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齐鲁晚报
刮去绿锈后的红斑不自然。
清代民国官方民间仿制成风
宋代仿古之风延续至元、明、清时代。清乾隆以前宋、元、明代的仿古铜器已有不少收藏于清内府。张颂斌介绍:“清代和民国时期是仿古铜器的第二个高峰。清代由于乾隆皇帝的爱好和金石学的复兴,他们收藏青铜器用于释读金文、训诂读史、书写金文,所以同时推动了仿古铜器的发展。宫廷仿造精美礼器成风(很多瓷器都仿作青铜器的造型),形成了官方仿、民间也仿的局面。”清中、晚期多为官仿,而且部分仿器还带有清朝的底款。清末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文物的外流,再次推动了民间仿古铜器的商品化和古董商人的职业化,这个阶段应该把民国时期也算进来。仿古铜器比较有名的所谓“潍县造”、“西安造”、“北京造”、“苏州造”、“河南造”就是这个时期先后形成的。这一时期主要仿制商周重器,尤其是以伪刻铭文为主。仿品不但在国内泛滥,而且也流传到国外,是伴随着真品一起外流出去的。可以说,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民间仿品,几乎全是古董商人所为,做来骗人的。
“这个时期的仿品,有的造型和纹饰不符合商周器,有的无范线、垫片,我在鉴定中,几次遇到这个时期仿制的青铜鼎:有的鼎足已自然脱落,是焊锡被氧化后的结果。有的刻铭有刀痕,有的材料为黄铜,这些特点,在鉴定时都是不难发现的。”张颂斌说。
当代仿品真伪难辨几可乱真
最后一次仿青铜器的热潮,就是从改革开放以来,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也是仿制青铜器的第三次高峰。张颂斌说:“我见到最早的是仿战国的刀币,发现有疑问后,还登门请教过山东省博物馆的研究员、古钱币研究专家朱活先生,他也确定为仿品。之后是几乎无所不仿,不但仿制大的礼器,而且像之前无人仿制的青铜剑、铜镜一概都仿。仿品多、水平高,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望尘莫及的。”张颂斌说,造假者在1995年左右的仿古铜技术已基本掌握了古法铸造战国、汉代、唐代铜镜的工艺方法;2003年左右复制出了基本符合古代工艺流程的古铜剑。大型礼器的古法铸造工艺也被极少数人掌握。仿制新技术的出现使很多收藏者甚至鉴定专家难辨真伪,纷纷上当。
来源:齐鲁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