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54|回復: 0

[論史] 盖世英雄项羽的军事生涯(5)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11-12-13 10: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凤凰网
巨鹿之战
秦二世二年后九月,刚击破项梁的章邯渡河北上击赵,首战便破赵国重镇邯郸,将其百姓迁徙到邯郸西南的河内地区,张耳、赵王歇退守邯郸东北方向的巨鹿,陈余在常山征募了几万军队,驻扎在巨鹿之北,张耳的儿子张敖在代地征募了一万多军队,也紧邻陈余驻扎在巨鹿之北。赵军负隅顽抗,巨鹿一时难以攻破,于是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包围巨鹿,而自己则率领主力驻扎在巨鹿城南的棘原,修筑甬道与黄河相连,为围城部队提供补给。
赵地的形势
自武臣受陈胜之命略赵地以来,赵地的局势可以说是一直很乱。
二世元年八月,武臣自立为赵王,以张耳、陈余为重臣。不听陈胜号令,积极发展割据势力,遣韩广略燕地,李良略常山,张d略上党。张耳、陈余都是魏国名士,早在秦时就非常知名,秦始皇为了消除隐患,悬赏千金求张耳,悬赏五百金求陈余。这两人私交非常之好,为“刎颈之交”。
九月,攻取燕地的韩广仿效他的主公武臣,自立为燕王。
二年十一月,李良反赵(具体原因比较复杂,略去不表),破邯郸,杀赵王,张耳、陈余出逃。
一月,张耳、陈余收集残部,在信都(今河北邢台)拥立战国末赵王之后赵歇为王。
这以后到章邯北上击赵期间九个月的情况,史书就交代的很含糊了,只说李良进攻除余,遭到陈余反击,后来李良投降了章邯,至于陈余什么时候击败李良,李良什么时候投降章邯,则都没有交代。
魏咎被困临济、田荣被围东阿,项梁多次派遣使者向齐、赵请兵共同追击秦军的时候,赵地都没有动向,当时各路诸侯还算比较团结,因此在下推测赵军可能是自顾不暇,无力出兵支援别的诸侯国。
章邯自从领兵以来,杀陈胜、灭魏、残齐、新破楚军,可谓战果累累,虽然曾在项梁手下遭遇过短期的挫折,但是现在项梁已经战死,楚军残部退守彭城,曾经如火如荼的反秦义军,如今尚有一战实力的恐怕只有赵国了。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
很多人根据巨鹿之战的结局认为章邯判断失误,但是我以为,章邯攻赵未必算失策,一者他暂时不用深入楚地,把赵国放在侧翼去攻打楚国可能并不安全;二者可能有李良在赵地接应他,如果不是冒出来项羽这么一个挽狂澜于既倒的人物,天下鹿死谁手还真说不定呢。
楚人救赵
项梁战败身死,使得楚怀王能够暂时走上前台,他首先将国都从盱台迁徙到彭城,然后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希望能够摆脱项家的束缚,然而历史并没有给他很多机会。二世二年后九月,赵国屡屡向楚国求救,为了顾全大局,楚怀王决定出兵救赵,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北救赵;派遣刘邦向西进军,收拢陈胜、项梁散落各地的残兵败将,伺机入关。为了激励诸将英勇作战,怀王与诸位将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从《高祖本纪》上看,刘邦的任务是西略地入关,但是《秦楚之际月表》在秦二世三年十二月沛公一栏里有“救赵至栗”的记载(中华书局曾删此句,并且未做任何说明),从当时的天下形势来看,不要说弱小的刘邦,就是楚军主力,也不具备入关的条件;从刘邦所部在巨鹿之战前的军事行动来看,他主要是在楚军主力附近活动。因此,他当时的任务应该是拱卫彭城、为北上救赵楚军主力提供掩护。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秦楚之际月表》曾记载刘邦军队曾在二世三年十月“攻破东郡尉及王离军于成武南”,成武在黄河之南,当时王离主力正在围困河北的巨鹿城,怎么会舍弃他的主要目标而跑到河南来呢,这部分王离军应该是其偏师。太史公在不知道某部人马的将领的时候,谈到此部只好用其主将的名字,这在《史记》中并不少见。
楚军主力西行到达安阳之后(今山东曹县东北),就一直停滞不前,长达四十六天之久。这个时候项羽向宋义建议迅速率领部队过黄河,与诸侯联军协力攻打秦军。但是宋义不这么看,他打算让秦赵决一胜负之后趁虚而入。
