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84|回复: 0

[文学研究] 杀气逼人 生机陡现

[复制链接]
家邻 发表于 2012-4-24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高 峰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名为“寺警”,是整部戏剧的一大关捩。孙飞虎围寺逼亲,使得戏剧情节突起波澜,成为了崔张美满姻缘的催化剂。
  一开场,崔莺莺依然沉浸在与张生邂逅之后的缠绵情思之中。她神魂荡漾,茶饭少进,心里始终搁舍不下那个风流儒雅的英俊书生。如今时值暮春天气,越发地惹人愁绪,莺莺脉脉地凝视着闺房之内篆烟袅袅,闺房之外落英纷纷,内心充满着郁闷和酸楚。
  [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这支曲子前面六句歌咏暮春的衰残景致,实际上处处都映衬出莺莺青春的失落、断肠的愁绪。所以她发出了由衷的怨叹:“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莺莺怀有惜春之心,想挽留下残春暮景,可是,长长的柳丝尚且系不住那匆匆离去的春天,何况自己无形的“春心”,就更无法停住春天的脚步了。这里的“春心”又是少女渴望爱情的隐语,此时她盼望着能与张生心意相通,两颗心紧紧连在一起。然而,严厉的母亲却在时时刻刻管束着自己,要想实现与张生的亲密交往真是谈何容易!尽管自己情思绵绵,但因受到环境的阻隔,无法跟张生两相接近,于是不免发出情丝不如柳丝长的愁叹,并且进而表达出咫尺天涯、难遂情缘的痛苦。在相思愁绪的折磨下,莺莺身心交瘁,罗衣宽褪,“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整个人都显得无情无绪、萎靡不振。
  莺莺的情思不快,自然瞒不过丫鬟红娘的眼睛。她把被子熏得香香的,劝小姐暂且上床睡一会儿。莺莺听了红娘的慰劝,心情更加难受,索性借此把心事向红娘和盘托出:
  [油葫芦]翠被生寒压绣P,休将兰麝薰;便将兰麝薰尽,则索自温存。昨宵个锦囊佳制明勾引,今日个玉堂人物难亲近。这些时坐又不安,睡又不稳,我欲待登临又不快,闲行又闷。每日价情思睡昏昏。
  这支[油葫芦〕曲子,非常逼真形象地描画出身陷爱河的少女恍惚痴迷、昏沉无绪的情意状态。她将心曲向红娘吐露,同时也埋怨红娘步步紧跟,使得自己对于爱情的追求遭到严密的监视。她怨恼红娘,其实是对老夫人的拘束表露出叛逆和不满;但是又不敢直接责怨自己的母亲,只得拿眼前的红娘撒气。紧接着,红娘的一句问话“姐姐往常不曾如此无情无绪;自见了那生,便觉心事不宁,却是如何?”则直接挑明了小姐与那生即张生的亲密关系,也引逗出下面莺莺对张生亲近的情怀:往常我见了外人,“氲的早嗔”,“厌的倒褪”,想不到见到了张生,却不由自主地“兜的便亲”,这也许就是命中注定的缘分;而且他年轻英俊,性情温雅,诗句清新,文采飞扬,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如意郎君吗?只可惜,他有情,我有意,我们之间却横亘着难以逾越的阻隔,无法互通情愫,共诉衷肠。“谁肯把针儿将线引,向东邻通个殷勤。”莺莺急切地盼望着有一个合适的人,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帮助自己促成好事,成就这一桩美好姻缘。
