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10|回復: 0

[中医理论] 治病求本之四层次

[複製鏈接]
陈谦峰 發表於 2017-1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治病求本,是指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是辨证论治的一个基本原则。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一般治疗方法,都是『治病必求于本』的具体体现。治病求本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精髓,为中医论治疾病的总原则。

治病求本是辨证论治的准绳

中医学认为,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对立统一协调的结果,疾病的发生则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偏盛或偏衰所导致,如果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人体的生命活动也就停止了。〖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由于阴阳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疗的总目的就是调节阴阳,以平为期,使偏盛偏衰的阴阳达到动态的平衡。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治病必求于本』。中医学十分重视治病必须探求疾病的本质,因而治病求本是中医论治疾病的准绳。

何为本

在辨证施治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标本,这对临证时能正确处理现象和本质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标本不明,治疗就无主次。〖素问·标本病传沦〗指出:『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所谓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用来说明疾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因为本,症状为标;内脏病为本,体表皮为标;久病为本,新病为标等等。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此之谓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

如何求本

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邪正交争的复杂过程,证候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是极为复杂的。同时,病情有轻重缓急的区别,不同的时间、地点和个体之差异对疾病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只有善于从众多现象中,抓住疾病的本质,分清矛盾的主次,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医学启源〗指出,『凡治病,必求其所在』『则知其本,而不致差误也』。

治病求本,是中医学各种辨证方法的共同目标。它正确揭示了人体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并从整体观念出发,论述了『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性及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灵活性。此外,还按证候的不同表现,提出了正、反、逆、从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一系列治疗法则,这些方法虽各有不同,但总的目的不外扶衰抑邪,使机体恢复动态平衡。

治病求本的具体内容

『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体现在以下方面:

辨表象之逆从

—般来说,疾病多会表现出与本质相符的表象,治疗当逆其表象。如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即是此意。

另外,有些复杂严重的疾病,常有某些症状与疾病本质不相符合的表现,在治疗时就要透过现象治其本质,采用与疾病表象相同药性的药物来治疗。如真寒假热证,由于寒盛于内,格阳于外,可出现面红发热之假象,治疗时应用温药,顺从假象而施治,此即『从者反治』之谓。正治与反治,均体现了『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

别病情之主次

在复杂的病变中,常有标本主次不同,因而在治疗上有先后缓急的区分。

一般来说,本急于标,则从本治;标急于本,则从标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以妇科的血崩病为例,导致血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大出血时必须首先制止出血以治其标,待流血缓解后,再澄源固本。由此可见,治标只是在应急情况下的权宜之计,而治本才是根本之图。急则先治标也是为治本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其目的仍然是为了更好的治本。关幼波云:『急则虽治标,固本更重要』。标本缓急之治仍是体现『治病必求于本』。

审正邪之盛衰

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篇〗:『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致病的原因虽在病邪,但发病及转归与否则在正气是否充足。正气不足既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疾病发展变化的前提。治病的根本目标是改变邪正双方对比,扶正祛邪,使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

在辨证论治中,必须分清虚实。要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正邪双方消长的情况,根据正邪在矛盾斗争中所占的地位,决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先后。扶正为了更好的祛邪,祛邪也可以达到扶正的目的。二者治疗的着眼点虽然不同,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例如蒲辅周在治温病时指出:『温病为温邪,初起宜辛凉,防其伤阴为第一要义,一般热病在初期和中期当祛邪散热以存阴,不投养阴之品寓有养阴之意』。补虚泻实亦体现了『治病必求于本』的精神。

察病机之异同

素问·异法方宜论〗:『杂合以治,各得其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疾病有阶段性,病人体质有差异性,故应因人、因时、因地施治。

同一疾病,由于不同发病阶段和个体反应产生不同的病理机制。因此,治疗方法也不同,由此产生了一病多法和一病多方的治法,称为同病异治。不同的疾病,却往往因为有相同的病理机制,因此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由此产生了多病一法和多病一方的治法,这叫异病同治。〖素问·至其要大论〗云:『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疾病的发生无不受时令、气候、地域环境以及体质的影响,论治时不仅要观察局部的病证,还要看整体乃至于人与自然界的联系,才能把握疾病的本质。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以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均是『治病必求于本』的精神。

病案

韩某,女,37岁,已婚,农民,南昌人,于2016年3月就诊。主诉阴道出血近2月。

初诊:阴道出血,淋沥不畅,量少色暗淡,伴有腰酸腹痛。近感头昏乏力,舌质胖嫩,苔薄白,脉细。辨为气血虚弱证,治以气血双补,兼理气止痛,投八珍汤加理气止痛药,连服两剂。

二诊:出血仍未止,症情目前,且增烦热、口燥等症。又辨为气虚夹热证,投补气摄血、凉血之品两剂。

三诊:出血反多,少腹急痛,腰背酸痛,畏寒肢冷,舌质胖嫩,脉沉紧。细询发病过程,患者末次月经将临之时,劳热后饮冷水一碗,当晚小腹出现剧痛,次日行经,量少不畅,经治疗腹痛减缓,阴道出血延至今日。

审其发病之因,乃寒客少腹胞脉,经脉收缩挛急,寒凝血结,冲任受损,恶血留内,新血不能归经,故出血不止;又出血日久,营阴暗耗,故现虚象;更加治疗不当,出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普济方〗云:『如此小腹痛引腰脊痛者,必下血也。夫漏下者,血寒之极所致。若谓以血热致崩而用凉血,误也。』辨为冲任虚寒兼有瘀血之证。遵治病必求于本之旨,投〖金匮要略〗温经汤加炒艾叶,炮姜易生姜。给药两剂,服一剂后出血止,又继服两剂,症状明显减轻。

四诊:除腰酸乏力外,余症已消,以上方化裁,带药三剂服用以固冲任。

按:本病初诊只从气血不足之标治,而不从寒凝血瘀之本治,故治徒劳无效;又不慎妄用行气止痛之品,阴血更伤,遂成烦热、口燥假热征象。二诊时不仅未考虑疾病之本质,反被假热现象诱惑,故使病情加重。三诊时审明了病因,采用了温经散寒消瘀的之本方法,并且采用益气养阴药,使经脉得温,瘀血得行,则出血止,诸证消。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则流散无穷』。治病求本在指导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陈谦峰 江西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