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47|回復: 0

[中医世家] 杨博良·秉承马派各科特色,本于效用择善而从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4-17 21: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杨博良(1880—1952),大名尔厚,常州市武进县(今为武进区)横山桥镇西崦村人。他是孟河医派第三代传人,马氏医术全面继承者。父杨桂亭为清左宗棠手下大将,母亲旗人,为清宗室之女。杨博良自幼聪颖过人,熟读四书五经,经史功底深厚。他目睹了清廷朝纲不振,戊戌变法失败,科举渐废,深感仕途艰险,遂绝意功名,恪守庭训,『不为良相,当为良医』,锐志学医。时孟河名医马培之尚在,杨博良欲拜其为师,马老辞曰年迈体衰,恐难善教,推荐得意门生无锡宫廷御医邓星伯。杨博良遂拜邓星伯为师,并手录邓星伯整理马培之的〖务存精要〗和〖外科集腋〗。

杨博良出师后于常州茅司徒巷悬壶,先以外科闻名,渐于内、妇、幼等各科,治疗范围极广。民国时期曾去沪上设诊,蜚声海内。1932年上海发生一·二八淞沪抗战,因战火燃沪,杨博良遂隐归故里,于常州茅司徒巷开设博厚堂悬壶。常州城上至达官显贵,下逮走卒贩夫,远至宁沪皖浙,近及常郡四衢,应诊者日不暇给。他无论贵贱妇幼,皆普同一等,倾力救治。1937年9月日军占领常州后,要求杨博良提供医疗服务。杨博良不肯屈从,随即带领全家避难于苏北东台,博厚堂诊所和住宅被日军全部烧毁。一年余后迁回故里横山桥西崦村,埋名乡间,诊务仍然繁忙,时有『山北承槐卿,山南杨博良』之称谓。

杨博良晚年失明,凭脉理治病,竟能明察无误,直至临终前仍在诊病,为患者按脉时辞世。他将毕生精力致力于岐黄,刀圭济世,任医道青囊之术,慈惠苍生。杨博良为传承孟河医派,不秘青囊,金针度人,以奖掖后学为乐,故桃李遍天下。据现存资料,杨博良有姓名可考的学生有张效良、谢绍安、许伯义、颜正华(首届国医大师)、张元凯、周少伯(张元凯和周少伯是〖孟河四家医集〗主要编撰者)等23人,均为各地名医。首届国医大师颜正华,江苏丹阳人,是其出类拔萃的弟子。据他回忆,杨氏家宅宽阔,大门悬一匾,题曰『功同扁鹊』,意指妙手回春如神医扁鹊。大厅悬匾『广被太和』,此语出自清代吴金寿〖三家医案合刻〗,借指他的崇高医德感天动地、泽被天下。

学术特色

杨博良尊师之教,熟谙经典,蓄采众长,别具慧眼。他治外感内伤效法〖务存精要〗〖马征君医案〗;治疡科宗〖外科集腋〗〖青囊秘传〗;治妇科、幼科遵邓氏家传。杨博良业医顺天地中正之机,复万物平和之气,可谓得孟河正宗之神髓。

精通外科,所治范围广

杨博良喜读马培之评点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他治外科究病因,重刀法,兼收并蓄,熨烫刀戳传自马氏家法,用药重炮制;从头至足无论发于何部,屡用内服汤液治愈外疡重症,用药不过连翘、柴胡、栀子、瓜蒌、半夏、陈皮、当归、白芍等,适佐丝瓜络、金银花、乳香等外科常用之品,疗效立竿见影。细思其要,一在审证精确,二在应变施药。

内科多调理,重调脾胃

杨博良治疗内科以清理入手,善治六淫时病,如:暑湿缠绵之证,多用上下分消、和中宣化之法,或香以开之,苦以泄之,欲运其脾,必疏其肝,欲疏其肝,必先理气,补气不如运气为主;治风当先治血,养血必先理气,养血可以祛风;外风引动内风,法宜泻南补北等。他治疗温热病危急重症,出现壮热神昏,危在旦夕时,常单刀直入,或辛凉达表,或清透阳明,或清营凉血,或甘寒救阴,或佐以化痰开窍,或佐以通腑泄浊,往往汤下即热退神清,效如桴鼓。20世纪30年代后期正值湿温大流行,杨博良用大剂三黄石膏汤,活人无数。

