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08|回复: 0

[史学] 都官长史考(1)

[复制链接]
家邻 发表于 2011-12-7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国学文化
司马彪《续汉书・百官志二》:“公车司马令一人,六百石。”刘昭注引《献帝起居注》曰:“建安八年,议郎卫林为公车司马令,位随将、大夫。旧公车令与都官、长史位从将、大夫,自林始。”《献帝起居注》的这一段文字,史家句读不尽相同,解释也多有歧义,本文所据中华书局标点本,大概是通行的版本。
  前引《献帝起居注》所述为建安八年一桩人事任命引出的朝堂班位调整,但其行文疑点颇多,问题主要在于如何理解“都官长史”这一称谓的含义。
  公车司马令,据《续汉志》载秩“六百石”。从建安八年卫林任公车司马令时起,与公车司马令一并“位从将、大夫”的“都官长史”,秩次又如何呢?实际上,这里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献帝起居注》所谓“都官长史”,究竟是指都官、长史两项职务(读为“都官、长史”),还是都官长史一项职务(读为“都官长史”)?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都官长史”指都官与长史两项职务,就会遇到许多麻烦。先看前一项职务“都官”,当时也称“中都官”,颜师古释为京师之官[1],是不错的。但京师之官名目繁多,秩次也相差悬殊,如列卿均为都官,秩皆中二千石,而太史诸令(与公车司马令同样隶属列卿)也是都官,秩则仅六百石。[2]
  再看第二项职务“长史”,其分别为公、卿属官,秩次也是参差不齐。如诸公长史皆千石,或比千石,[3]诸二千石长史则为六百石。[4]《献帝起居注》指的是哪一种都官或长史,似不甚明确。不过,按照《献帝起居注》的说法,“都官、长史”或“都官长史”,既然与公车司马令一并“位从将、大夫”,其官秩应该就有所限定,我以为不大可能是中二千石、二千石的列卿,也不大可能是六百石以下诸官,[5]估计就与公车司马令相当,秩六百石,至多为千石。
  那么,有无可能是第二类情况,即“都官长史”仅指都官长史一项职务呢?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献帝起居注》所言都官长史当时是否为一项限定的职务,或者说在制度上能否与其它都官长史不相混淆?
  《汉书・淮南王传》记淮南王谋反事,有一条与“都官”有关的材料:“乃令官奴入宫中,作皇帝玺、丞相、御史大夫、将军、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印,”云云。其中与“丞相、御史大夫、将军”并举的有所谓“吏中二千石都官”,可知早在西汉武帝时,都官中的中二千石在官方文书里就已被正式单独提出,以至与都官中的二千石(如太子太傅、少傅、将作大匠、詹事、大长秋、典属国、水衡都尉、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及非都官的二千石(如所谓“郡国二千石”[6])形成对照,出现“中二千石都官”这样一种固定的称谓。
  《汉书・百官公卿表》序所列中二千石有奉常(太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中尉(执金吾),即所谓“列卿”或“九卿”,一律都是“都官”。该《表》“中二千石”诸卿条下谓其“丞皆千石”,未载有长史。
  《百官公卿表》所记百官公卿中属吏为长史的只有两类,一是诸公,二是边郡守。同《表》“郡守”条云:“秩二千石。有丞,边郡又有长史,掌兵马,秩皆六百石。”[7]边郡守是《续汉志》说的“郡国二千石”,不在都官之列,其长史当然也就不是“都官长史”。又同《表》“相国、丞相”条云:“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有两长史,秩千石。”“太尉(大司马)”、“太傅”、“太师”、“太保”条下皆曰:“有长史,秩千石。”“御史大夫(大司空)”条称其长史即御史中丞,秩亦“千石”。东汉时御史大夫另设长史一人,官秩则不明。[8]问题是“丞相、御史大夫、将军”虽然与“吏中二千石都官”同样都在京师,但从班固以“丞相、御史大夫、将军”与“吏中二千石都官”并称的例子推断,前者即“丞相、御史大夫、将军”,当时是既不称“吏”也不称“都官”的。换句话说,《汉书・淮南王传》所言“都官”,指的仅仅是京师的中二千石以下诸官。
  另据《续汉书・百官志四》:“凡中二千石,丞比千石。真二千石,丞、长史六百石。比二千石,丞比六百石。令相千石,丞、尉四百石;其六百石,丞、尉三百石。长、相四百石及三百石,丞、尉皆二百石。诸侯、公主家丞,秩皆比百石。诸边障塞尉、诸陵校尉长,皆二百石。”中二千石属吏中仍未见有长史。《续汉志》所记百官公卿中属吏有长史的仍然只有两类:一是诸公,二是“真二千石”(即二千石)。《续汉书・百官志五》“郡太守”条:“郡当边戍者,丞为长史。”但上文中司马彪既然没有指明“真二千石长史”仅限于郡国乃至边郡,应该就是包括京师之官在内的,这与前引《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述西汉制度已不尽相同。比照《汉书・淮南王传》“中二千石都官”的称谓,京师二千石之官似乎也可以称“二千石都官”。“二千石都官”的长史,则是“二千石都官长史”。后汉时百官公卿中虽然可见林林总总的都官与长史,但都官之长史却只有京师二千石之官的长史,即“二千石都官长史”。
  汉代长官配置属吏,秩次是互相对应、有所限定的。即使是同样的官职名号,长官位次不同,属吏的秩次一般也就不同。如同样是长史,诸公长史秩千石、比千石,二千石长史秩仅六百石。
  最终我们发现,东汉末年《献帝起居注》提到的“都官长史”,语义看似含糊不清,实际上却是一种限定非常严格的称谓,指的只是“二千石”(《续汉志》所谓“真二千石”)都官的秩六百石的长史。建安八年确定“都官长史”与公车司马令一并“位从将、大夫”,“都官长史”的提法并不会造成混乱。而公车司马令的官秩与“真二千石长史”同样为六百石,应该就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
  那么,《献帝起居注》谓“都官长史”与公车司马令“位从将、大夫”,这里的“将、大夫”又指的是什幺呢?《后汉书・桓帝纪》建和元年四月,“命列侯、将、大夫、御史、谒者、千石、六百石、博士、议郎、郎官各上封事,指陈得失。”李贤注曰:“将谓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中郎将也。大夫谓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以上诸官官秩,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中郎将皆比二千石,光禄大夫也是比二千石,太中大夫千石,中散、谏议大夫六百石。[9]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