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网消息:
技击中的“圆弧型切线原理”是指应用物理力学中的增大“做功力臂半径”,以产生更大的功效促使与之相互碰撞的直线运动物偏离直线运动轨迹。永春白鹤拳在技击中强调“腰随步转、收发自如”,要求腰身与步马必须同向转动,以此达到延伸“圆心作用力点”,增大“做功力臂半径”的功效,使得技手的运动轨迹形成一条与延伸中的“圆心作用力点”相向作用的圆弧型曲线。
一、 技击运动中的“围点打援”技术
所谓的“做功力臂半径”,即为技击运动中有效的步点位移距离,在有效的步点移动下,收发自如的技手与之相向而动,促使“圆心作用力点”得到有效的延伸,从而达到增长“做功力臂半径”的效果,随着“做功力臂半径”的增长,其技手所产生的相向作用力也随之成倍增加。这种技术的要点在于利用步点位移时所产生的向上作用力,通过腰身的同向转动,形成一条由下往上直通技手肩部的“圆弧型动力线”,促使技手的“做功力臂半径”随着步点的移动而增长,而随其收发的技手则沿着这条由下往上的“圆弧型动力线”,朝着目标继续延伸,在“圆心作用力点”的支撑下,有效地改变着与其相互碰撞的直线运动物的运动轨迹。
永春白鹤拳在技击中强调“腰随步转、收发自如”,其通过腰身与步马的同向转动,使得技手与原步点的距离形成一段有效的力臂,这段力臂是以原步点为“圆心作用力点”,以移动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方向为力臂延伸方向进行“瞬间支撑”而形成的一段有效的“做功力臂半径”,当新步点从新形成之时,这一“做功力臂半径”也因失去原步点的支撑而成为一段无效的“做功力臂半径”。“圆心作用力点”支撑下的“做功力臂半径”决定着技击中的有效打击范围,也就是说“做功力臂半径”越长,对敌打击的有效范围越大,同时受敌打击的有效范围越小。在上述篇幅所谈及的“逢进必蹀,逢守必撩”中笔者已经谈及了快速进攻与快速撤防重要性,前脚快进、后脚紧跟的蹀马与后脚快速后撤、前脚随之而退的撩马体现的是一种步点迅速移动的步法。而本篇所提出的“腰随步转、收发自如”这一技击原则,是在步点迅速移动的步法上,根据技击中动作与目标的实际需要,通过腰身同向转动、上下移位变化的身法结合手部动作而形成的一种以“圆心作用力点”为支撑的“围点打援”技术。
二、技击运动中的“协调发劲”
技击运动中的协调发劲对于形成有效的“做功力臂半径”和产生以“圆心作用力点”作为“瞬间支撑”是非常关键的,这些技术要点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是相互依旧,缺一不可的。身体各部的协调发劲有利于技术动作规格化,从而更好地落实技战术,对敌方目标进行有效的攻击。通过身体各部的协调发劲,使得身体各部力量朝攻击方向汇集,有助于“圆弧型动力线”的形成,在“圆心作用力点”的支撑下,产生有效的“做功力臂半径”,配于技手对敌方目标实施“圆弧型”攻击路线。
“腰随步转、收发自如”这一技击原则其实就是对技击运动中的协调发劲进行一种高度概括,技击是一种毫无规律的运动,其战机稍纵即逝,要在战机出现的瞬间,快速地进行步法的移动使原步点产生“瞬间支撑”形成“圆心作用力点”,同时以腰身的同向转动产生有效的“做功力臂半径”形成“圆弧型动力线”,这一系列的技术要点如果没有同步的协调发劲是无法形成的。所谓的“腰随步转”其实就是对腰腿同向协调发劲的具体要求,而这种要求的具体表现则是“收发自如”,而这一技术实施的关键则在于“自如”二字,这与上述篇幅所提及的“逢进必蹀、逢守必撩”中对“逢”字的描述是一样的,都是对高度成熟的技术在实战应用中随机应变性的一种描述,两者所强调的都是因势而发,随其所宜,都必须具有十分稳固的功底方能使这种技术得予发挥。
三、技击运动中的“手桥相接”
技击运动中的“手桥相接”与“手桥相缠”不同,“手桥相接”是一种对技手互攻的描述、是瞬间性的;而“手桥相缠”是指双方互攻均不得手的状态下形成的一种“手桥相缠”的状态、则是持续性的。永春白鹤拳古拳谱……《郑礼叔传教拳法》对此记曰:“……交接中,当接则接,当弃则弃,应处处观识,以消代接……”,所谓的“以消代接”即为“侧消”之意,是一种对技击中身形、步法和手桥动作相互配合产生化力效果的综合描述。而本篇所提出的“圆弧型切线原理”则是指在“手桥相接”的瞬间,如何在“以消代接”的状态下同时对敌方目标发动攻击,也就是说如何在这一瞬间,使上述的“圆弧型动力线”在手桥上得到有效的延伸。
由身形、步法进行有效的位移配合周身各部协调发劲而形成的“圆弧型动力线”是一股对敌方目标构成潜在威胁的劲力,而其实施的成功主要在于“手桥相接”时的发挥。相接的瞬间,应感觉到脚步、腰身以及手桥的动作是联成一体的,整条“圆弧型动力线”在手桥上的感觉犹如有股由地面“圆心作用力点”推进的力量在支撑着,交接中敌方的技手自然地偏离了原来的运动轨迹,手桥仿佛受到地面“圆心作用力点”从另一方向发出的引力,自然地通过敌方技手,滑向敌方目标直通地面的“圆心作用力点”,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弧型动力线”。
“身随步转、收发自如”强调的是一种“圆弧型动力线”的有效延伸,这种技术的描述决非只言片语所能叙述完整的,只有在实践中认真总结,仔细揣摩,才能有所领会,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继续运用现代物理力学原理去揭开更多的永春白鹤拳神秘面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