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古籍大普查,保护情况喜忧参半 古籍家底何时清
20160819_018
图①:在中江县图书馆,志愿者在向专家请教古籍版本等问题。 图②:基层保存条件恶劣,不少古籍出现破损。 图③:某县送到西部修复中心的清代画册已经严重虫蛀。 记者 张 贺摄 中国曾被誉为『书之国度』,书籍不但出现得早,而且保存得多。但如果有人问『我国现存多少古籍』,即便最权威的专家也只能给出一个笼统的回答——约26万种、5000万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一直未能完成全国范围的古籍普查。家底不清已成制约古籍保护和利用的一大障碍。 这一局面随着一群青年志愿者的加入即将改变,我国古籍普查的速度大大加快,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完成。 志愿者加入古籍普查队伍 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尧守兰今年暑假是在绵竹县图书馆度过的。每天她和其他3位同学在图书馆的古籍书库里工作8个多小时,整理古籍、分门别类、登记著录、拍照上传,每周只休息一天。仅仅工作了3周,4名同学就完成了11078册古籍的普查登记任务,并在藏书中发现了明代汲古阁刻本〖焦氏易林〗等有价值的古籍。 今年全国像尧守兰一样从事古籍普查的大学生志愿者有200多人,主要来自高校文史专业,在接受了几天的专业培训后,奔赴四川、山西、安徽、广东四地基层古籍存藏单位,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古籍整理、著录登记等志愿服务。 2015年,由中华古籍保护协会发起的『中华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组织高校文史专业的大学生参加古籍普查。2015年暑假,首批76名志愿者帮助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博物院、定州市博物馆等单位完成了古籍普查。 尧守兰是在班级微信群里得知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招募古籍普查志愿者的,她说:『作为学习古代文学专业的学生,平常几乎没机会亲眼看看古籍,更不要说亲手翻翻了。参加了古籍普查,就能实现和古籍的亲密接触,特别高兴。在专业上,通过鉴定版本、纸张、版式等,收获也很大,我觉得这个暑假过得挺值。』 对古籍存藏单位而言,这批不要工资的志愿者认真敬业,极大弥补了公藏单位人力不足的弱点,大大加快了古籍普查的速度。绵竹县图书馆副馆长王伟说:『我们馆没做过系统的古籍整理,估计有1万多册,但馆里没有一个古籍专业人员,就算想做整理登记也做不了。这4位大学生志愿者来了,一下子帮我们完成了普查登记,帮了大忙。』 中华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说,『中华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开展的,从目前的效果看,超出了预期。『每次一发布招募信息,几天时间就报满了,文史专业的大学生们热情很高。』 早在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印发,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正式开始。但近10年过去了,古籍普查仍未完成。基层存藏单位缺少古籍专业人员是造成普查工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与绵竹县相邻的绵阳市安州区图书馆存有2.9万余册古籍,2013年评为四川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但囿于人员经费不足,一直未能完成普查登记工作,今年有6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馆里帮助普查。馆长史荣说:『我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古籍破损严重,但我们无力修复,眼睁睁看着书烂下去,我们也很心痛。』安州区图书馆有7个编制,但随着人员陆续退休,目前只有2人在岗。『不要说专业古籍人员,就是图书馆专业的毕业生都不愿意来县图书馆工作。』史荣说,『基层没人,古籍就没办法得到有效保护。』 基层图书馆古籍保存状况堪忧 在中江县图书馆3楼,四大排樟木书柜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提醒着人们这里是古籍的保管场所。馆长邓丹说,这些樟木书柜是2008年耗资13万元购买的,『以前古籍就放在一楼,四川天气高温潮湿,很多书都发霉、被虫蛀了。所以县里专门拨款买了防虫的樟木书柜,把书搬到3楼。但即使这样,我们馆15930册古籍,90%仍存在破损情况。』 中江县副县长梅彩玲说,县财政比较紧张,每年拨给县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只有5万元,没有用于古籍保护的专项经费。