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74|回复: 0

[中国方言] 闲话广西汉语方言

[复制链接]
山东受学 发表于 2011-4-13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广西日报
闲话广西汉语方言  
  韦树关
  人们常说:广西是语言的富矿。此话不假。广西有壮语、勉语、布努语、拉珈语、苗语、侗语、仫佬语、毛南语、水语、京语、彝语、仡佬语等12种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方言多达6个:粤方言、平话方言、北方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闽南方言。全国10个方言(除上述6个外,还有赣方言、吴方言、闽北方言和晋方言),广西就有6个。就汉语方言资源的丰富程度来说,广西无疑在全国首屈一指。  
  东西南北中  
  口音各不同
  粤方言  使用人口1200多万人。俗称“白话”、“广东话”、“粤语”。主要分布于桂东、桂东南和桂南地区,桂东北及桂西也有分布。分广府片、邕浔片、勾漏片、钦廉片。广府片包括梧州市区、苍梧县、贺州市市区及附近一带及贵港市平南县的丹竹、大安二镇;邕浔片包括南宁市市区及横县县城,贵港市桂平市市区、平南县县城,崇左市市区及宁明、龙州县城、凭祥市市区,百色市市区及田东县县城;勾漏片包括玉林市及梧州市广府片之外的地区;钦廉片包括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市区及所辖各县(市、区)。
  广府片、邕浔片粤方言是明末清初海禁大开以后,随着粤籍商人、移民从广州一带溯西江、浔江、左右江和柳江而逐渐传播开来的。广府片、邕浔片与广州话差别不大。
  勾漏片粤方言是广西汉语方言中形成最早的。历史上,两广交界一带曾存在一个权威的汉语方言。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在原秦置桂林、象郡、南海3郡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了行政区: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朱崖9郡,并于公元前106年置交趾刺史部,总领各郡。交趾刺史部的治所在苍梧广信(今广西梧州)。现在的梧州市,就是当时新设9州的行政中心,是岭南地区的首府。直到公元217年,孙权才将岭南的政治中心从苍梧广信迁到南海的番禺(今广州市)。广信300多年间作为岭南政治中心的地位,使两广交界一带形成了一个权威的汉语方言――广信方言。勾漏片粤方言就是古代广信方言的直接后裔,尽管今天它已被广府片、邕浔片粤方言所侵蚀,但它的特点仍顽强地保留下来了。如古帮([p])、端([t])二母分别读浊音、[d],精([ts])、清([tsh])、从([dz])、邪([z])各母分别读塞音[t]、[th]或[d]等。以玉林话为例,“补”读[bu]、“碓”读[dui]、“蕉”读[diu]、“秋”读[thau]、“前”读[tin]、“寺”读[ti]。
  钦廉片粤方言是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划入广西的。历史上钦廉地区属广东管辖,1951年划归广西,1955年复归广东,1965年划归广西至今。钦廉片粤方言与其他片的粤方言相比,有自己的特点。语音上,古全浊音声母在其他片去声字读不送气音,而钦廉片读送气音,如廉州话“部”读[phu]、“大”读[thai],“具”读[khu]。词汇上也有一些特殊的词,如“祖母”说“阿啊薄“外祖母”说“外啊薄“父亲”说“老吒”、“指天椒”说“指天公”、“蝉”说“姐骝”等。
  平话方言  使用人口400万左右。俗称蔗园话、宾阳话、土拐话、百姓话、打土谈、横塘话、杨美话、津头话、亭子话、沙井话、客话、六甲话等。分桂南和桂北两片。桂南片包括南宁市郊区及宾阳、横县、上林、马山等县,钦州市浦北县,崇左市的扶绥、宁明、龙州等县的一些集镇和村庄,百色市郊区及平果、田东、田阳等县的一些集镇和村庄。柳州市柳江、柳城、融水、融安、三江及河池市罗城等县(自治县)的百姓话与桂南平话比较接近,也可归入桂南平话。桂北片包括桂林市郊区及周边的临桂、灵川、永福、龙胜等县,贺州市八步区及富川、钟山等县。