妇科、幼科遵邓星伯家传

杨博良治疗妇科善于调经及治疗产后疾病,立法多疏肝运脾,调和木土,处处兼顾冲任,并注重气分药和血分药的协调配伍。他于幼科善治痧麻、厥证、咳嗽、积滞,立法重在肃肺运脾、化痰导滞,并考虑小儿为『纯阳之体』,易化热化燥,故特别关注顾护阴液,临证避免使用刚燥之品,常用鲜药,如:鲜石斛、鲜芦尖、鲜菖蒲等,且不用苦寒克伐伤阳之剂。今存〖杨博良医案〗已由传承人范志超、邱浩整理出版,分内、妇、幼、外四科,二十一门。其中内科外感六门,以六气分类;内伤五门,以五脏分类;妇科四门,以经、带、胎、产分类;幼科二门,以小儿外感、小儿杂病分类;外科四门,以人体自然体位分类;附杨博良集验方二十三则。杨博良医案医理通透,且文辞古雅,简明流畅,引经据典,天衣无缝,令人回味无穷,接踵『马培之医案』『邓星伯医案』,毫不逊色。

用药特点

杨博良用药以孟河马派及各家用药特点为常,剂量、剂型精当入微,常在谙熟本草药性功效的基础上,于〖内经〗〖伤寒〗治则治法指导下,效法经方及前人效方配伍规律,对证应机选药,自由灵活组方。他还非常注意收集、借鉴民间秘方、单方、验方。

临证常用药

内科常用:茯苓、黄芩、豆豉、连翘、柴胡、栀子、瓜蒌、半夏、大贝、苦杏仁、陈皮、蒺藜、通草、郁金、当归、丹参、川芎、芍药、石斛、穞豆衣、泽泻、猪苓等,湿温善用三黄石膏汤。

外科常用:角针、炙甲片、丝瓜络、金银花、夏枯草、川萆薢、丹皮、黄柏、黑栀、花粉、炙乳香等。

擅用鲜药:带刺鲜荷梗、鲜荷叶、清水芦根、鲜生地、雅梨等。

喜用药引:败叫子、千里马、再生苗、焦锅巴等。

注重使用道地药材:西血珀、大有芪、上猺桂等。

重视药物炮制:生地和豆豉同打,白芍用桂枝拌,滑石用砂仁拌,黄柏用官桂拌炒,乳汁拌炒谷芽,砂糖炒楂炭,阿胶蒲黄炒、阿胶蛤粉烫等。

方药剂型多样:内服汤液、丹、散、丸、膏、药酒;外用洗方、搽方、搓方、薰方、嗅方、薄贴、掺药等。治疗方法据病情需要而定,丰富灵活。

外感病常用药

杨博良擅长治疗外感病证,统计〖杨博良医案〗中治疗外感病证的处方有三百余首。他治疗外感病证处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和药物组合多具有清热泻火、利水渗湿功效。

茯苓为杨博良治疗外感病证处方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甘补淡渗之功,作用平和,无寒热之偏,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善治各种水肿。栀子的使用频次仅次于茯苓,善清三焦之火,尤善清心,为治热病烦闷之要药。他认为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

妇科病常用药

在〖杨博良医案〗中治疗月经病的处方有六十余首,他治疗月经病常用药物以凉血利湿、活血调经者为主。如泽泻为处方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能泄肾与膀胱之热,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黄芩的使用频次仅次于泽泻,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善清泄中上焦湿热及肺火,又能清胆火而和解少阳。青皮亦为杨博良治疗月经病常用药物,功能疏肝破气、消积导滞,长于疏肝胆破结气。再如郁金能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可治血瘀气滞、肝郁化火之胸胁腹痛及吐衄、倒经之证。川芎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善治妇女血瘀气滞经产诸证,为妇科活血调经要药。

从配伍而言,杨博良处方中,牡丹皮和当归常同时出现。其中牡丹皮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治瘀阻经闭痛经、癥瘕;当归性温,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乃治疗血虚或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之要药;上述两药,一温一寒,二者配伍共凑活血调经之效。

