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无数事实证明,任何学科发展的前提都是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原动力。一般来说,社会对学科直接需求的是其应用研究及其成果,也就是说应用研究是学科发展的直接动力。应用研究的发展拉动与社会需求不直接相关的本体研究(基础研究)发展,而本体研究的发展又给予应用研究强大的支撑。
中国语言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中国学术史的几个高峰,如汉代的汉学、清代的乾嘉学派等无不直接建立在中国语言学的基础之上,甚至以中国语言学为其主体。上世纪初的白话文运动及其引起的汉语语法研究、1930年代和1940年代文法革新运动、1950年代群众性学习汉语语法的热潮和汉语新语法体系的建立、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文字改革与大规模的语言调查等,使本学科屡成热门。改革开放以来,本学科在坚实的基础上,继续往前推进。
但是,一段时期以来,本学科的发展状况似乎不太令人乐观,主要是其学科地位和影响力不令人乐观。关于本学科的学科地位和影响力,虽然由于缺乏专门的调查研究材料而难以作出直接的评价,但通过本学科类专业学术期刊的地位和影响力现状分析也能发现一些问题:1.从与其他学科门类对应学科类期刊对比来看,此类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低。据“清华光盘版”2008年版数据,其平均影响因子大大低于其他门类学科对应学科类期刊。2.从与语言学内部其他学科方向类期刊对比来看,在高层次期刊中,此类刊物的绝对数量和比重明显下降。据CSSCI语言类来源期刊数据,2000年版语言类来源期刊共16种,其中此类刊物10种,占63%,其绝对数和比重都占有明显优势;而2010年版共22种,其中此类刊物9种,占41%,也就是说,10年间,在来源期刊总数增加近40%的情况下,此类刊物数量反倒减少,比重更是大幅下降了35%,从明显优势变为明显劣势。3.在语言类期刊中,此类期刊的平均排位明显下降。据CSSCI数据,2000年版此类期刊(前9位)的平均位次为7.9位,2010年版为13.9位,10年间下降了6个位次,降幅高达76%。4.刊发论文转载率低。刊物界公认本学科,尤其是汉语本体研究的论文转载很难,对于社科综合类刊物来说,此类论文已成为其办刊的“票房毒药”。5.刊物刊发此类稿件的积极性低。考虑到转载效益,社科综合类刊物大都不愿刊发此类稿件,很多刊物甚至明示不用此类稿件,将本学科作为固定栏目的更是罕见。由于此类稿件难以发表,以至出现在读语言学博士生为达到答辩条件被迫撰写发表历史学、民族学等专业论文的怪事。6.刊物发文量低。本学科类刊物通常页码少,发文少。网上有人统计:《文艺争鸣》一年的载文量接近《世界汉语教学》十年载文量的总和;全部文学类CSSCI来源期刊一年的载文量等于全部汉语言类同类期刊80―100年的载文量。
以上问题说明,目前此类期刊的地位和影响力明显下滑。考虑到学科与相应刊物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特征,这也应该反映了本学科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样出现了下降,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本学科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相对的停滞阶段。对此,一方面我们不必惊慌,作为一个传统的、成熟的学科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暂时处于一个发展的平台期,亦属正常;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正视这个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寻找本学科发展的动力,推动其尽快重拾升势。
造成本学科上升乏力的原因肯定不少,但关键恐怕是本学科整体上与社会有些脱节、有些距离。这也不奇怪,这是由其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决定的。至于本学科的发展动力,应该从解决上述问题入手寻求。按这种思路,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本学科的应用研究部分,即中国应用语言学上。
无数事实证明,任何学科发展的前提都是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原动力。一般来说,社会对学科直接需求的是其应用研究及其成果,也就是说应用研究是学科发展的直接动力。应用研究的发展拉动与社会需求不直接相关的本体研究(基础研究)发展,而本体研究的发展又给予应用研究强大的支撑。这样,应用研究和本体研究都得到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使整个学科得到发展。
在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上,应用研究屡屡扮演了整个学科发动机的角色,例如,汉代学习、掌握儒家经典的社会需求,促进了经典注释兴盛,经典注释的兴盛,又推动了汉语词汇学、汉字学、汉语方言学、汉语词源学全面发展,形成了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个高峰;上世纪初,由于白话文运动的强大需求,首先推动了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语文课程建设研究(如1923年公布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语文教学法研究(如1924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教学法》),这些应用研究又推动了长达近半个世纪持续不断的汉语语法研究,最终建立起系统的、较为完善的、有较新理论框架支撑的汉语语法体系,使本学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就在本学科目前整体处于发展停滞的这个阶段,中国应用语言学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成为本学科中的亮点。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应用语言学诸领域,如汉语文字信息处理、社会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语用学等都取得了迅速发展,成果斐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本学科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推动。例如,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郝平最近就对汉语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的成就作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些成就大大促进了我国的信息化进程。有的技术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王选教授主持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电子出版系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了划时代的巨大变革。
从办刊者角度来审视,中国应用语言学类期刊近年来表现同样良好,其地位和影响力处于上升期。以CSSCI语言类来源期刊为例,在中国语言学本体(包括以本体为主)研究类期刊无论数量和平均排位都出现明显下滑之时,应用(包括以应用为主)研究类刊物却一直保持着上升。CSSCI来源期刊2000年版有4种此类期刊(本体类6种),到2010年版增加为5种(本体类4种),首次超过本体研究类期刊的数量,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反映了中国应用语言学在中国语言学中从配角到分庭抗礼的转折。其中,对外汉语教学类期刊独占3席,在中国应用语言学类刊物中占有绝对优势,反映了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和社会对这个学科强劲的需求。
其实,在上世纪末,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江蓝生就都指出,新世纪汉语应用研究,特别是汉语文字信息处理的研究将对汉语学科的发展起重要意义。而已故著名语言学家林焘先生在本世纪初曾预言:应用语言学将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动力,其中计算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将可能是中国语言学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
从上可见,一方面,中国应用语言学有条件、有能力作为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中国应用语言学已经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应用语言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内容丰富,领域众多,根据于根元的说法,应用语言学有三大支柱,至少22个分支。比较之下,我们更应该关注中国应用语言学当中与国家社会经济紧密相关、能解决重大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那些领域,即重大的语言国情问题。历史证明,一个学科,尤其是应用学科,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得越紧密,解决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越强,就越有动力,越有活力,发展也就越快。由此,我们可以预测,只要社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将会出现中国应用语言学长期领跑中国语言学的大趋势,中国应用语言学将迎来大发展,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作者:罗骥 系云南省语言学会常务副会长,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