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37|回復: 0

[医药临床] 毛德西·谈读书与临证(下)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7-2-18 17: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关于临证】

读书的目的是临证,是为病人解决痛苦。因此,读书的同时一定要多临证,不断提高疗效。中医的优势在疗效,疗效才是硬道理。关于如何临证和提高疗效,毛德西提出了『六个必须』。

必须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临床

扁鹊说:『医之所病,病道少。』这里所说的『道』,包括医理之道和医术之道。我们应认识到,中医基本理论是科学的、有用的,是有强大生命力的。它是经过数千年的临床锤炼所产生的,是直接为诊疗和养生服务的。毛德西提到,当前有一些资历不深的医生,学了中医却不信中医理论,往往用西医的观点来指导临床。如治疗冠心病,只知道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前列腺炎,只知道用清热利湿方药;治疗糖尿病,只知道选择具有降糖的方药,这都是落入了主流医学的窠臼,或者说只治其标,罔乎其本。

毛德西指出,中医从业者必须扎扎实实地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用阴阳五行、辨证论治、天人合一、脏腑经络、四气五味、五志七情、标本独并、治未病等思维方法来指导临床。这种思维模式体现整体观,是科学的。凡是否定中医的人,都是先否定中医理论,实际是『废医存药』。如果学中医而忘了中医基本理论,只用西医理论来解释中药、方剂、治未病等,那则是南辕北辙,无的放矢。

必须坚持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的核心是『辨证』。证候不明确,就谈不上辨证论治。上世纪八十年代,毛德西参与了原卫生部『中医证候』相关课题的研究,并参与〖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和〖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的编写与统定稿工作,与许多前辈一起商讨证候规范问题。当时对证候概念的定义为: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具体阶段的本质反映,亦即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它由若干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可以揭示疾病本质的症状所组成;每一个证候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一定的层次结构,它是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的病理概括;在疾病的进退过程中,证候是动态变化的,证候变化首先是主症变化,辨证必须从主症入手。例如,咳嗽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它既是肺系病变,又与脾胃、肝胆以及肾等脏器有密切关联。它可以表现为肺经风热、肺经风寒,又可以表现为肝火犯肺(木火刑金)、脾湿痰阻和肾水上犯等。这些证候名称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及病势等。又如泄泻(肠炎),一开始伴有表证者为葛根黄芩黄连汤证,表热罢是黄芩汤证,热证俱退后脾虚失运是参苓白术散证,再后伤及脾阳者是理中汤或附子理中汤证,肾阳虚者是四神丸证。再如『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句名言,『风』是病因,『掉眩』是症状,『肝』是病位。但临床上决不可单用肝阳上亢四字概括,还有痰热上扰(胆胃湿热)、中气虚馁(脾胃气虚)、肾阴亏虚、瘀血阻络等。更何况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瘀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之说。

这种包括病位、病性、病因、病势等证候名称的表述,具有继承性、实用性、准确性等特点。例如高血压病,有收缩压高者,有舒张压高者,有两者均高者。西医对高血压病有一套治疗方案,但对收缩压高者效果较好,而对舒张压高者效果不明显。有的病人来看中医,一开口就说其『低压』高,听说中医有好办法,而来求治。毛德西指出,没有什么药物可以治收缩压高或舒张压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还是辨证论治。从中医角度上讲,收缩压高表现为心肝火旺,或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者较多;舒张压高则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肺脾肾三脏均与水液代谢有关,『肺气不利,水泛高原;脾气不运,水留中脘;肾气不化,水乱二便』。水湿留于下焦,即腰以下的地方,患者多伴下肢郁胀,甚觉下肢如灌铅般沉重。对此不能用治疗收缩压高的那些方药,如天麻钩藤饮、镇肝息风汤、六味地黄丸等,而要用三仁汤、五苓散、五皮饮、大橘皮汤等。这类方药有肃肺、健脾、化气、利水的作用。当然也要加一些活血化瘀的药,以利于水湿的消散。经方中比较对证的是当归芍药散,其中有健脾渗湿之白术、茯苓,导水湿下行之泽泻,以及活血化瘀之当归、芍药、川芎,药虽六味,但功效突出,是临床常用的方剂。

