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音是学习古汉字的时候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才能有效地学好上古音,以辅助学习古汉字?
先秦音,关键是在于理解音类。先秦拟音里,声母、介音、元音、韵尾,都大致类似于一些关于音韵类别定位的符号。其中,谐声的条件是:声母同类、元音相同、韵尾相同或接近相同(比如t/d可以谐声)。
而现在的先秦拟音的现状是:声母类别大致定位还算清晰,有部分声旁的声母类别还在商榷。元音分类有比较麤的分类(因为是依据先秦押韵得到的,押韵有通押,所以分类很麤),作为讨论依据还是不太够用。各种声韵上的演变规律及原理还在探索商榷中。
就是说,对于不太了解音韵学的文字学分析者来说,如果是想理解谐声的话,声母方面的类别可以大致引用一些主流的研究成果(推荐李方桂、余乃永、郑张尚芳等学者的书籍)。但引用时,仍须留意有不少声旁的声母类别尚在商榷中,比如k/kw两类的界限、r类(后来中古的l)的来源(涉及kw类、p类两类来源)、中古章组的来源(涉及t类、k类两类来源)等等,就仍然是音韵学里的未解疑难。但在元音方面的类别,暂时无明确共识,不建议直接引用。若引用,则大致要明白那是很麤的分类,不适宜用来直接当作先秦音。另一方面,先秦拟音,其实是在探索词族,同词根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声母同类并且元音相同」。好的拟音,既要符合音理,又要能解释词族关联。
即是说,题主想要畧过大量的音韵学学习而达到能借助古音辅助讨论字形的效果,那基本是不太可能的。据我观察,现在文字学的讨论里在借助音韵作为辅助时,往往会出现很多误判(比如,可能在声母不同类或元音不同的基础上,就误用「通转」来分析词族关联)。这就是因为元音分类较麤、演变规律和音理尚在探索等因素使然了。更何况,进行音韵分析时,需要的是长期对音理感悟的积累作为基础,这种积累需要在平时对中古音、汉语音韵史的分析理解中慢慢学习的。
在没有这些音理积累的基础上,去引用一个书上查到的先秦拟音,那其实是在引用一个自己理解不了的说法,是无助于讨论问题本身的。即,如果学不懂中古音、汉语音韵史,那么也很难学懂先秦音。但如果为了学先秦音而投进足够多的时间去学习中古音、汉语音韵史以作为基础,那么学习成本又太高。
建议是:如果无法投进大量的时间从头学习音韵学,那么最好的方案就是与音韵学分析者合作,平时一起讨论,互相请教与借鉴观点。那些关于声旁是甚么、词根怎样对应的疑难,就让音韵学的分析者去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