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出自〖群书治要〗卷七〖礼记〗。 富贵的人如果乐于学礼守礼,就能够做到不傲慢、不放纵;贫贱的人如果乐于学礼守礼,就能够做到在任何场合都不迷惑、不怯懦畏惧。 富是有财富,贵是有地位,富贵的人容易傲慢、放纵、骄奢淫逸,所以古人特别制定了让富贵之人遵守的礼。当有钱有势的人接受了礼的教导,就可以避免富不过三代的悲剧发生。 在〖孔子家语〗中记载,鲁哀公有一次问孔子:『我听说有一个人特别健忘,他搬家时居然把自己的妻子忘记了,真是太健忘了。』孔子听后说道:『这还不算最健忘的,最健忘的人,就是把自己都忘记的人。』鲁哀公听后很好奇:『真的吗?还有把自己都忘记的人,请说给我听一听。』孔子就说:『夏桀王就是这样的人。夏桀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是他不懂礼,不行仁政,最后荒淫无度、胡作非为,结果被商汤流放。』 所以一个人有地位、有财富,但是不遵守礼义的教化,最后就会导致自身的败亡。现在社会上出现很多富二代、官二代的问题,这些都是没有礼义的教育所致。如果这些孩子从小能够学习〖弟子规〗,接受伦理道德的教育,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在〖贞观政要·论礼乐〗中记载,礼部尚书王珪,掌管礼的教化。他有一个儿子叫王敬直,娶了唐太宗的女儿南平公主。王珪就说:『在礼上有规定,儿媳要拜见公公、婆婆。但是在近世以来,这种风气逐渐改变了,公主下嫁,这些礼节都被废弃了。陛下圣明,处处都遵循法令规范。我接受公主的拜见之礼,哪里是为了自己的荣耀,其实是为了国家的美名,希望礼义道德的教化在全国都能够普遍地推行。』于是王珪和妻子就在公婆的座位上就坐,让公主亲自拿着手帕,行侍奉父母的洗手进食之礼,礼毕,公主自行退下。 唐太宗听说了这件事,非常赞成,而且规定,从此以后,凡是公主下嫁,都要遵照这条礼仪。即使是公主下嫁到臣子之家,也要行给公婆洗手进食之礼,就是拜舅姑之礼。 所以〖论语〗中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在上位的人都能够按照礼仪的规定来做,人民就没有人敢违背礼,都能培养起恭敬之心。所以,『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 『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贫贱的人学了礼,知道如何进退,在怎样的场合应该做什么事,就不会感到迷惑,也不会感到怯懦畏惧。 〖论语〗中记载,孔子称赞弟子子路说:『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穿着破丝棉做的袍子,和穿着狐皮大衣、貂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惭愧的,只有子路能做到! 为什么子路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他懂礼,而且他有一种内在的修养,他不是靠外在的衣饰来提升自己的自信。他的自信心源自内心,因为他有道德、有学问、懂礼义,所以才能做到『则志不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