自制方多源于经方

杨博良的许多自制处方,大多是在经方的基础之上加减重组而成。如『连翘、牛蒡子、豆豉、陈皮』一方中,连翘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疏散风热;豆豉可疏散退热而除烦,以上两药均为银翘散中药物,与牛蒡子和陈皮同用,适用于外感风热兼有内热的病证。又如『生地黄、天花粉、贝母、鲜芦尖』一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以上二药为玉泉散中药物,与贝母和鲜芦尖配伍,适用于热毒内入已伤阴津的病证。再如『桂枝、郁金、白芍、连翘、栀子、竹茹』一方中,桂枝发汗解表;白芍养血滋阴,以上二药均为小建中汤中药物,与连翘、栀子、竹茹、郁金同用,适用于寒热互结,营卫失和的病证。

疑难杂症医案赏析

肝风(脑梗塞后遗症)案

杨某,风为百病之长,中于左者属肝,中于右者属肺。右手足麻木不仁,脉形左寸关弦滑,右寸浮数,苔微黄而腻,确系风邪痰热,犯于肺络,肺气未能宣肃。右手举动不利,当以和营通络,疏风肃肺。肺主一身之气耳。

酒炒丝瓜络10克、秦艽5克、川芎3克、丹皮5克、菊花5克、制姜蚕6克、桑叶络各5克、橘白络各3克、盐半夏3克、炒枳壳6克、茯苓神各10克、干荷叶半张。

二诊:前进平肝泄风,理气化痰,佐通脉络。风阳已熄,浊痰亦化,右半手足麻木不仁。左寸关脉形弦数,舌苔微黄而腻,有分化之象,而未尽褪。虽曰右半属肺,而阳明主一身之络,不能束筋骨而利机关。故有治痿独取阳明之义。

酒炒丝瓜络10克、白蒺藜10克、赤茯苓各10克、秦艽6克、天麻6克、制半夏5克、菊花6克、炒枳壳6克、橘白络各3克、黄芩3克、姜川连3克、丹皮5克。

三诊:刻诊脉形,左弦右濡,两尺依然无力,风阳蠢动,右手足仍觉麻木。虽心能生血,肝能藏血。必赖气以运之,麻木不仁者,气不运也。再以平肝熄风,而利气机。

香附10克、牛膝10克、丹参5克、郁金5克、川芎3克、菊花6克、橘白络各5克、法半夏6克、车前子10克、泽泻6克、焦枳壳3克、干荷叶边半张。

四诊: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不藏血,肺失管轮,体右半麻木不仁。经治症势退而未楚,舌苔白滑根腻。风痰阻络,未能尽彻。脉形关弦尺细,阴不足而阳有余也,还防风动。

桑叶络各5克、甘菊6克、橘白络各5克、郁金5克、法半夏5克、炒枳壳3克、黑栀5克、茯苓神各10克、石斛6克、穞豆衣10克、荷叶边半张。

五诊:风邪渐解,伏湿未化,脉形濡细带数,气络未能和洽,再以和营通络,分化痰湿,独取阳明。

酒炒丝瓜络10克、赤茯苓各12克、萆薢10克、法半夏6克、黄芩3克、新会白5克、秦艽5克、防己5克、丹皮5克、泽泻5克、乌药3克、

六诊:肺主一身之气,血随气行,不仁者,气血不克运行脉中,而病及营卫也。经治虽见效机,寸关之脉弱,巨阳之气已衰,左尺少神,心肾岂特独受其损,时当夏令,腠理发泄,须当调理自安。

羌独活各3克、川牛膝(酒炒)10克、郁金5克、威灵仙5克、桑寄生10克、酒炒丝瓜络10克、乌药10克、防风3克、防己5克、法半夏5克、新会白3克、泽泻5克、枳壳5克。

七诊:脉症相参,宗前法调治。川牛膝(酒炒)10克、桑寄生10克、川郁金5克、桑枝15克、防风已各5克、独活3克、法半夏3克、黄芩6克、泽泻6克、车前子(盐水炒)10克、杜仲(盐水炒)6克、菟丝子(盐水炒)5克。

