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卷18非攻(下)诗解2好战失卒百姓易务是亏不足而重有馀 题文诗: 今师者之,相为不利,曰将不勇,士不奋厉, 兵器不利,教练不习,师之不众,帅卒不和, 威不能圉,遏之不久,争之不疾,系之不强, 植心不坚,与国诸侯,内心生疑,则敌生虑, 而意羸矣.偏具此物,致从事焉,则国失卒, 百姓易务.今观说好,攻伐之国?若使兴师, 君子庶人,必且数千,徒倍十万,然后足以, 师而动矣.久者数岁,速者数月.是故君上, 不暇听治,士不暇治,官府农夫,不暇稼穑, 妇人不暇,纺绩织纴.是国失卒,百姓易务. 然其车马,之疲毙也,幔幕帷盖,三军之用, 甲兵之备,五分而得,其一则犹,为序疏矣. 然又与其,散亡道路,道路辽远,粮食不继, 食饮不时,厕役以此,饥寒冻馁,疾病而转, 死沟壑中,不可胜计.此其为不,利于人也, 天下害厚,王公大人,乐而行之,此乐贼灭, 天下万民,岂不悖哉!今天下也,好战之国, 齐晋楚越,若使四国,得意天下,此皆十倍, 其国之众,而未能食,其地也是,人不足而, 地有馀也.今其又以,争地之故,而反相贼, 是亏不足,而重有馀.舍本逐末,不得不亡.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本立道生,非为攻伐. 【原文】 今夫师者之相为不利者也,曰:『将不勇,士不分,兵不利,教不习,师不众,率不利和(14),威不圉,害之不久(15),争之不疾,孙之不强(16),植心不坚,与国诸侯疑。与国诸侯疑,则敌生虑而意羸矣。偏具此物,而致从事焉,则是国家失卒(17),而百姓易务也。 今不尝观其说好攻伐之国?若使中兴师,君子,庶人也必且数千,徒倍十万,然后足以师而动矣。久者数岁,速者数月。是上不暇听治,士不暇治其官府,农夫不暇稼穑,妇人不暇纺绩织纴。则是国家失卒,而百姓易务也。然而又与其车马之罢毙也,幔幕帷盖,三军之用,甲兵之备,五分而得其一,则犹为序疏矣。然而又与其散亡道路,道路辽远,粮食不继,傺食饮之时(18),厕役以此饥寒冻馁疾病而转死沟壑中者,不可胜计也。此其为不利于人也,天下之害厚矣,而王公大人乐而行之,则此乐贼灭天下之万民也,岂不悖哉!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若使此四国者得意于天下,此皆十倍其国之众,而未能食其地也,是人不足而地有馀也。今又以争地之故,而反相贼也,然则是亏不足而重有馀也。 【注释】 (14)疑应为『卒不和』。(15)『害』通『曷』。(16)『孙』为『系』字之误。(17)『卒』应为『率』。(18)『之』为『不』字之误。(19)『遝』通『逮』。【译文】 现在率领军队的人相互认为不利的事情,即是:『将领不勇敢,兵士不奋厉,武器不锐利,训练不习战,军队不多,士卒不和,受到威胁而不能抵御,遏止敌人而不能久长,争斗而不能迅疾,转拢来又不强大,树立的决心不坚定,结交的诸侯内心生疑。结交的诸侯内心生疑,那么敌对之心就会产生而共同对敌的意志就减弱了。』假若完全具备了这些不利条件而竭力从事战争,那么国家就会失去法度,百姓也就要改业了。 现在何不试着看看那些喜欢攻伐的国家?假使国中出兵发动战争,君子身分的人(数以百计),普通人士数以千计,负担劳役的人数十万,然后才足以成军而出动。(战争时间)久的数年,快的数月,这使在上位的人无暇听政,官员无暇治理他的官府之事,农夫无暇耕种,妇女无暇纺织,那么国家就会失去法度,而百姓则要改业了。然而如那种兵车战马的损失,帐幕帷盖,三军的用度,兵甲的设备,如果能够收回五分之一,这还只是一个粗略的估计。然而又如那种士卒在道路上散亡,由于道路遥远,粮食不继,饮食不时,厮役们因之辗转死于沟壑中的,又多得不可胜数。像这样不利于人、为害天下之处就够严重了。但王公大人却乐于实行,那么这实即是乐于残害天下的百姓,难道不是荒唐吗?现在天下好战的国家为齐、晋、楚、越,如果让这四国得意于天下,那么,使他们的人口增加十倍,也不能全部耕种土地。这是人口不足而土地有余呀!现在又因争夺土地的缘故而互相残杀,既然这样,那么这就是亏损不足而增加有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