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女,75岁。初诊日期:2001年3月21日。有轻度慢性胃炎病史,右手尺骨骨折已经50余天,骨折断端愈合不好。骨伤科以外用伤药包裹伤处,数小时后局部出现大量红色细密疹子,痒痛难忍,不得已拆开包扎,清洗后痒疹消除。又考虑骨折愈合不好乃肾气亏损,血气不运所致,内服补肾活血伤药,才服3剂,胃脘疼痛不适,恶心呕吐,食量大减,觉上腹饱胀,不想吃东西,自言胃中消化仿佛已经停止,每天仅吃少量稀饭度日,闻油腻则欲呕,其面色泛黄,神疲无力,与少量三七粉吞服,亦觉十分苦涩难咽、情绪烦躁。舌淡胖,薄黄腻苔,脉细滑。右手腕骨折处及手掌肿胀疼痛,以小夹板固定,血运不理想,骨痂生长不良。此脾胃素虚,郁热内蕴,首先健脾助运,清化郁热。
处方:焦白术12g,藿香9g,麦冬12g,车前仁15g,炒扁豆12g,厚朴15g,竹叶9g,苡仁30g,芦根20g,炒枳壳9g,炒谷芽15g,太子参12g,砂仁6g(后下),生姜3片,甘草6g。水煎服,日3次。
治疗经过:服药3剂,恶心情况大有好转,已无呕吐,腹部饱胀缓解,觉得胃肠已有些微活动,想吃些面条之类,大便稍微舒畅,小便量增多,患肢肿胀疼痛微微缓解,情绪已不甚烦。黄腻苔略退去,脉濡细滑。去芦根、竹叶,加茯苓15g,连服10余剂,食欲大为增进,每天主食已能进6两,已无腹部饱胀,精神振作,面色红润,已无疲惫感觉,右手骨伤处及手掌肿胀疼痛已完全消失,X片示骨折处骨痂生长良好。
骨折乃外伤,其身体机能一般当属健康正常,对骨折局部进行有效处理,外用内服舒筋接骨药均属正常,然个别病者如本例,其脾胃素来虚弱,新伤疼痛,所用骨伤药温性燥热,服之于胃肠不利,湿热内滞,饮食大减,全身亦觉不适,气血因此不能流通灌注,骨折处因此肿胀疼痛,愈合不良。笔者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中占重要地位,尤其老年伤病者更显突出。正气盛衰,多取之脾胃强弱,而脾胃虚弱之调理,亦不能见其虚即径投温补。如本例显然脾胃气虚,湿热内滞,少量益气健脾、理气醒脾、化湿清火等,较为切合其脾胃虚实寒热错杂病理,服之饮食渐进,气血渐渐充沛流行,虽无治伤之剂,局部之骨折肿胀也能较短时间内得以治愈。(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何苗 贵州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