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67|回復: 0

[中医理论] 路志正:益气升阳除脾湿 升清降浊止眩晕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8-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病案】

    牛某,男,43岁,2014年10月28日初诊。主诉头晕沉近1年,脑鸣,中午12时左右甚,睡眠不实,多梦,凌晨2~3时醒后不能再睡,眠不解乏,胸中有气不足感,双手臂外侧及双足内侧胀痛,腰部不适,目干涩昏花,周身乏力,喜卧,情绪低落,多思虑,左胁痛,少腹肠鸣,大便溏,1日3~4次,量不多,小便清长,面色略白少华,舌胖大,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滑稍数。

    辨证:中气不足,肝郁脾虚。

    治法:益气养血,疏肝健脾。

    方药:五爪龙30克,西洋参(先煎)10克,炒芥穗12克,炒蒺藜12克,天麻12克,炒苍术15克,炒白术12克,炒山药12克,茯苓20克,泽泻12克,炒三仙(各)12克,当归12克,川芎9克,白芍12克,炒薏苡仁30克,夜交藤15克,炙甘草6克,生龙牡(先煎)各30克,生姜1片、大枣2枚为引。14剂水煎服,日1剂。

    茶饮方:太子参12克,绿萼梅10克,小麦20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15克,生龙牡(先煎)各30克,佛手4克,甘草1.5 克。7剂,开水冲服,1日2次。

    二诊:患者述服药后,头晕脑鸣中午11~12时尤甚,头重如裹,以头顶前额为主,四肢不适,腰部发木,黄昏始则头胀,目睛有泪,但仍干涩,入睡难,困倦稍微能寐,早醒,晨起腹痛肠鸣,晚餐后腹隐痛,周身乏力,左小指麻木,右肩疼痛,牙龈肿痛,午后足心热,纳可,大便2日1次,初成形,后溏软,神情焦虑,目光乏神,舌体胖大,质暗红,舌苔薄白水滑,脉虚弦滑。

    辨证:中气不足,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治法:益气升阳,健脾燥湿,温化痰饮,升清降浊。

    方药:益气聪明汤合四苓散意加减。西洋参(先煎)10克,五爪龙30克,蔓荆子12克,升麻12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僵蚕12克,炒蒺藜12克,炒苍术15克,炒白术12克,黄连8克,厚朴12克,茯苓20克,草豆蔻(后下)8克,醋元胡10克,补骨脂12克,炙甘草6克,生姜1片为引。14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晨起头晕、脑鸣减轻,头顶前额头重如裹亦减,诸证皆有好转,目光已有神,舌体略胖大,质暗红,舌苔薄白,脉虚弦滑。效不更方,守方再进14剂,后随访诸症痊愈。

    【按】: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及汗出,甚则昏倒。《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口问》有“上气不足”之说;《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主于痰,更有“无痰不作眩” 之论,提出宜“治痰为先”。《景岳全书•眩晕》指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无虚不能作眩”之理。

    本例眩晕为中气不足、痰浊中阻所致。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痰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因其兼证较多,治疗颇为棘手。路志正先生先施以益气养血,疏肝健脾之品治疗乏效;二诊时据其脉证,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辨治思路,辨为中气不足,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以益气升阳,健脾燥湿,温化痰饮,升清降浊为法治疗,俾中气充足,气血旺盛,脾气健运,痰饮得化,清升浊降,则眩晕诸症自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