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安徽文化网 摸
人的动作迟缓,合肥说此人做事“摸”。如:“我家那口子是个‘老不慌’,做起事来那个摸劲都能把人急死。”“他出牌太摸,等他出一张牌,我都能睡一觉。”
“摸”的说法在许多地方都有,北京官话、西南官话、吴语、徽语都这样说。但这个词义还没有进入通语。《现代汉语词典》等都没有为“摸”列这一义项。摸的本义据《广雅・释言》是“抚”,也即抚摸的意思,抚摸这一动作特征自然都比较慢。大凡做事总都要接触物体,如每接触一个物体都要抚摸一番,其迟缓程度自可想而知,因而合肥及许多方言把“摸”引申用言动作迟缓,自符合于词义的引申规律。
冒不咚
突然,冷不防,合肥或说之为“冒不咚”。如:“他冒不咚一叫,把我吓了一跳。”“冒不咚从屋里窜出一条大狼狗,你说谁不怕?”
五卷本《汉语方言大词典》记北京官话有“冒咕咚”的说法。老舍《骆驼祥子》八:“对于钱的处置方法,他可不敢冒儿咕咚的就随着她的主意走。”老舍《方珍珠》第五幕:“方经理不会冒而咕咚的就走,请放心。”“冒咕咚”的词义主要是贸然,但也有突然的意味。虽然“冒不咚”的词义比“冒咕咚”重,但从构词上讲,它们在词理上应该是相类的:“冒”取忽然显现,忽然露出义,而咕咚、不咚当是象声。咕咚一声或不咚一下冒出一个东西,其贸然、其突然、其冷不防自都是可以想象的。
能豆子
合肥人把逞能的人或小能人蔑称为“能豆子”。如:“你看她就像个能豆子,样样事都喜欢插一脚。”“他那人是有名的能豆子,决不可能干这种吃亏事。”
能而与豆子相关联,可能与豆子的圆而善于滚动、炒起来会蹦会跳有关,在植物食物中唯豆子能如此,所以合肥人说人能往往用豆子作比喻,说“能得像豆子”。元人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有“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语,亦是用豆子作比方,大约都是与豆子的如上特性有关。豆子与“芋头”正好相反。而所谓“能豆子”实际就是“能得像豆子”的缩略说法,只不过它成了一个名词。因为豆子毕竟只是一种植物果实,与人不能相比,因而用以称人自然就有了嘲讽的意味。
弄送
作弄,带有算计成分的戏弄,合肥多说之为“弄送”。如:“一会叫人朝东,一会叫人向西,你这家伙真会弄送人。”“指兔子给人撵,我才不受你弄送呢!”
《儒林外史》第四回:“就是他的佃户,商议定了,做鬼做神,来弄送我。”例中“弄送”即与合肥方言取义相同,说明全椒一带早于清代就有此一说法了。
为诱出对方的实情所用的推测言辞,合肥或说之为“纭保音如“乒乓球”的“乓”。如:“你想掏我的口气,就在那儿瞎纾 币喾褐负乱猜想之言。“你以为这样黑缇湍绯雒堂呐?”
