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
水墨李渔。 吴山明作
巧设机关
壁画上的鹦鹉能飞起来
据说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天,有一帮文坛哥们到他家里闲聊,最后在客厅里坐下来,一边喝茶一边鉴赏墙上的壁画。这是一幅出自当时南京城里丹青名手的巨幅花鸟,艺术上虽说不上有多少出色之处,但是,在他们仰观的过程中,令人惊诧的事情发生了──只见画上的那只鹦鹉突然飞动起来,翅膀扑楞楞地扇动,甚至还货真价实地叫了几声,音色清越响亮,然后又栖在壁画原来的位置上一动不动了。
客人中有几位新相识,早已惊得目瞪口呆,而那些熟悉他的朋友虽然大开眼界,但大多还是能够做到安之若素。因为对他们而言,不用说也知道,这自然又是这位“家不惊人死不休”的李某人的杰作。
具体的做法听起来可能有些复杂,但实际操作并不太难――“先于所画松枝之上,穴一小小壁孔,后以架鹦鹉者插入其中,务使极固,往来跳跃,不致动摇。松为着色之松,鸟亦有色之鸟,互相映发,有如一笔写成。”
当客人们“无不色飞神变,而称巧夺天工”时,可以想象李渔站在一旁容光焕发、拈须微笑的样子。那时候他心里的得意劲儿,比之前不久京师龚芝麓尚书来函盛赞他的剧本新作,恐怕还要有过之而不及吧!
1673年的残冬,南京城里雪深及膝,李渔到北京山西等地大捞了一把之后,精疲力竭回到家,甚至来不及掸去肩头的霜雪,就迫不及待地躺进书房内那只奇特的暖椅,长长舒出一口气,旅途的倦意顿时一扫而尽。
说起来,这把“前后置门、两傍镶板”,形状古里古怪的椅子也是他一生中那些巧夺天工的发明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其中最出色的――至少他自己这么认为。
光从外观上看,这玩意颇有些像是今天的豪华老板椅,但内在功能上的差异何止天壤之别。光凭它那神奇的节能效果,就值得好好学习。根据《闲情偶寄》里的原始记录,这把椅子每天只需消耗很少一点木炭,就能让人一整天都享受如坐春风的感觉。还是来听听他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此椅之妙。全在安抽替(屉)于脚栅之下……抽替以板为之,底嵌薄砖,四周镶铜。置炭其中,上以灰覆,则火气不烈,而满座皆温。自朝至暮,止用小炭四块。”“只此一物,御尽奇寒”。
当然,此椅之妙应该远不止于此,从形式和结构上来分析,可以说它充分体现了现代家具一物多用的风格与特征,这在十七世纪的中国工艺史上无疑具有先锋意义。比如你累了时可以当床睡觉,肚子饿时又可以当餐桌,置炭的抽屉里放一香饼,就是现成的香炉。在桌面上凿孔放砚台,可免因天冷墨汁结冰、动笔写作时必须时时呵冻之苦。而衣服受潮时又可作熏笼用。更有意思的是,如果有需要,据说它还能顶替轿子的作用:“游山访友,何须另觅肩舆?只须加以杠柱,覆以衣顶,则冲寒冒雨,体有余温。”李渔甚至说,有了这宝贝,古人说的王子猷雪夜访戴的私人游艇大可当废品卖了,孟浩然踏雪寻诗的那匹毛驴也可宰掉下酒了。话虽然有点夸张,东西确实是好东西,加上造价低廉,如果能够批量生产投放市场,所获得的收益,想必要比他为赚钱而编的那些杂书强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