.C.斯托克《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译本,1981年版,200―201页、256页。
    ③见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
    ④见张汝伦《意义的探究―一当代西方释义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引言》第1页。
    ⑤同④第3页。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王加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