目前县图书馆只有2名古籍修复人员,修复速度远远赶不上毁坏的速度。 『这种情况在县级图书馆是非常普遍的。中江县的情况算是好的,其他县级馆更差。』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李国庆是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专家组成员,他说:『县级馆基本都做不到恒温恒湿,又缺少灭虫除尘的专业设备,又没有专业的修复人员,古籍普遍出现发霉、虫蛀、酸化、絮化、粘连等现象。』李国庆介绍说,在南方的古籍保护中,首要是杀虫。『古籍在修复前必须进行冷冻杀灭虫卵,否则即使暂时修复了,环境没改善,过不多久还会被虫蛀,白费力气。』 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是一家民营古籍修复专业企业,近年来为数十家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大专院校等公藏单位和私人藏书家修复古籍6000多册,碑帖拓片400多幅。中心主任彭德泉说,有的县级馆古籍就打包放在地上,既没有整理上架,也没有保护,破损情况触目惊心。在某县图书馆的书库里,他发现了一个大筐,里面装着像废纸一样的破损古籍和碑帖,心痛之余,彭德泉把其中一些带回了修复中心,『先不谈给多少钱,我先帮他们修起来。』在修复中心,记者看到一些等待修复的画册和古书已经遍布虫蛀的小孔,用手轻轻一碰,就会有书屑掉落。 与县级图书馆简陋的条件相比,省市级图书馆的情况就好很多。广汉市图书馆有1.4万余册古籍,在县财政的支持下,已经修复了2000多册。尽管如此,副馆长董晓玲说,修复速度还是不够快,一册古籍修复起来短则几周,长则数月,耗时费钱。在南充市图书馆,记者看到古籍保存在专业密集架里,周围摆放着中药防虫包,书库内还安装了空调和除湿机,尽管古籍也存在虫蛀破损等情况,但要比县级馆好得多。 安州区图书馆馆长史荣说,现在馆内古籍还是放在铁质书架上,也想改成樟木书柜,但测算了一下,40个书柜约需200万元,而市里每年给安州区图书馆的古籍保护经费是3万元。 古籍普查、修复人才严重匮乏 公藏单位古籍人才匮乏是导致古籍保护现状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四川是古籍大省,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古籍藏量约为200万册。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2007年成立,当时定的编制是10人,包括3名修复人员和7名古籍普查人员。尽管年年都有新人加入,但目前修复人员只有4名,古籍普查工作人员10名。如此薄弱的人力要完成四川省图书馆约65万册古籍的普查登记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重庆图书馆副馆长王宁远近几年都会去北京、上海等高等院校集中的地区招人,但屡屡受挫,古文献专业的毕业生宁可留在东部大城市拿低薪也不愿到西部工作。『每次招聘时,毕业生都会问「是招研究人员吗?我希望做研究,不想做古籍整理。」』王宁远说,古籍整理工作的特点是周期长、出成果慢,待遇也不高,对古文献专业的毕业生吸引力不强。 重庆市图书馆馆长任竞介绍说,2007年之前,重庆全市的专业古籍工作者不足10人。2011年,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在全市所做的调查发现,各区县图书馆95%以上没有固定的专业古籍从业人员,大部分以兼职或临时管理为主,不掌握古籍基本知识,要求他们进行正确的古籍著录登记,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尽管如此,重庆市竟然在2013年底完成了全市33家古籍收藏单位的10196条古籍数据核查工作,并在2014年6月正式出版〖重庆市33家古籍收藏单位普查登记目录〗。至此,重庆成为全国第一批完成出版〖古籍登记目录〗的省份。 任竞说,根据调研情况,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按照地区、藏量划片分区,由中心派出专业人员亲自负责,到各收藏单位亲自登记著录古籍信息。专业人员出手,速度和质量就有了保证。不过,重庆地理环境复杂,所辖40个区县不少地区还交通不便……凭着对事业的责任心,重庆古籍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翻山越岭,提前完成了任务。 通过普查,重庆市终于摸清了古籍家底。原本预估重庆市古籍藏量在10万种、100万册左右,但普查表明,全市共有古籍收藏单位43家,共有古籍4万余部、50余万册。 刘惠平说,希望通过古籍普查不仅仅摸清家底,还要培养人才、推广古籍、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 在中江县开展古籍普查的志愿者、四川大学研究生兰淑坤说,古籍普查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是激发了她将来从事古籍事业的愿望。(记者张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