按:此案为中风案,系脑梗塞所致偏枯。杨博良抓住『中于右者属肺』的要点,结合脉诊舌象,以和营通络、疏风肃肺、理气化痰为法,并没有用大剂量的补气活血药,值得参考。

瘪螺痧(霍乱)案

顾细根,丙子五月,暑邪疫疠之气,充斥三焦,清阳下陷,浊阴上泛,骤然吐泻交作,神识如蒙,螺纹凹瘪。肌肤如冰,舌苔腻布,脉象模糊不清,年近周甲,正气已衰,一任邪气缭绕,恐有意外之险,勉拟芳香蠲暑,升降阴阳。

藿梗6克、薄荷叶3克、炮姜炭3克、广木香3克、制半夏5克、姜川连1.5克、扣仁1.5克、猪赤苓各10克、制附片3克、荷叶半张、紫雪丹(先服)1克。

二诊:昨日危象环生,正气难支,邪疫蒙蔽,残阳垂灭之候。所为勒临崖之马,洄既倒之澜,尽心力而庆天春,药后得肢温脉和,吐泻均止,一派烟熏黯滞之色,转呈光荣,如雷雨之乍霁,庶几和风朗日,可立而待也。

广藿梗10克、薄荷叶5克、滑石12克、制半夏5克、川朴3克、腹皮10克、扣仁1.5克、广木香3克、赤茯苓各10克、沉香曲10克、荷梗尺许。

按:霍乱一症,凶险之候,临证有寒热之别,辨证稍有差池,则谬之千里。此案为时令霍乱重症之瘪螺痧,属寒霍乱,疫疠之气肆虐,死亡率极高。杨博良用四逆汤证治,回阳救逆;用紫雪芳香开窍,是上有疫疠之气,舌苔腻布也,亦理中丸外用紫雪为衣之意。原本危殆将毙之证,杨博良悬崖勒马,力挽狂澜,起死回生。初读惊心动魄,继而气舒神怡,本案体现了以证赅病,异病同治的思路。整个医案议论精辟,文采斐然,令人回味。

子痈(急性化脓性睾丸炎)案

杨某,气火夹湿,下注膀胱,气化不利。肾子胀痛,偏于左半。命火不得潜藏,湿从热化。当以疏肝理气,清火化湿,不致他变为辛。

柴胡、川楝子、橘核、橘络、桔梗、枳壳、黑栀、茯苓、泽泻、车前子、黄柏、苏梗、桂心。

二诊:肝火夹湿下注,肾子仍然胀痛,按之焮热,小溲短赤。再以原方加进。

柴胡、延胡、橘核、橘络、青皮、滑石、猪苓、茯苓、金铃子、车前子、辰灯芯、琥珀末(先过服)。

三诊:改方,苏梗、橘核、橘络、广木香、猪苓、茯苓、滑石、车前子、金铃子、制香附、郁金、丝瓜络。

四诊:厥气已得疏和,有转为肠鸣腹泻,泻而不痛。湿滞已有下行之路。再以升降脾胃。

瓜蒌炭、枳壳、桔梗、茯苓、淡芩、炒黄柏、炮姜炭、车前子、生熟苡仁、焦谷、麦芽。五诊:肾子名曰睾丸,气滞作痛,舌淡,苔黄腻。余湿未清也。川楝子、苏梗、橘核、橘络、枳壳、赤苓、茯苓、青皮、乌药、泽泻、车前子、丹皮、椒目。

六诊:睾丸胀痛,减而复增,痛势甚剧,有增无减,脉弦数,苔黄腻。湿已化热,营气不从。防其溃脓,宜慎治之柴胡、延胡、升麻、萆薢、丹皮、青皮、黄芩、土茯苓、车前子、川楝子、泽泻、角针。

七诊:前进和营理气,清化湿热,药后胀痛较减,针刺已得黄水浊腻之物,脉形细数。湿火未能尽化。再拟和营护托,分化湿热。

萆薢、丹皮、连翘、黑栀、花粉、大贝、黄柏、炙甲片、角针、甘草、夏枯草。

按:子痈为外科病症,是急性化脓性睾丸炎,或急性附睾炎,或腮腺炎性睾丸炎之合称,本症应属急性化脓性睾丸炎。杨博良治从疏肝理气、清火化湿为法,用柴胡、金铃子、黄柏疏肝泻火,用橘核、橘络、青皮、苏梗、延胡理气止痛,以车前子、滑石、猪苓、茯苓为主清化湿热,随症状变化而略作加减。七诊后,脓出毒泄而收功。(李夏亭 常州市孟河医派研究会)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