宋义之所以得到楚怀王重用,是因为他预料到了项梁的失败。宋义曾劝谏项梁说:“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后来项梁让他出使齐国,在路上遇到了齐国的高陵君,对高陵君说:“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后来高陵君向怀王提到了这件事情,怀王于是召见宋义与他一起议事,很是喜欢宋义,于是任命他为上将军。在军事上,宋义或许是有点才能的,他对于战局的判断,可能是深受老子的影响,老子在其军事思想中相当忌讳轻敌,《老子》第六十九章中曾谈到“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然而战争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有成千上万的因素影响着战争的胜负,主将是否有轻敌情绪只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之一。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宋义并不具备统帅大军的才能,他不北上救赵而打算乘秦赵之敝,可以说正中章邯下怀,给了秦军将反秦诸侯各个击破的机会;不体恤士卒,长期留驻安阳,补给跟不上,士卒经常吃不饱,不设法改善宿营条件,天寒大雨,士卒又冻又饿;遣子宋襄相齐,饮酒高会,积极经营私利。
畏敌不前,不恤士卒,饮酒高会,可能很多楚军将士已经对宋义相当不满,于是项羽假借怀王的命令斩杀了宋义,怀王只好任命项羽为上将军。
决战前的形势
唇亡则齿寒,面对巨鹿的危机,诸侯为了顾全大局,纷纷出兵救赵,但是这些军队都惧怕秦军,都驻扎在陈余的军营附近,不敢攻打秦军。
二世三年十月,燕王派遣臧荼救赵;田荣不肯救赵,齐将田都为了顾全大局,“叛s,往助羽救w”。田都后来被封为齐王,其功绩是“从共救赵”,由此推测,田都应该是到达巨鹿之后驻扎在陈余的旁边,而不是归属项羽指挥救赵。
十二月,战国末齐王建的孙子田安攻下济北几座城池,在项羽刚渡黄河的时候投降项羽,这支齐军应该直接归属项羽指挥了;同月,魏豹也率军救赵,魏豹是魏王魏咎的弟弟,在临济城破的时候,魏豹逃了出来,楚怀王给他几千兵马,让他去复兴魏地,魏豹与各路诸侯一样,也是驻扎在陈余的旁边。
反观秦军,章邯的部队最初是由刑徒组成的,估计有几十万,后来二世皇帝不断征集关中地区的士卒来补充他的军队,派长史司马欣、董翳辅助章邯征讨各地的义军,曾经北伐匈奴的近30万边防军也逐渐南下中原,这30万边防军的成分,根据《秦始皇本纪》、《蒙恬列传》、《匈奴列传》来看,应该是10万常规兵力加上近20万戍卒。
当时统帅北方边防军的人是王离,王离是名将王翦的孙子,对于此人我们知之甚少,秦王政二十八年,秦始皇东巡琅琊,“作琅邪台,立石刻”,石刻上说:“……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身为王翦孙子的王离,他的名字却在素有战功的父辈王贲之上,确实让人有点匪夷所思。秦二世初立,他为了巩固皇位,杀了北伐匈奴的蒙恬,从此北方边防军归属王离统帅。至于王离是什么时候南下加入章邯的军队的,以及他在围困巨鹿之前都参加过那些战斗,史书都没有记载。
非常遗憾的是,上述单位的军队数量在史书上都没有进行具体交代,这对我们研究此次战争造成一些困难。不过我们是能从一些历史细节中考察出当时双方力量的强弱的。齐、燕、魏这些援军之所以都只是在巨鹿城北驻守却不敢进攻秦军,在于他们每一个都很弱小。齐军曾在临济城下遭遇惨败,齐王战死,田都只是田荣的一个叛将,注定了他的实力不强;燕国本来就是一个小国;魏国之前曾被灭国。至于楚军的实力,在二世二年四月,项梁所部曾达到十几万人,但是之后就一直没有记载,九月,项梁遭遇惨败,自此之后章邯认为“楚地兵不足忧”,可见楚军损失惨重。
至于秦军,史书上曾说当时:“王离兵食多”,此外,我们还可以从秦军与赵军的一次小规模交锋中略微推测秦军的实力,张耳被围困在巨鹿城内,外围的秦军一重又一重,张耳数次向陈余请求救兵,陈余认为以目前的形势,他的几万人马去攻打秦军无异送死,始终不肯发兵(两人反目的开始),张耳大怒,派遣两个使者责让陈余,陈余只好派了五千兵马给他们去攻打秦军,结果被秦军全歼。再者,巨鹿之战后,投降项羽的秦卒达20多万,考虑到秦军在持续半年多的巨鹿之战中的战损,秦军当时总兵力应该至少有30万。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