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北京晨报 董进32岁了,依然靠父母生活。
他没有个人照片,他说:不上相,所以不照,此外,几乎不与外界接触,每天的“工作”就是上网与看书。
小小的一居室收拾得整整齐齐,每月租金2500元,一年就是3万,比他用几年时间写一本书的全部稿费还多。
第一次见他,许多人大吃一惊:你是男的?
董进哭笑不得,在古代,“撷芳”基本属于男性,宋代有撷芳词,故宫有撷芳殿,在南三所,是皇子的居处。撷芳主人本是古人ID,上中学时董进从闲书中翻出来,如今他也想不起原主是谁了。
撷芳主人在网上的知名度很大,是明代服饰史的权威,他办的“大明衣冠”论坛,聚集着一大批志同道合者。
董进只有中专文凭,从毕业到现在,下岗时间比上岗时间要长得多,他自己也说不出,未来究竟会如何。好在,生活的苦痛、颠沛和焦虑,都能被热爱所压倒,只要谈起历史,谈起古人穿什么,他就眉飞色舞起来,那神态,仿佛明朝不远,就住在他的隔壁。
寻找自己的活法
我是湖南株洲人,1999年中专毕业,在工厂的小医院里干了两三年。
我父母都是工人,父亲年轻时喜欢历史,家里有很多历史书,所以我从小喜欢传统文化,那时有很多连环画,比如《三国演义》,我一边看,一边临摹里面的人物,就这么慢慢长大。
我父母希望我能早点工作,所以没在绘画方面培养我,我后来绘画全靠自学。
在医院的那段日子很压抑,学历不够,只能干药房、放射科、办公室之类的杂活,日复一日,提不起精神来,感觉这辈子就这么过了,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生活。
辞职时,确实阻力很大,但我是独生子,父母比较娇惯,他们拿我没办法。
其实我那时也没什么打算,就是想静下心来看自己喜欢的书,当时也没想搞服饰史,只是觉得朝九晚五,没时间学习,太浪费光阴,与其过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不如选择自己的活法。
三进北京城
辞职后的一两年,株洲有了网吧,这堪称巨变。此前我喜欢昆曲,周围人觉得那是老头儿才喜欢的东西,找不到可交流的人,上网才发现,原来有那么多年轻人也喜欢这个。那时有个“大明论坛”,汇聚了不少学者,令我受益匪浅。
2003年,我想来北京闯闯。在农业大学附近租了间地下室,没想到正赶上“非典”,去故宫玩时,居然就我一个游人,落日余晖中,我站在太和殿的丹陛上,看乌鸦归巢,那种沧桑感令人震撼;可后来所有餐馆都关张了,饭都吃不上,只好回家。
2005年,我再次来北京,报了一所电脑设计学校,毕业后当了平面设计师,北京竞争压力大,我月薪最高不过2000元,而合租一套单元就要花掉600元,我没什么花销,但即使如此,也要靠父母接济。
2006年年底,我下决心又回家了,因为对服饰史研究越深,就越想把研究成果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回家几个月,我办了大明衣冠论坛,画了第一版《Q版大明衣冠图志》,用卡通的方式展示明代服装,发在天涯上,没想到一下子火了。
2009年,北京一家公司在网上看到我的漫画,便给了我一份工作,就这样,我第三次进了北京。
来源:北京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