  平话人大都认为他们是宋代从山东青州府白马县等地随狄青南下平侬智高的士兵的后代,这与史实大抵相符。据史载,宋仁宗皇v四年(1052年),壮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占领南宁城。皇v五年(1053年),宋朝名将狄青率“平南军”南下镇压侬智高。“平南军”于当年农历正月十六在昆仑关大败侬军。平定侬智高起义后,宋王朝留下部分士兵屯守广西。《宋史》卷190《兵志》载:“自侬智高之乱,戍兵u二万四千”,“皇v五年增置雄略指挥,广州、桂州各二,全州、容州各一,更加募澄海、忠敢、雄略等军,以四千人守邕州,二千人屯宜州,一千人屯宾州,五百人屯贵州(今贵港,引者注)。”位于邕江南岸的亭子圩至白沙村一带,过去统称为平南村,据说就与狄青平侬智高事件有关。狄青留下的部分士兵屯守在邕江南岸,为纪念狄青平南之功,他们在雷庙旁建立一座狄武襄公祠,将亭子圩至白沙村一带命名为平南村,又将“平南军”在昆仑关大败侬军的日子定为平南村开村纪念日。每到开村纪念日,平南村及附近一带村民都到雷庙和武襄公祠进香拜祭,舞龙舞狮,唱平话师公戏。平南村的名字一直沿用至新中国建立初期。
  平话方言语音上区别于区内其他汉语的特点,如古全浊音声母阳平字今读不送气清音,例如“盆”、“甜”、“钱”宾阳话分别读[pun]、[tim]、[tsin];词汇上也有一些方言词,如宾阳话“铛”(炒菜锅)、“归”(返回)、“索”(绳子)等。
  北方方言  使用人口500万以上。广西的北方方言属西南次方言,就是人们常说的西南官话,俗称“桂柳话”。分桂北片、桂中片和桂西片。桂北片包括桂林市所辖各县(自治县);桂中片包括柳州市市区所辖各县(自治县),来宾市所辖各县(市、自治县);桂西片包括河池市所辖各县(市、自治县),百色市所辖县。
  西南官话是明朝傅友德、沐英等人平蜀征滇之后大量士兵进入广西戍守或屯田带来的。壮族人把说西南官话的人称为“军人”,把西南官话称为“军话”,也间接证明广西的西南官话与军事活动有关。
  西南官话往往eng、en不分,ing、in不分,“长征”读如“长针”、“老凌”读如“老林”。有的用词比较特别,如“讨厌”说“搭你都困”,“谈恋爱”说“杀蛇”(“蛇”指男青年)、“杀 虫另”(虫另 ,青蛙,指女青年),“多”可表示程度深(今天冷多/这条裤子难看多)。柳州话中的歇脚语颇具特色,令人忍俊不禁。歇脚语是四字格(也有个别三字格)的现成话,只说前面的两三个字,真正的意思在没说出来的一两字上。如“王三打”指“鸟”,因有桂剧剧目《王三打鸟》;“细皮嫩”指“肉”,因有熟语“细皮嫩肉”。至于柳州人把“朋友”叫“狗肉”,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柳州人好吃狗肉,每吃狗肉又都是呼朋唤友的,所以用“狗肉”代称“朋友”。其实这是个歇脚语,从“狗肉朋友”“歇脚”来的。
  客家方言  使用人口560多万人。俗称新民话、麻介话等。广泛分布于桂南、桂东和桂中各县(市)的乡镇,桂北、桂西也有少量分布,全广西只有桂林市的全州、兴安、资源和河池市的凤山4个县为无客家县。
  广西的客家方言,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客家人因避乱、宦游、经商或异地谋生从江西、福建、广东、湖南以及江、浙等地入居广西带来的,而清代迁入广西的客家人为数更多。也有人认为元末之前已有客家人迁入广西。
  客家方言最大的特点是把“我”说成“ ”,把“什么”说成“麻介”([mak kai]),因为这两个词出现频率很高,所以人们干脆把客家方言叫做“ 话”或“麻介话”。
  湘方言  使用人口150万左右。俗称“湖南话”、“湘语”。分布在桂北全州、灌阳、资源、兴安4个县。历史上,这几个县曾先后隶属长沙郡、零陵郡、湖广中书省,直到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和二十八年(1395年)才改隶广西桂林府。严格说来,广西全州、灌阳、资源、兴安4县原本隶属湖南,后来才划归广西的,广西的湘方言是因为这几个县行政区划的改变而归入广西。广西的湘方言属老派湘方言,语音上突出的特点是古全浊音声母保留浊音读法,如全州话“爬”、“度”、“曹”分别读[ba]、[du]、[dzau]。词汇上也有一些方言词,如“日头火”(太阳)、“邋遢水”(脏水)、“红毛泥”(水泥)、“麦根豆”(豌豆)、“冰棒大人”(媒人)等。
