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廙【政论】卷1备政2欲其清而薄其禄不得成其清思暗味利奸巧机虚名逸外 题文诗: 夫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故,选托由夷, 又威之以,笃罚欲其,贪之必惩,令必从而, 奸益多巧,弥大何也?知清为清,而不知所, 以清之故,免而无耻.日欲其清,而薄其禄, 薄所以不,得成其清.饥寒切于,肌肤人情, 之所难也.其甚又将,使父不父,子不子兄, 不兄弟不,弟夫不夫,妇不妇矣.贫则仁义, 之事狭而,怨望心笃,从政者捐,私门而委, 身于公朝,荣不足以,光大室族,禄不足以, 代其身耕,骨肉饥寒,离怨于内,朋友离叛, 弃捐于外,亏仁孝损,名誉得守,之不易者, 万无一也.不能原其,所以然又,将佐其室, 族之不和,合门不登.疑其名必,将忘其实, 因而下之,不移之士,虽内苦身,冒谤于外, 捐私门患,毕死力国,然犹未获,见信之衷, 亦不免于,黜放之罪.故守清者,死于沟壑, 而犹有遗,谤于世也.为之至难,其罚至重, 谁能为之?人知守清,之必困于,终也违清, 又惧卒罚,之及其身,故不为昭,昭之行而, 咸思暗味,之利奸巧,机于内而,虚名逸外, 人主贵其,虚名而不,知贱其所,以为名也. 高薪养廉,故三代赋,足代其耕,禄足赡家. 【原文】 夫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故选托于由、夷[11] ,而又威之以笃[12] 罚,欲其贪之必惩,令之必从也。而奸益多,巧弥大,何也?知清之为清,而不知所以清之故,免而无耻也。日欲其清而薄其禄,禄薄所以不得成 其清。夫饥寒切于肌肤,固人情之所难也。其甚,又将使其父不父、子不子、兄不兄、弟不弟、夫不夫、妇不妇矣。贫则仁义之事狭,而怨望之心笃,从政者捐私门[13] 而委身于公朝,荣不足以光室族,禄不足以代其身,骨肉饥寒离怨于内,朋友离叛衰(衰疑弃)捐[14]于外,亏仁孝,损名誉,得守之而不易者,万无一也。不能原其所以然,又将佐其室族之不和,合门之不登[15] 也。疑其名,必将忘其实,因而下之,不移之士,虽苦身于内,冒谤于外,捐私门之患,毕死力于国,然犹未获见信之衷,不免黜放之罪。故守清者死于沟壑,而犹有遗谤于世也。为之至难,其罚至重,谁能为之哉?人知守清之必困于终也,违清,而又惧卒罚之及其身也,故不为昭昭[16] 之行,而咸思暗味之利,奸巧机于内,而虚名逸于外,人主贵其虚名,而不知贱其所以为名也。 【译文】 治理政事,没有比使官吏廉洁清正更好的了。所以,把选拔官吏的事托付给许由、伯夷这样的贤臣,而又用重惩重罚加以威慑,希望实现有贪必惩,有令必从。结果,奸邪之事反而越来越多,淫巧之风越来越盛,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治理政事的人只知道官吏应当清廉所以要求他们清廉,却不知道怎样使他们清廉。所以人们只是求免于惩罚,并没有廉耻之心。君主希望官吏清廉,于是减少他们的俸禄,而俸禄太少(不够维持日常的用度),正是官吏不能清廉的原因。饥饿寒冷加于肌肤,本来就是人性所难耐的事情。更严重的是,会使他们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丈夫不像丈夫,妻子不像妻子。人处于贫困之时,仁义方面的事就考虑得少了,内心的怨恨也会随之加深。从政之人舍弃私家之事,将身心交付给朝廷,但是其荣贵不足以光耀家族,所得俸禄还比不上自已在家耕田劳作所获,对内使得家人处于饥寒交迫、骨肉分离的境地,对外使得朋友们远离、背叛抛弃了自己。朋友们在外离弃背叛从而使自己被遗弃,(像这样) 损亏仁孝,损害名誉,还能够操守清廉而不改变的,一万个人中也找不出一个。 若不能推究其为什么会走上奸巧之路(而只是-味责备惩罚),又将加剧他的家族的不和睦和全家的不丰裕。怀疑其名誉,必将忘却其实绩。照此下去,坚守清廉矢志不移的人,虽然在家族内困苦不堪,在外面遭受怨谤,不顾个人的忧患,为国家舍生忘死,但是还是不能获得被信任的善报,不能避免被废黜放逐的罪责, 所以操守清廉的人即便因冻饿死在沟壑之中,身后还往往有诽谤流传于世。做廉吏如此之难,受的处罚又如此地重,谁还能再尽力而为呢!人们知道守住清廉必定穷困终生,违背清廉又惧怕最终惩罚及于自身,所以不公开地行事,而都在暗地里追逐个人的利益,奸邪淫巧藏于内心,而虛浮美名传扬在外,做君主的看重的是他的虛名,而不知道鄙视他求取名声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