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医药报 最近读了一些同道的文章,发现同道中有很多人对于能够“顿挫病势”颇为自豪,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将眼光停留在疾病医学范畴内所导致的错误认识。如疾病是正邪交争,是在给身体内的“不正之风”找出路,在身体自发掀起一场自洁运动的时候,医生是应该帮助、顺应?还是压制?这是原则上的大是大非问题,不容小觑。
先来看两则实例:
一男性患者,患银屑病近20年,在追溯自己的起病经历时谈到,16岁时的夏季,鼻衄次数和量都特别多,当时只是想把流鼻血止住就好了,一个乡村医生给他开了一个方子,吃了一剂,鼻衄就止住了,疗效之神奇让他在20年后还记忆犹新,但是后来就得了银屑病,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他自己也不太明白。
一女性患者,银屑病病史10年,是笔者为数不多的、舌象上有血热指征的患者,治疗按常法开腠解郁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针对血热的治疗笔者并不满意,一直在想如何给她的血热找“出路”呢?
也是夏天,一次门诊,患者问:“月经刚完5天又来,血量很多,要紧吗?”笔者回答:“只要精神不错,不太难受,就不怕。”患者平素月经来时下腹痛、怕冷,治疗后月经来已无不适(可以认为是道路畅通了)。这次月经刚完又来,笔者认为是体内的邪气被自发疏导的表现,只要身体可以吃得消,医者完全可以静观待变(或者叫坐享其成)。
这次非常规的月经一直来了18天!量很大,但患者精神一直不错。期间,笔者为之制订的方案为疏导郁热、养护脾胃、不涉下焦、听其自治。这次大量出血后,血热征象明显减轻,银屑病治疗更为顺利。
同样是夏天(从夏季脉当洪可知,夏天气血旺盛是正常的。如果这个旺盛失于常度,自发地寻找排邪之路,在医学上是应该被鼓励的。夏季是一个开放的季节,“使气得泄”应该是夏季养生的主旋律,这个过程中身体内自发的疏泄不仅不应该压制而且应该鼓励,可行的鼓励手段是《内经》中讲的“无厌于日……若所爱在外”),同样是大量出血,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前者没有经过以止血为目标“顿挫病势”的治疗,如果后者应用了止血的治疗,是不是结局会大不相同呢?
很多的症状,如前文讲的自发出血一样,其实质都是身体自发寻找的出路。医生要做的是,认识症状对医学的引领作用,顺着身体自发寻找的、最佳的出路去治疗、去疏导、而不是去压制、堵路。
至今为止,医学对于人体的奥秘知之甚少,千万不可在人体——这个大自然的杰作面前,狂妄地说“医道已了”。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学习自然的规律,顺应自然的需求,让自发的排邪过程容易让患者接受,这是健康医学的大原则和大方向,是不容置疑的。
一次和同道及患者的交流中,谈到人体自发的“出邪之路”有哪些,大家的认识已经很到位。讨论中谈到的有:汗、二便、吐;鼻血、月经;发热、发炎;皮肤病……总之,所有的正邪交争引起的症状,都有“给邪出路”的意义在里头,不可以盲目地压制。
病势比较急,多是正邪交争的阳性阶段,这个时候顺应或者旁观都是可以的(前提是患者精神尚可),多可不药自愈,千万不可“顿挫病势”。病势是正邪交争,是排邪反应,你去“顿挫病势”,说白了就是打击人体的正气,让其无力交争。
当然,如果“顿挫病势”指的是象大禹治水那样让“给邪出路”的过程更顺畅,而达到“病势”缓解,这是应该鼓励的,可是不能用“顿挫病势”这个名词,有误导之嫌。
而且“出邪之路”中,发热是最值得关注的。“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无寒者发于阴”,发热对于阴阳的分别意义重大。如果把发热当作一个症状,你会误以为快速地退热是正确的;而如果把发热理解为,人体在为自身的健康“给邪出路”的时候,你也许会认为,让发热来得更顺畅些才是对人体更为有利的。“发热为百病之源,误治是万病之本”,笔者经常和患者交流这句话,已经懂得人体医学、健康医学道理的患者,多会会心一笑,同时引以为鉴。
农夫山泉的广告语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作为一个中医,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我只是大自然的模仿者、学习者。
“中医的本质是自然医学”,是顺应自然,是让自然的表现更自然、更顺畅,而不是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