  闽南方言  使用人口25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平南、北流、钦州、平乐、恭城、八步、钟山、柳江、金城江、上思等县(自治县、区)。广西闽南方言多是清代福建人从漳州府经广东带到广西的。广西闽方言语音上的特点有:普通话的m读,如平南上渡闽方言“袜”读[boi],“眉”读[bi],“墨”读[bak];普通话zh声母部分字读[t],如“猪”读[ti],“侄”读[tit]。有一些方言词,如“厝”(屋)、“伊”(他)、“生理”(生意)、“希望”(做梦)等。广西闽方言与福建厦门话大致可以通话。
  两分天下
  六音汇杂
  广西的汉语方言,基本上是北方方言和粤方言两分天下的格局。凭借着在官场及文教方面的优势,北方方言成为桂北、桂中和桂西的强势方言,它不仅是官话人之间的交际用语,而且是官话人与其他汉族支系之间的交际用语,还是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及少数民族之间的族际语。而粤方言,凭借着在商业上的优势地位,成为桂南、桂东的强势方言。在西南官话与粤方言交汇的地区,如右江流域、柳江流域,甚至出现西南官话、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职能分工的现象。如在百色市田东县,西南官话用于政府机关,粤方言用于集市,而壮语则用于壮族人之间的交流。
  相对于西南官话和粤方言,平话的使用已显出衰微的态势。根据张均如、梁敏两先生的研究,西南官话和粤方言进入广西之前,平话方言曾是广西的权威方言,是广西南北各地汉族人以及汉族人与土著民族之间的主要交际用语,当然也是当时官场和文教商业上的用语。而这两种方言进入广西之后,平话方言的分布区域被它们侵蚀,桂南平话和桂北平话之间失去了联系而各自发展,造成今天的桂南片和桂北片之间内部一致性差,使用范围逐步萎缩的局面。
  客家人对语言传承十分重视,自古有“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之说。在客家人聚居区,客家方言成为支系内部的交际用语自不必说。散居在桂北和桂西的客家人,迁入二三百年仍使用客家方言是寻常的事,以至于在桂北和桂西一带形成星罗棋布的客家“方言岛”。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客家方言曾是太平天国的“国语”。太平军及随军男女以广西籍客家人为主体,客家方言居“国语”的地位,太平天国的文书多用客家方言。如“丁冬”(喧闹)、“乃埋”(提携帮助)、“大伯公”(土地神)、“手指甲”(喻小事)、“安名”(起名字)、“打生打死”(死去活来)、“自把自为”(自作主张)等词语都见于太平天国的文书。
  湘方言和闽南方言,由于分布范围狭小,其交际功能多限于本支系汉族人之间。而且由于受到强势方言的影响,使用的范围也呈萎缩之势。
  读懂广西千年历史
  开采汉语方言富矿
  广西的语言富矿得天独厚。开采这座语言富矿,至少有四个方面的意义:一,为广西推普工作服务。通过研究广西汉语方言,找出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指导方言区人民事半功倍地学好普通话。二,通过研究广西汉语方言,可以为汉语史研究提供鲜活的材料。三,广西是语言接触十分频繁的省区,深入研究广西的语言关系,可以促进语言接触理论的研究。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广西汉语方言承载了广西各支系汉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加强对广西汉语方言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可以为文化广西的建设做出贡献。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