  故事发展到这里,崔、张两人的关系就处在了无奈的窒息状态:一个是游学书生,家道中落,纵负才华,却无缘攀高结贵;一个是名花有主,闺门深锁,枉动真情,却困难重重。舞台上的那道高墙,就像是崔张之间名分、地位的天堑鸿沟,无情地阻挡住他们追求真挚爱情的步伐,似乎一切都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崔张二人苦苦相思却又无计可施的时候,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出现了情节的陡转,在这样激烈的戏剧冲突当中,更加鲜明地展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爱情的发展也得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孙飞虎风闻崔家小姐“眉黛青颦,莲脸生春”,比起倾国倾城的杨贵妃还要漂亮,顿生歹念,纵兵围困普救寺,非得要掳掠莺莺去做压寨夫人;并且威逼三日之内必须献出,否则就要放火烧庙,寺中僧众,一个不留。老夫人得知此事,惊得魂飞魄散,急忙请了法本长老,赶往莺莺闺房,一起商量对策。莺莺刚才还沉迷在对张生的缠绵情思之中,现在陡然听得噩耗,也是六神无主,一想到自己一家连遭厄运,孤儿寡母,无依无靠,更加是伤心欲绝。面临危难的形势,他们也想不出什么好的计策。戏剧在这一生死攸关的时刻,着意刻画了崔莺莺在美丽温婉的外表之外,更具有可贵的内在美德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作为一个相国府内的千金小姐,崔莺莺果敢地挺身而出。她认为一切事端皆由自己所引起,不能坐视寺内僧众因为自己而被赶尽杀绝,于是主动提出了三条计策。第一计是把自己献给贼人,以救一家性命,也免得佛寺遭到劫难。对此一计,老夫人当然反对,不但亲情难以割舍,而且自己家世清白,不能让莺莺辱没了家门。莺莺又提出了第二计:自己上吊自尽,把尸体献给贼人,绝了他的欲望。不过,孙飞虎得不到美人,怎肯善罢甘休呢?到头来还是要血流遍地,殃及无辜,看来这个计策也行不通。最后莺莺提出了第三条计策:“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莺莺为什么要突然提出这条计策?是不是故意给张生提供机会?恐怕未必。情急之下,她又怎么知晓这个文弱书生会有那么大的本事呢?实在是迫于无奈之举,而且如果有谁在此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也确实堪称英雄,自己许嫁与他,远胜过陷于贼手。这也是孤注一掷,万一掷中了,自己宁愿嫁给一个能够拯救众生、怜香惜玉的英雄,而不嫁给花花公子郑恒,就可以摆脱礼教森严的封建婚约束缚,得到自己的幸福。老夫人别无良策,也顾不了许多,只得勉强同意,请法本长老在法堂上当众宣布。这时候,所有读者都会凝神屏息,等待着情节的发展。会不会有人应答?莺莺的命运将会怎样?这都留下了大大的悬念。
  突然有人鼓掌而上,那是张生!张生正苦于无缘再与小姐亲近,突遇此一变故,真是喜从天降,命中注定莺莺与自己就是天生的一对。在如此紧张危急的关头,他却临危不惧,鼓掌而上,表现了非凡的胆识才智,同时也流露出他听得可娶莺莺这一天大喜讯时的兴奋、激动。这一举动使张生在众僧和莺莺、红娘心中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莺莺满心欢喜,她又看到了张生诗句酬答、儒雅风流之外的另一面品格,为他的果敢英武而兴奋、自豪,这正是自己所期待的最佳结果!她由衷地祷告:“只愿这生退了贼者”、“则愿你笔尖儿横扫了五千人”,到时候自己的缠绵情爱就会得到美好的归宿。张生此时也是兴奋异常,他直接说道:“休唬了我浑家,请入卧房里去,俺自有退兵之策。”关爱体贴之情溢于言表,而且他径直称莺莺为“浑家”,好像她已经属于自己,既可见出其胸有成竹、势在必得,又显示了他对莺莺以心相许的痴狂,以及急切想与莺莺成亲的心意。
  “寺警”这一折戏,在花前月下、柔情似水的情节发展中,突起波澜和冲突,制造了紧张的气氛;原本窒息、停滞的崔张爱情,却在这急风暴雨中陡现生机。没有这一个突发事件,就不可能发生其后情节的跌宕起伏,也不会促成崔张二人的美满姻缘,也许他们只能在各自的人生平行线上擦肩而过,徒然留下一段感伤的青春记忆而已。那么,到底张生能否退得了贼兵?他与莺莺能否结为秦晋之好?所有读者都在期待着美梦成真。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p>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