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形成统一指挥、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体系
·健全中医医疗机构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协同作战机制
·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都要成立卫生应急办公室
·中医医疗机构专业应急救治队伍省级不少于15人、市级不少于8人、县级不少于5人
本报讯(记者杨敬科刘志峰)两年后,甘肃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中或将有一支体系化的中医药专门队伍,与西医药优势互补,共同发挥作用。日前,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应急工作中的优势作用,甘肃省卫生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医药应急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
《意见》提出:2012年6月底,各地制定中医药应急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中医药应急工作机制。2012年底,各地完成当地中医药应急资源整合,科学合理界定部门(机构)工作职责,建设中医药应急队伍,完善组织管理制度。2013年,争取得到国家和省上支持,完成全省中医药应急物资储备和调运,建立科技支撑系统。2014年,测试(演习)全省中医药应急能力,形成统一指挥、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体系。
《意见》要求,一是建立健全中医药应急工作机制。要加强中医中药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由中医药专项预案、部门单项预案和单位内部预案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中医药应急预案体系。健全中医医疗机构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协同作战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协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处置其他事件的能力。
二是健全中医药应急机构。健全全省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应急组织机构,全省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都要成立卫生应急办公室,指派专人专职负责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卫生应急救援工作。
三是建设中医药救治基地。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建设省级中医药应急救治基地,负责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中伤病员的中医特色治疗和康复工作。
四是加强中医药应急队伍建设。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依托现有中医药人力资源,组建中医药应急专业救援队伍,承担重大自然灾害、传染病疫情及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治任务。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专业应急救治队伍省级不少于15人、市级不少于8人,县(市、区)在本行政区域内组建一支不少于5人的中医药应急医疗救援队伍。要组建中医药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库,充分发挥中医专家的咨询和指导作用。
五是提高中医药应急物资储备能力。科学制定省、市、县三级中医药医疗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在中医医疗机构中建立中药应急储备库,合理确定实物储备、中药制剂能力储备的比例,分级、分类进行中医药应急物资储备。重点加强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职业中毒、化学中毒、群体性伤亡事件等所需的中医药品、器械等的储备,健全中医药应急储备物资快速调用机制。
六是加强中医药应急培训和演练。组建省级中医药应急知识培训师资队伍,加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培训和演练,并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加强中医应急人员的培训,着力提高中医药应急管理水平和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七是开展科技支撑系统建设。积极推动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相关的中医药防病治病科学研究工作,重点做好中医药在突发自然灾害、传染病疫情中的应用研究,开展大面积普服中药制剂预防常见传染病技术方法的研究。提高中医药在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中的技术水平。
该省同时印发了《甘肃省中医药应急救援方案》及《中医现场急救与伤病员转运方案》、《中医后方救治及康复方案》、《中医药防治常见病方案》3个分方案。
链接:甘肃省中医药应急救援方案
方案确定,根据灾害伤亡情况,省级中医药行政部门指定灾区周边未受灾的三级以上综合中医医院和省级中医医院作为伤员收治定点医院。定点中医医院要预留足量床位,开设绿色通道,做好药品、设备、技术等各项准备工作。
方案适用于甘肃省境内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中医药救援工作。方案指出,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按照“分级响应、属地为主”的原则,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启动领导小组及工作组工作。根据灾情、伤情、病情、疫情进行快速评估,分级响应,并根据实际情况及事件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响应级别。中医药医疗机构立即进入应急状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做好各项工作。非受灾地区根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开展中医药救援工作。
根据灾区实际需要,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抽调中医医疗卫生单位年富力强,具有实战经验的专业人员组建中医药卫生应急队伍。各支卫生应急队伍不少于10人,设队长1名,副队长1人,包括中医师、中医护士、中医药师及后勤人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