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040|回復: 1

[廿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岁时录 • 立秋 · 只有一枝竹叶,不知多少秋声

[複製鏈接]
菊斋 發表於 2018-8-14 22: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节令赋 8月7日 立秋

时辰:8月7日21:31

太阳到达黄经135度

a62fb07cf39bd33bf9111d88bb503752.jpg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这几天,偶尔会有大雨。

早上还有电闪雷鸣,上午便是艳阳了,不过早晚开始凉快。

ffd64c12d115d977bc4e7b92ec8515c9.jpg

3bd4e5e4530d39a4a51ffd78513972f5.jpg

14e9c3dc19ed5ceae6fe7e782e178970.jpg

酷暑已经逐渐过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立秋,七月节。 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揫,念jiu,收敛、聚集的意思,这句话说立秋是七月的节气,万物到了这个时候开始结实成形,收获的季节到了。

516908313c5639c3d282ee8b672450bb.jpg

0729616b13d9acbcea513956c096295c.jpg

023a899862f623a7f2ca344c4932d0e0.jpg

立秋有三候。

e1a56fd66440072b6bf60738e1317138.jpg

初候,凉风至。

西方凄清之风称为凉风。

cf3e2f743f7fa4b6fbfee88f7d4e0a5b.jpg

二候,白露降。

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所以说白露降。

ea1fc2b244f52b1b7ea707701e7b2365.jpg

三候,寒蝉鸣。

寒蝉,就是〖尔雅〗里称为寒螿蝉的,小而青紫。

622f4508764241bba9282bd0c84d14a0.jpg

〖诗经 国风 豳风 七月〗里面写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流在这里指的是从高到低,像水一样流动。火是专指天蝎座阿尔法星,中国古代天文学称为心宿二,绝非『赤日炎炎似火烧』之火。

七月流火就是说,大火星西行,天气热极转凉。

秋天开始了。

052e6962912367c0469ad192da79bf89.jpg

板桥说: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早年求了一幅重庆画家张松的〖竹枝图〗,就是用了板桥的意境,在家中悬挂多年。

e0cf4161cbafd8f29dab42ac4f7451ec.jpg

4cf98e0f1ea4ff862c144be279c6c47a.jpg

据说唐末萧悦是我国第一位画竹的人,但是真正大量画竹应该是北宋时期,当时的文人画家几乎个个都是画竹的高手。

时称『墨竹大师』的文同,胸中十万丈夫,笔下却是三两枝竹子,凛凛青姿,自成万夫之势。文同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洋州有篔簹谷,多竹林,文同时往观察,因而画竹益精,又与表弟东坡居士诗词往来唱和,确立了四君子题材。其画竹,『深墨为面,淡墨为背』。

cdf17cab43f1073d9dd57793a8481d8e.jpg

我所喜爱的东坡居士也喜欢画竹。前人评他的墨竹说:

一段湘娥庙前意,淋漓秋水与秋云。

还有吴镇,他的竹画几乎都是『翠羽风前叶,秋声雨一枝』的意境,诉尽了萧萧烟雨一枝寒。

还有李息斋,石根树叶萧萧碧,长伴幽人一壑云,多少乾坤凝风动,写取江南一段秋。

e155fcea26da44f4681c243e2273b44b.jpg
a6754464e6f2ac940b1c7ed3737a126c.jpg

写取江南一段秋。

真美!

8f1a3848cd4fe9d68666994aedad66ad.jpg
c03c3c97393800d4320cc4ccd3b2d3f1.jpg

2e5958497c6f4316b6b169aad66fbd8f.jpg

一段秋色居然能于三两枝、几片叶中见出,正所谓『只有一枝竹叶,不知多少秋声』。

那么,今天的词就是〖八六子 七十二峰深处回转忆佳人〗:

芦苇丛。东门桥外,沿江无意寻芳。解语多情伤天瘦,又惊蝴蝶低回,倚松抚苍。

云飞鹤翼相双。待去琴声如问,低低鹘落横塘。何处是,麾灯几年长醉,桂华明映,一襟新月,梢头清寒飞香孕雪,短亭无数潘杨。忆斜阳。还凝画阑断肠。

6c297ab0f9edd1ffa2eac576f69510d3.jpg

文字作者:夏雨

勤恳 發表於 2020-8-7 12:1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