“纭保《集韵・宕韵》音“补旷切”,合今音为bàng,《现代汉语词典》收有此字,音pǎng说方言有用它来表示吹牛之义的。合肥说的“瞎纭薄“黑纭彼淙徊皇谴蹬#但与吹牛所相类似的都是胡乱讲,胡乱说,所以当亦可用此字。
中日合编五卷本《汉语方言大词典》即为“纭币嗔⒂小昂乱猜想”义,说中原官话亦有此说法,举例是“谁也不知道这事儿是谁干的,你别胡缌恕!薄罢獾捞饣拐娴慕兴给缍粤恕!彼得鳌纭辈⒉恢皇呛戏室淮λ怠
撇和撇汤
对某种语言、腔调生硬摹仿,合肥人叫“撇”。《现代汉语词典》“撇”未收此义,但清代、民国时的小说中已有用例。《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他撇着京腔笑道:‘老翁的本领,我诸都佩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一回:“只见一个人……撇着京腔说话。”
由“撇”合肥人又引出“撇汤”一语。因为“撇”有一义是指在液体表面轻轻平舀,所以既言“撇”则自然而然想及“撇汤”。合肥人用“撇汤”言“撇”,在用法及词义上与“撇”有一些差异:“撇汤”是动宾结构,其后不能加“着”,前举例中的“撇”即不能改为“撇汤”。也不能加宾语,如不能说“撇汤京腔”,而只能说“撇京腔”。“撇汤”一般指生硬摹仿某种语言、腔调,而“撇”则主要指生硬摹仿。“撇汤”有时也可分开来说,如“撇什么汤”。如果“撇”表示生硬摹仿某种语言或腔调,这时可以与“撇汤”互换。如“不要撇了,再撇就肉麻了”。“撇”改成“撇汤”,意思是一样的。
f
口出气,合肥说之为pū,其本字当作“f”。如:“老头子给儿子气得直f气。”“你不要把满嘴的酒气向人f。”向癞瘩瘊子f烟,癞瘩瘊子会咳嗽。“
《说文》:“f,豕息也。”朱骏声通训定声:“谓喘息。”章炳麟《新方言・释言》:“安庆、扬州皆谓发怒大息为f,读如铺。”《广韵》音“f”为“普胡切”。合肥如上说法的取义当是“f”本义的引申。
七打八 七八成
约摸、估计,合肥或说“七打八”。如:“他七打八是去打麻将了。”“这件事七打八办不成。”
“七打八”的原意是十之七八,也即所占比重较多。《西洋记》第六十四回:“三太子反吃一惊,说道:‘反把自家的船倒烧得七打八哩。’”《何典》第二回:“活鬼虽说是个财主,前日造庙时已将现银子用来七打八。”例中的“七打八”用的即原意。
合肥也说“七八成”,意思跟“七打八”一样。因为约摸、估计,只是对可能性较多的一种猜测,跟“八九不离十”差一截,所以它们只能表示是大概,是差不多。古人亦常用“七八”表示此义。如元代无名氏《符金锭》第三折:“伺候着,七八丢下绣球儿来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八回:“这咱晚,七八有二更,放了俺们去罢了。”“七八”,不说“六七”,也很少说“八九”,因为留了一个“九”,就有了余地;而说“六七”,又嫌估摸的分量少了些。
轻微
轻,合肥有时说之为qìng wei,其本字当是“轻微”,如:“你拎的东西不轻微,要不是我给你换换手,我看你怎么拎得动!”“他病得不轻微。”“打伢子哪能那样猪头猪脑,轻微毫子吓吓不就中了么。”“这礼太轻微了。”
《现代汉语词典》释“轻微”为“数量少而程度浅的”,此义显与合肥方言说法有别。其实此语如合肥方言取义者古今都有,只是似乎都只就礼品而言。《水浒传》第四十五回:“那妇人就取些银子做功果钱,与和尚去,‘有劳师兄,莫责轻微。’”老舍《四世同堂》十六:“瑞丰拿来的一点礼物很轻微。”像合肥方言这样凡“轻”都可以用此语言者似不多见。
很多方言都把合肥所说的“轻微”说成“轻省”,这反映了汉语词汇的复音化倾向。合肥说“轻省”词义较窄,多只取“轻”的轻松义,如:“这活倒轻省。”
在合肥“轻微”一语中“轻”之所以读去声,当如“孙女儿”读sèn lüe”也把“孙”变成去声一样,都是与后面音节音的搭配有关。
青气
植物叶茎的味道,合肥称之为“青气”。如:“这菜没炒熟,一股青气。”
《现代汉语词典》等都没收此语。中日合编《汉语方言大词典》虽收,但只说它是西南官话,说湖北武汉有这个说法。看来江淮官话亦有此语,在合肥方言调查时被漏掉,所以在《汉语方言大词典》上没得到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