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

中医学的优势是什么?是治疗慢性病、疑难病和养生保健『治未病』。治疗手段是药物、针灸、推拿、外治等。不论是治疗慢性病,或是治疗疑难病,都可以从〖伤寒杂病论〗中找答案。这就是把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八纲辨证以及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结合起来。这些辨证论治的特点是病位准确、病性明确。但是必须注意,证候是动态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对于证候的定性与定位等问题,毛德西非常注意症状与脉舌之间的关系。症状以主诉为主;对于脉象与舌象,则更重视舌象。例如,两个慢性胃炎患者,均脉象细弦,一个舌质红赤,舌苔少而干;一个舌苔白腻而厚。其证候性质就绝对不同,前者是胃阴虚亏,后者为湿热中阻。

对于慢性病,毛德西主张轻灵取胜,一般不大补大攻,大辛大温,大寒大凉。这不仅表现在遣药用方上,也表现在药物用量上。对于疑难病,毛德西则主张分层次治疗,或者说是抽丝剥茧、逐个问题去解决。必须用〖素问·至真要大论〗和〖灵枢·病本篇〗等理论去指导。〖内经〗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又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更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间者并行,甚者独行』以及『先大小便不利者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也』的描述。清代吴鞠通说:『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他又说:『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我们应深刻领悟其内涵与本质。医生的责任是『疏其气血』,而治疗目的是『致和平』。不论机体的健康,或心理健康,都应该是『和平』状态。临床所用的方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外敷、手术等,其目的就是『纠偏』,使其太过与不及达到『和平』状态,唯此而已。

必须兼收并蓄,不做『跟风派』

有人认为,熟练背诵500首方药就可以应对复杂疾病。毛德西指出,这种说法不现实。临证之时,疾病形式多样,千变万化,使人捉摸不定。因此,除坚持辨证论治、牢记经方时方外,必须尽量多地学习他人经验,记录大量不分流派的经验方,以应不时之需。当前,『跟风派』很多。有人见他医善用大剂量姜附,自己也用大剂量姜附;别人常用清热解毒药治疗流感,自己也用清热解毒药治之。还有人套用社会上流传的方子,将其置于玻璃板下,对号入座开处方。这些现象随处可见。毛德西指出,这种做法万不可取,其效果也不会好。

必须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毛德西认为,中医学不被主流医学所理解,或者说主流医学看不起中医学,有诸多复杂的原因,这些都不是我们能左右的。只有强化内功,加强交流,取长补短,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与主流医学共同发展与提高。中医队伍要善于交流沟通和互相学习,近年来虽然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不少,各种层面的会议年年有,但实际效果要打一个大问号。毛德西认为,这并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缺乏真正有学问的专家来抓这个问题。学术会议应该有专题,有新内容,有名家讲座。离开名家,离开专题,就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必须与时俱进,汲取新知

一是坚持『拿来主义』。尽量多地汲取现代科技成果,熟悉新的诊断方法,熟悉新的病种,将这些新知拿来为我所用,即『西为中用』。

二是坚持『跟名师』。尽量多地汲取名医大家的临床经验。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要向叶天士学习,『闻人善治某证,即往师之。凡更十七师,天资颖悟,故能淹有众长』。

三是重视他人经验。尽量多地汲取民间验方和他人的实际经验,包括病人带来的单验方。毛德西至今仍在不断记录、学习、背诵、运用他人的经验方,如治疗咳嗽的宣肺止咳汤、健脾消食的鸡矢藤、治疗乳腺炎的青皮粉、治疗泌尿系感染的桉树叶等。这些经验方在关键时刻,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前是中医药发展的最好时期,中医学应当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从不同层次挖掘、整理诊疗经验。先以疗效定是非,不以门户为屏障。必须坚持边读书、边临证,学用结合,抓住要害,凸显特色,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共同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创新、提高。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